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精騎逼降百萬大軍:誘敵於前、突襲於後,百萬軍中擒賊擒王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張飛張翼德,是否果能如此?

不得而知。

這種高難度的斬首行動,無異於屠龍術。

有技術,還得有百萬軍的大陣仗。

三國戰場,沒給張飛一試身手的機會。

張飛沒趕上,但爾朱榮趕上了。

滏口之戰,是爾朱榮足以傳唱千古的巔峰之作。

七千精騎狂飆猛進,百萬軍中活捉敵帥葛榮,“任所居止”遣散幾十萬降兵。

所有的操作皆堪經典,而所有的經典操作皆是一氣呵成。

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僅是英雄之勇。

大膽料敵、精妙設計,陷身敵陣、擒其主帥,喑嗚叱吒、百萬皆廢,離散降兵而百萬大軍灰飛煙滅。

這就是滏口之戰。

爾朱榮的戰場武功,豈是一個“勇”字所能言盡。

爾朱榮

1.河北起義軍並非烏合之眾,他們可能是北魏最強軍事力量

公元523年,爆發了六鎮起義。

公元525年,起義被階段性平復。

但是,蝴蝶效應已經開啟,六鎮起義迅疾演變為河北民變。

在河陰之變之後,以葛榮為首的起義軍已經席捲河北大地。

而且,還在迅速壯大,西跨太行便兵臨洛陽、南渡黃河便逐鹿中原。

北魏已經陷入危局。

北魏的中央軍、爾朱榮的秀容軍,以及其他諸路政府軍,他們能夠打敗葛榮的河北起義軍嗎?

純軍事上說,幾乎不可能。

六鎮起義被鎮壓後,投降的20萬起義鎮民被安置在河北三州。

旋即在杜洛周的鼓動下,再次起義,演變為河北民變。

所以,河北起義軍的組成包括被安置的起義鎮民,以及被裹挾進來的河北流民。

六鎮鎮民都是職業軍人,他們世代為兵,生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戰爭。

六鎮起義被平復,是北魏和柔然夾擊的結果,北魏無力獨自鎮壓起義軍。

河北之地,自古便是天下精兵之所在。

胡漢雜居、屢歷戰陣的河北大地,最不缺的就是猛士遊俠。

所以,曹植《白馬篇》中有: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幽,代指河北;並,代指山西。

起義鎮民與河北精兵,薈萃而成的葛榮大軍,就是“幽並遊俠兒”。

所以,他們不是一觸即潰的烏合之眾,他們很能打。

葛榮的河北起義軍,可能是北魏大地的最強軍事力量。

在內,起義領袖競相角逐。

內部競爭的結果是:葛榮成為河北起義軍的唯一領袖。

對外,戮戰北魏平叛大軍。

外部戮戰的結果是:掃蕩兩千裡河朔大地。

起義軍領袖葛榮,鮮卑人,原是懷朔鎮將領。

葛榮

他不是拿鋤頭的農民,而是領兵的將軍,在攻滅杜洛周後成為起義軍的絕對領袖。

而白牛邏之役便是葛榮的巔峰之作,斬殺北魏章武王元融、擒殺北魏廣陽王元深。

當此之時,葛榮大軍已經消滅了北魏在河北的全部力量。

既是精兵勁旅又是得勝之師,而且坐擁河北富庶,葛榮的下一步,就是成為試問中原的河北諸侯。

但是,既生瑜、何生亮,葛榮遭遇爾朱榮,便只能是曇花一現了。

2.北魏朝廷與爾朱榮的含恨合作,北魏一直沒被打碎

幷州,六鎮起義、柔然入侵。

河北,葛榮的幾十萬起義軍橫行原野。

關中,雍州刺史蕭寶夤造反、万俟醜奴打遍三秦。

洛陽,河陰之變後,整個宗室朝堂幾被屠盡。

江淮,宗室投降、南朝來攻。

可以說,北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當真是每個人都得發出被迫的吼聲。

但是,有一個關鍵優勢讓北魏能夠實現逆風翻盤。

皇帝

這個優勢就是:北魏的中央政府還在,北魏的皇帝還在,北魏沒有被打碎。

無論爾朱榮有多麼想當皇帝,他還得為朝廷打仗。

無論各地藩王刺史多麼想割據,他們還得接受朝廷指令。

無論北魏朝堂還剩幾個大臣,洛陽還能號令天下。

所以,北魏皇帝元子攸,誓要御駕親征河北,而且煞有介事地詔令了前後左右四路大軍。

以大將軍爾朱榮為左軍,上黨王穆為前軍,司徒楊椿為右軍,司空穆紹為後軍。

河陰之變後,爾朱榮和拓跋皇室之間,除了仇恨就是猜疑。

但是,面對大敵當前,他們卻心有靈犀地合作了一把。

皇帝元子攸派遣使者前往河北,拉攏了高乾、高昂等河北士族,使其不再為葛榮大軍提供糧草。

爾朱榮則派遣高歡潛入河北,拉攏懷朔故舊,施反間計,從內部瓦解葛榮的起義軍。

高歡本是懷朔鎮兵戶,先隨杜洛周再投葛榮,最後轉到爾朱榮門下。

所以,高歡是實施瓦解離間之策的最佳人選。

而且,高歡此行極為成功,葛榮大軍的七個王、一萬餘人投降。

河北漢人士族,重歸北魏,斷絕了葛榮財路。

懷朔鮮卑鎮民,投降爾朱,瓦解了葛榮大軍。

洛陽與秀容雙管齊下,取得了極為有利的效果,而這就是戰機。

再之後,爾朱榮便開始登場,以七千精騎直取葛榮的百萬大軍。

3.閃電奔襲、虛實結合、擒賊擒王,爾朱榮的戰場設計。

葛榮大軍號稱百萬,但言過其實。

一般認為是是三十萬左右,而且很多人都是舉家帶口而來。

即便如此,這也是一支龐大軍團。

而且,他們正在向南移動,已經包圍了重鎮鄴城。

爾朱榮的戰術設計,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一是閃電奔襲,快刀斬亂麻。

乃率精騎七千,馬皆有副,倍道兼行,東出滏口。

騎兵突擊

起義軍破壞力極大,而更關鍵的是:他們會越打越多、越打越強。

既然已經取得了戰機:斷糧瓦解已成,那就得抓住機會、快刀斬亂麻。

如果葛榮佔據鄴城、立足河北,甚至擾亂河南,那麼內憂外患的北魏就真是有死無生了。

而如果北魏被徹底打碎,爾朱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太原王也就沒有了意義。

二是前後夾擊,虛實結合。

依託山谷、正面疑兵,分騎兵數隊,散於谷口數處。

疑兵要做的:就是在葛榮大軍陣前揚塵鼓譟,惑敵於前,使其不知大軍多寡。

精騎主力,迂迴至葛榮大軍之後,相機發動突襲。

主力要做的:不是陣戰、不是擊潰,而是反覆突擊以徹底擾亂葛榮大軍。

三是擒賊擒王,斬首行動。

起義軍的糧草已經被斷,人心不穩,所以急於南下。

懷朔將士已被高歡反間,內有策應,所以瓦解已成。

因此,河北起義軍的全部核心就是領袖葛榮本人。

只要斬首葛榮,百萬大軍自會潰敗瓦解。

於是,爾朱榮就要上演一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斬首行動。

4.爾朱榮精算到細節,葛榮驕傲得只有正確應對

滏口之戰,不是殲滅戰,也不是擊潰戰,而是一場亂戰。

其主題要義,就是打亂號稱百萬的起義軍。

而戰略目的,就是斬首起義軍領袖葛榮。

於是,在具體出戰前,爾朱榮又做了兩點細節籌劃:

一是賞罰計功,以戰勝為準,而不以首虜為準。

砍多少腦袋、抓多少俘虜,都沒有功勞,關鍵是打勝。

二是神棒出擊,只要打倒、打跑、打亂,而不要打死。

又以人馬逼戰,刀不如棒,密勒軍士馬上各齎神棒一枚,置於馬側。

而目的就是要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把敵人徹底打亂。

爾朱榮是這樣的設計,而葛榮會怎樣應對呢?

葛榮很自信,幾十萬人打七千人,不是打得過打不過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全殲的問題。

葛榮聞之,喜見於色,乃令其眾曰:“此易與耳。諸人俱辦長繩,至便縛取。”

各將各隊都準備好繩子,此戰的目的就是把爾朱榮的七千騎兵全部綁起來。

這不是防守戰,也不是擊潰戰,而是徹底的圍殲戰,放跑了爾朱榮、放跑了一個北魏騎兵,都是失敗。

於是,葛榮的幾十萬起義軍以鶴翼陣出擊。

葛榮自鄴以北列陳數十里,箕張而進。

所謂箕張、所謂鶴翼,都沒啥玄妙的,就是中軍前出如鶴頸、左右半月如鶴翅,目標就是把敵人包餃子、別放跑了。

網上的鶴翼陣圖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葛榮大軍出擊,而且鶴翼陣推進。

這是完全正確的戰場佈局。

但是,他忽略了爾朱榮的部隊是一水的騎兵,忽略了對手爾朱榮是戰神級的存在。

人家根本就沒想跟你陣戰、野戰,也沒想跟你大戰八百回合,就是要取你葛榮的人頭。

多算者勝,爾朱榮算到了具體的細節,計功的標準、武器的使用,他都算到了,也都綢繆了。

少算者不勝,葛榮不是不算而是少算,因為驕傲、因為輕敵,所以他只算到了正確和應該的層面。

戰爭是有你沒我的競爭。

算到正確或許僅能讓自己敗得不那麼丟人、輸得不那麼窩囊。

但是,遇到爾朱榮這種對手,算到正確的葛榮,還是得敗得丟人、輸得窩囊。

5.關鍵在於落實,戰爭勝負只能在生死場上來較量

爾朱榮疑兵誘敵於前。

不接戰、不衝鋒,就是依託山谷和騎兵機動,在葛榮大軍的陣前揚塵鼓譟。

騎兵揚塵

塵土四起、喊殺震天,葛榮大軍便嚴陣以待、彎弓上弦。

既而塵落、既而聲止,葛榮大軍便稍息止步、松甲收弓。

突然揚塵、驟然呼嘯,葛榮大軍便再又舉矟、再又彎弓。

爾朱榮疑兵在前,忽動忽靜、忽起忽落,而葛榮大軍,便只能時緊時鬆、且疑且懼。

葛榮不是傻子,他知道這是爾朱榮的疑兵亂心,目的當然是疲其鬥志。

於是,索性不管不顧,命令大軍靜坐休息、涵養銳氣。

葛榮是愛兵如子、情深意重了,但戰爭拒絕愛、戰爭拒絕情,所有的情、所有的愛,都是禍害。

幾十裡的戰線上,大軍在幾驚幾嚇之後、放鬆了戒備。

但是,待到敵軍突襲,葛榮又該如何調度?

根本沒辦法調度,而這正是爾朱榮想要的。

待得主力迂迴完畢,爾朱榮便親率主力發起衝鋒,目標直指葛榮帥陣。

而前軍疑兵,便也漏出了獠牙,既要揚塵、既要鼓譟,但揚塵裡射出了弓箭、鼓譟中舉起了馬矟。

榮身自陷陳,出於賊後,表裡合擊,大破之。於陣擒葛榮,餘眾悉降。

擒獲敵帥葛榮後,幾十裡戰線上的起義大軍,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便聽到投降免死的傳令,於是紛紛把武器扔到了地上。

這就是戰爭。

作戰的士兵只能看到盔甲前的一孔天地,根本弄不清全局。

於是只能從眾,別人追殺就追殺、被人逃跑就逃跑,而別人舉手投降,自己也就舉手投降。

七千精騎,呼嘯於幾十裡的戰線上,逼降了號稱百萬的河北起義軍。

6.只能用天才來形容爾朱榮,項羽也得嘆一聲精彩

滏口之戰打完了。

但是,爾朱榮馬上遭遇到比打仗更麻煩、更棘手的事情。

那就是如何處理這幾十萬降兵。

處理不好,會出大問題。

幾十萬降兵,變流寇逃跑,爾朱榮捉不過來。

幾十萬降兵,做垂死頑抗,爾朱榮殺不過來。

六鎮起義而北魏平定,面對二十萬起義鎮民,北魏的做法是遷徙至河北三州。

這個做法一點兒都不好,旋即就是河北民變。

做法雖不好,但起碼還能有做法,龐大的北魏平叛大軍還能逼著降民遷往河北。

但是,這個時候的爾朱榮只有騎兵七千,而要處理的卻是幾十萬人。

乃普告勒, 各從所樂,親屬相隨,任所居止。於是群情喜悅,登即四散,數十萬眾,一朝散盡。

爾朱榮以騎兵傳令,而傳得就是這句話: 各從所樂,親屬相隨,任所居止。

你們高興怎麼樣就怎麼樣,你們愛上哪去就上哪去,你們愛跟誰走就跟誰走,天下之大、任你們居止。

世界那麼大,你們都去看看吧!你們走吧!

戰前還是號稱百萬的河北起義軍,他們要攻城略地、他們要西入洛陽、他們要逐鹿中原。

而戰後,便是幾十萬人趕著車、跳著舞、唱著歌,而後“一朝散盡”。

爾朱榮的這個做法簡直是絕了。

但還有更絕的。

時間、空間以及人心,爾朱榮要精準地掌握好這三者的關係。

估算時間和空間,爾朱榮要等:

等到這幾十萬人走出百里,等到這幾十萬人已經徹底散開。

時間到了,爾朱榮馬上行動、騎兵追擊。

乃始分道押領,隨便安置,鹹得其宜。

揣測人心,被分散的人群才好控制。

分散了的起義軍,不僅力量小了,而且心態也會更理性。

面對追來的爾朱騎兵,他們更容易服從:你們不是想去哪就去哪,現在我叫你們去哪你們就去哪。

於是,幾十萬河北起義軍被分散安置,他們統統處於爾朱榮控制之下。

這還不夠,起義軍裡面有最好的戰士,爾朱榮則要“擢其渠帥,量才授用”。

所謂渠帥,就是頭面人物,要麼能打仗要麼能服人,他們每個人都有一眾追隨者。

而擢其渠帥,就是要揀選收編這些人。

爾朱榮不僅得到了最好的戰士,還能掐掉其中的頭面分子。

沒了頭面渠帥,這幾十萬人就會安守本分、服從管理。

河北民變,爾朱榮經滏口一戰,便徹底平定。

項羽逼降20萬秦軍,他是怎麼處理的?

新安坑殺,全部殺掉、一個不留。

比之爾朱榮的做法,坐擁四十萬諸侯聯軍的項羽,是不是該自愧不如而嘆一聲精彩。

7.結語:爾朱榮僅有軍事輝煌

爾朱榮是一個董卓加曹操式的人物。

他比董卓更狠辣,河陰之變,屠戮了整個北魏朝堂。

這是董卓所不能及的殘忍。

董卓

他比曹操更神武,滏口之戰,七千騎兵逼降百萬大軍。

這是曹操也要歎服的奇蹟。

爾朱榮是一個不世出的英雄人物。

以爾朱榮為核心領袖,建立了武川軍事集團。

這個集團里人才濟濟。

隨便拉出一個放到別的朝代,都是戰神級的人物。

其中一個就是滏口之戰施離間之策的高歡,奠基了北齊。

另一個就是滏口之戰所擇之“渠帥”——宇文泰,奠基了北周。

還有一個叫侯景的將軍,投降南朝,引發了太清之亂,差點兒把南朝玩殘。

武川軍事集團在爾朱榮死後,分裂成東魏、西魏兩個政權,然後互相攻殺。

但主導人物,要麼直接出自武川軍事集團,要麼是武川軍事集團的後代。

最終勝利者是宇文泰所奠基的北周,這一支武川力量演化成為後來的關隴軍事集團。

這是一個更厲害的軍事貴族組織,因為它不僅終結了南北朝分裂,而且成就了隋唐盛世。

但是,爾朱榮僅有軍事上的輝煌。

在政治上,他比不過曹操,甚至也比不過董卓。

事件原因,是河陰之變。

爾朱榮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他得罪了全天下的人。

所以,爾朱榮的身死國滅,比董卓還慘。

歷史原因,是胡漢矛盾。

後趙石勒沒能解決,前秦苻堅沒能解決,拓跋北魏也沒能解決。

爾朱榮要麼是隻知殺伐奪權而無心解決,要麼是在迴歸後趙石勒的以胡制漢。

但無論如何,他都沒有作答這個大問題。

所以,之後的歷史也就清楚了:

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或者說,無論是東魏、西魏以及南朝這個新三國演義,他們誰能破題胡漢矛盾這個大問題,誰就能重新統一九州山河。

爾朱榮趕上了大陣仗,施展了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屠戮之術。

但是,他沒有機會作答胡漢矛盾這個大問題。

歷史,待有才人出,我們只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