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在2004年,索尼公司的接纳了电子墨水技术,将其应用于Librié电子阅读器。当贝索斯在商业研讨会上,头一次看到电子墨水公司的雅各布森展示出Librié时,便感叹道,“完了,这个机器可能会摧毁我的全部业务。”

稍加想象,贝索斯开始构思出了下一代的Librié:多国语言显示,无线上网(这样可以实现即时购买图书,而不用与计算机连接进行下载),拥有像亚马逊网站或巴诺书店在1997年推出的在线书店这样巨大的网络图书资源。换句话说,这是一部拥有优秀显示技术的电子阅读器,配上了完美的背景因素。

翻阅阅读过《创新者的窘境》的贝索斯将这份工作交与了他的得力助手史蒂夫·凯塞尔(Steve Kessel)。贝索斯给了凯塞尔一个新头衔——数字业务高级副总裁,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了独立的事业部,并给事业部取了一个富有科幻色彩的名字——126号实验室。126号实验室坐落于高科技的温床——美国加州库比蒂诺(这里不仅拥有最优秀的人才,而且也与来自西雅图公司总部的压力产生了空间上的隔离)。为什么要单独出来做这个业务,因为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过:大公司的创新产品,往往被内部正在盈利的产品杀死。所以,贝佐斯明白,要想让这个可能会杀死自己图书业务的产品诞生,必须要独立出来。

就这样,kindle诞生了。它可以不需要USB线就能无线上网下载图书。当然,更大的优势是,亚马逊无人能敌的巨大电子图书数量了。在Kindle上市的那天,就有88000多本电子书随时可供下载,其中包括了所有当时《纽约时报》排行榜中的畅销书,是索尼图书量的4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