乙肝药物替诺福韦为何被称为“神药”?

正在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病友一定对核苷类药物,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乙肝口服药了如指掌了,相信大家也一定给知道所谓的“一线药物”现在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许多乙肝战友都熟悉,或者正在使用的一种药物-替诺福韦酯。

替诺福韦酯富马酸酯是替诺福韦的前药,替诺福韦是一种无环核苷酸类似物。它发挥作用的原理是可以抑制乙肝病毒HBV聚合酶并促进HBV DNA链的合成过早终止,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程。与恩替卡韦相似,替诺福韦在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方面相对于其他口服抗病毒药已证明具有很高的效力。

临床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一年后,替诺福韦疗法分别在76%的乙肝表面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和93%的HBeAg阴性患者的血清HBV DNA检出率无关(如下两图展示的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的功效)。也就是说,经过一年TDF的服药,大概有四分之三的乙肝大三阳患者和几乎全部的乙肝小三阳患者成功消除了HBV DNA(降低到无法检测)。

和恩替卡韦类似,乙肝患者在替诺福韦治疗的一年内可观察到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减少。三年的随访数据显示,使用替诺福韦治疗的患者保持着一定的病毒清除率,而在HBeAg阳性个体中,血清HBsAg清除率的累积概率为8%。也就是说,通过TDF进行治疗,乙肝大三阳患者中大概有8%成功达成了乙肝临床治愈。

我们知道一项要衡量一种药物的优秀与否,不仅要看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要考虑这种药物是否能长久产生效果,也就是是否容易发生耐药。所谓的耐药就是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体内病毒对药物逐渐产生了免疫,药物效果逐渐下降甚至消失,导致治疗过程中HBV DNA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而替诺福韦TDF具有很高的抗药性遗传障碍,经过长达八年的治疗,尚未发现抗药性病例(图下图所示为与核苷和核苷类似物相关的抗病毒药物耐药性)。

至于TDF的安全性,由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受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潜在毒性影响,因此可能需要在有风险的个体中监测血清肌酐指标,建议肌酐清除率低于50 mL / min的患者降低用药剂量。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是替诺福韦的一种新前药,去年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与替诺福韦相比,此药的用量剂量只需要替诺福韦的十分之一,可以大大减少对肾脏的损害,也能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另外,替诺福韦被归类为妊娠B类药物,其中动物研究未显示其对胎儿发育的风险。因此,妊娠期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可以考虑使用替诺福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