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才是小米不能输的仗

中环凌凌漆 中环007


提问:为什么小米之家人气那么高?

2019年8月刚开始的几天,在一个突发奇想idea的驱使下,我和朋友“人肉”测试了小米华为OPPO在深圳的三处线下门店相似时段(均在中午12-13点)的进店人数情况。粗略统计得出以下数据:

小米之家:400人左右;

OPPO直营店:50人左右。

(土豪随意看,流量党慎点)

必须承认这个数据相当草根,甚至还会有些不严谨,但正如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在新近的演讲中所引用里尔克的那句诗“微风有时发出一个信号”一样,我不得不因此陷入沉思:

从什么时候起,对于深圳的年轻人来说,逛小米的线下店,变成了一种曾经只有“无印良品”们才配享有的“习惯”呢?



要知道,根据天风证券7月下旬一次对无印良品在武汉一处门店的调研,当天6小时内门店进店人数为593人,平均一个小时也“才”近百人。


(数据来源:天风纺服团队吕明/杜宛泽/郭彬)

——小米的表现已不能仅仅放到手机行业内部去衡量,事实上它早已“破圈”:门店客流逼近成立近40年、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的顶级杂货品牌无印良品。那么,为什么小米之家会成为这个挑战者?

或者,这个问题可以再简化一下:

为什么是小米?


5G前夜,“战斗”最早在这里打响

要回答引子中我脑洞大开提出的问题,可能最好还要回到当前的宏观大背景下,再结合几个中微观的例子综合处理比较好。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颁发5G商用牌照,我国的5G商用进程进一步加快。

《经济参考报》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5G基站数量预计将达到15万台,其中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均计划于年底建成超过一万台5G基站。三大运营商今年在5G方面的投入有望超过400亿元

5G能带来什么?如果只想简单表述,或许可以先拿这十二个字概括:

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密度。



以上或许只是正确的废话,但深度参与其中的行业巨头们却早已行动起来,

5G领域毫无争议的老大华为,在过去多年于基础设施的辛劳搭建和率先发布国内首款5G手机之外,本周五已经在深圳公布自己最著名的“大杀器”

鸿蒙系统,次日的8月10日,首款搭载该系统的设备荣耀智慧屏发布。

也就是说,此前外界疯狂猜测华为的备胎“鸿蒙”,并非简单的“安卓替代者”,其未来主要集中在了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领域



在手机行业已赚得盆满钵满的OPPO,早在今年1月份的组织架构调整中,正式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主力布局 5G+ 及 IoT 平台,并任命原 OPPO 首席采购官刘波为 OPPO 公司副总裁、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裁,全面负责该事业部工作。

OPPO的手机已经卖得很好了,依然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在5G前夜,布局IoT领域。



(图源:搜狐网)

最具戏剧性的是,一贯彪悍的格力空调掌门人董明珠最近突然改口,表示5年前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十亿赌约”是“希望他能超过我”,俨然一副“知心大姐”的形象。

而嘴上服软的同时,董明珠却对外宣布,要“研发出属于格力的5G手机”。4G手机时代的“惨败”并没有让董大姐气馁,历尽挫折之后她依然心心念自家的手机,无非因为在“IoT”(The Internet ofThings)这个名词缩写中,格力始终是“T“中王者,却没能在“I”中取得多大成就。



(董大姐和手机,设计独白)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OPPO是国内最具实力的手机制造商之一,格力则是国内家电企业龙头,它们皆如此“紧张”IoT,称得上是5G正式大爆发前夜最鲜明的样本案例。

如果说5G的到来将引发各行各业一次重大革命,各个领域的“新旧势力”都不得不面临一场“战争”,那么“第一枪”势必会在IoT领域打响,而且这里还将成为主战场。

而这个领域,却有一家企业蓄势已久,那就是:小米

用雷军为小米制定的专属名词:AIoT来指代更为恰当。

在小米人眼里,IoT可能都已经是个“老词儿”,他们正在攻坚的,是AI+IoT。

这也是小米之家的客流为什么会直逼无印良品的原因所在。


做IoT,当学小米

近两年来,无论互联网圈还是所谓的“硬件圈”,都流行一句话:

做IoT,当学小米。

的确,只是用“资历”来论资排辈的话,小米在国内当之无愧应当坐头把交椅。

更不用说,除资历外,其成效也有目共睹。

吴声在其不久之前发布的年度演讲中,谈及小米的AIoT战略时,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

吴声说,小米从一部智能手机开始,在九年里面不断进化、生长,成长为全球联网设备最多的AIoT平台。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AIoT平台联网设备数量总数达到1.71亿件(不包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智能电器重新让我们理解家居生活和智能社会网络的关系,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一切得益于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6年前的一次冒险尝试。

2013年,在手机领域找到感觉的雷军,开始着手将小米模式继续复制下去。逻辑看起来并不复杂,即用做手机的方式,提前布局其他产品。

哪些产品?大爆款小米电视自不必说,又有围绕着手机配件做文章的充电宝、插线板,2013年令全民焦躁的雾霾又催生出小米空气净化器,随后伴随着小米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步伐,电动车、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净水器、电饭煲等更多产品加入爆款行列。

到2018年,可能是最具标志心的事件便是小米进军空调,今年米粉节,米家空调仅1匹、1.5匹两个级别,单日销量就达6万台,销售额突破1亿元,拿下天猫平台空调销量和销售额双料冠军。



直到此刻,反射弧过长的同学估计才明白过来:

为什么空调一姐董明珠这些年会如此紧张小米和雷军?




历时9年,小米通过手机和IoT设备引流,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米粉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用户群势必会带来高粘性的品牌扩张。小米入局空调行业,对小米而言,是完善智能家居的全屋链条,对格力等厂家而言,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竞争闯入者。

今时今日,IoT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已成为行业共识,早行人小米,已经远远地甩开了此时才入局的同行,甚至也开始“威胁”曾经看似不相关的“异业”。

IDC最新报告显示,物联网服务(IoT)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领域,其中亚太市场表现不凡,逐渐成为物联网支出的领导者。

艾瑞咨询的数据则显示,过去几年,全球消费级IoT硬件销售额从3063亿美元,猛增至2017年的4859亿美元。而随着5G、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整个市场还将持续倍增,预计2022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数据从不走空,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增速超手机两倍,营收438亿元,占比近1/4。

更具想象空间的还有,迄今小米已投资200多家生态链企业,其中100多家从事硬件制造,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云米已陆续上市,科创板也闪动着近10家小米投资企业的身影。



(图片制作:智通财经APP)

雷军自己很谦虚,在一次演讲中他表示,过去20多年IoT是以PC为核心的。而小米2014年做IoT做的是以手机为核心连接所有设备。近几年IoT能够迅速发展要感谢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

原来雷军早就告诉过大家,手机从来都不是小米的全部,手机只是通往万物互联的必经之路。

吴声却更喜欢用诗化的语言来升华他观察下的小米IoT布局:

“要和消费者时时形成连接的可能性,那么有多少率性需要,就有多少新鲜方案。”


充满危机感,稳坐钓鱼台

做得比同行早,形成了先发优势,其实也只能是开始,远非结束。历史上无数案例都已有过证明,中学课本里的“方仲永”就最典型。

小米自然不愿意做IoT领域的方仲永,为了稳固自己的先发和规模优势,他们在更深层次的芯片领域,也早早地,花费大力气做了布局。

可能有人还不知道,小米也是AIoT芯片布局者之一。小米旗下华米科技曾发布了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AI芯片“黄山1号”,由RISC-V开源指令集构成,集成了AI神经网络模块,可在不联网的情况下进行本地的数据运算和处理,通过内置HeartRate、ECGEngine、ECGEnginePro、Arrhythmias四大驱动引擎,华米科技实现了对心率、心电、心律失常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可广泛应用在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中。



今年4月2日,小米集团组织部发布组织架构调整邮件,小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专注AI和IoT芯片。

自己孵化、自主研发固然是必由之路,但难免会面临资源受限与项目失败的风险,因此小米也积极布局投资业内优秀的芯片企业,其中不乏一些市场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至8月9日,已经连续有两家小米投资的芯片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其中,WIFI MCU芯片供应商乐鑫科技,发行前小米合计持有3%的股份,而在此前拿到科创板001号受理名号的晶晨半导体,发行前小米亦持有3.51%的股份。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公开资料显示,乐鑫科技是全球IoT主控芯片(WIFI MCU)的先锋企业,打破了海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则晶晨半导体在2018年营收接近24亿元,是中国大陆收入规模排名前10位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机顶盒芯片供应商,是少数可以和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并列的中国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小米虽然只持有这两家企业的少量股份,但在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却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半孵化作用。

除去聚光灯下享受资本万千宠爱的科创板企业之外,小米还积极在一级市场寻求投资各类芯片企业,国内似这般“求贤若渴”的“金主”,实在是已经不多见了。

今年7月15日,小米入股芯片设计公司芯原微电子,拿下6.25%的股份,成为芯原微电子第四大股东。仅仅3天前,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与阿里巴巴等7家公司,共同投资上海芯片设计公司恒玄科技

这两笔投资的指向同样特别明确:

芯原微电子,系中国大陆最早获得ARM认证的SoC芯片设计公司,可为IoT、移动可穿戴设备、汽车等提供芯片定制和半导体设计服务;

恒玄科技,则主要设计具备WIFI/BT无线连接的音频系统级芯片,华为蓝牙2代和魅族都采用了恒玄BES系列芯片。

IoT,AIoT,从战略到快速行动,从超前时间到海量规模,从单个爆品到全面开花,从制造到“智造”,小米在不知不觉中向市场诠释了自己为小米9手机定下的那句广告词:

好看又能打。




尾声:为什么是小米?因为IoT

5G前夜,硝烟弥漫,IoT领域已进入决胜时刻,小米充满危机感,又稳坐钓鱼台。

雷军2018年曾说,可能在3至5年内,可能每个物联网设备都带有AI模块,AI智能语音助手将带来技术的革命。

“AI+IoT在未来5-10年会是小米的核心战略。”

套用一句已经相当俗套的话来形容他的决策,那就是“未来已来”

如今,当国内的手机同行正发力追赶,一度惴惴不安的家电行业大梦初醒时,小米已经做到了线上线下完美融合、软件硬件并驾齐驱、上架产品品类齐全、制造品控行业一流,定价策略日臻成熟,“物美价廉”的品牌声望不断夯实……可能唯一还在等待的,就是5G技术的正式爆发式应用。

5G在等待爆发,IoT在等待爆发,小米静待爆发。

这个时候,或许也就能完美地回答文章最开始抛出的问题:

为什么是小米?因为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