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些農民工掙錢要回鄉蓋房?真為“留後路”嗎?

新大風歌


農民除了兒子娶媳婦,孩子上學外,還有一筆最大開支就是建房造屋了。出門打工的農多少也掙錢了,蓋房也算是家裡的大事,不得不首先考慮並付諸於行動。只是這蓋房並不是農“留後路”。農民工蓋房子還不是因為這些原因:

他們是城市的過客,農村才是他們的家。

做為農民工,年年歲歲,來來去去,只是想在城裡掙錢養家。哪裡有出苦力的地方,哪裡就有農民的身影。正因為有了農民工,才是城市有了廉價的勞動力,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也拉動了商業、金融、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發展。就因為是農民,地位低下,還是被人瞧不起。建造了城市一幢幢的樓房,辛苦打工一年,還買不起大城市幾平米的房子。即使東湊西借,有了屬於自己的一隅小室,但農民的身份仍無法改變。絲毫享受不到城市人的一點點“福利”,還是城市的“外來戶”。

既然是農民工,只是農民“轉型”的一種特定稱謂。是農民,他們的根在農村。無論在外怎麼漂泊,“混”的光景如何?人地兩生,總是覺得是沒有家的感覺。尤其是到了一定的歲數,到了打不動工的年齡,思念家鄉與日俱增,“葉落歸根”的想法越來越強烈。農村才是他們的家,還是趁早在農村蓋房的好。

農村生活環境好,也是對父母的孝心。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名種環境的問題隨之而來。到處是工業汙染,嗓聲汙染,大氣汙染各種環境汙染。雖然國家正強力治理,但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是很難完全消除。生活在有汙染的環境下,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做為農民,幾代為農,一直居住天高雲淡,青山綠水,花香鳥語,視野寬闊,心情舒暢的農村。已經是一種習慣和執著的愛好。

一代代農民工都是拋家舍口,披星戴月去掙錢。留在家中的只有年邁的父母,妻子和兒女。老人們常常是風裡來去裡去,忙碌在田間地埂。身上這痛那癢的也僅靠著止痛的藥物來緩解。拉扯大了兒女,本是到了享福的時候,還是在受罪。兒子也是處於無奈,只能心疼在心裡。好不容易掙了點錢,也該蓋個象樣的房子,讓父母在農村過個舒適的晚年生活。

農村能永久居住,還能維繫親情及鄉鄰關係

農村的土地制度不斷改革,現在的宅基地“三權分置政策”也已經出臺了,農村土地升值趨勢明顯。而農村的宅基申請也會越來越難。對於永久居住的農民來說,寧可早早申請,也不能再等。有了宅基地,可以根據自己的用途和要求建房,自己還做“監工”,也確保了建房的質量,居住也很放心。再說了,農村建房的成本不是很高,有30萬還能建個兩層的小別墅。更重要的是農村自己建的房子,只要你還是農村戶口,你的房子永遠是你家,無後顧之憂。

現在的農民工至少都是二代了。他們常年在外奔波,有時過年也不回來,少了親戚間的走動,也少了鄉鄰間的來往。如果在農村不建房子,就不會常常回到農村,跟農村的親戚、鄉鄰越走越遠,說不準還會老死不相往來。農村蓋了房子就不一樣了,你得時常回去,看看房子,排排水路。也免不了與左鄰右舍打打招呼。親戚也會來轉轉。農村有房子,農村就有家,親情鄉情也就永遠不會斷。


現在流行一句話“窮人住在城市”,意思是有的農民進城買房了。其實,還不是為了兒子將來不打光棍,還不是未來的兒媳婦鬧的。要是孩子結婚了,兩代,或三代人生活在一百來平的小空間裡,總歸是不方便,也難免有矛盾。城市的生活成本又高,不像農村種糧種菜,養雞養豬養鴨之類的,既增加了收入,食用也安全,還省了城市生活的水費、物業等費用。農村蓋了房,最有歸屬感。【#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看到這個問題,我先看了一下其他答案,都寫得很好專業,但是我覺得太專業了,我的看法很直接,是,就是留後路,或者是他的必選之路,只要你回來蓋房子的那麼在他的生活中這就是必須的,至於原因,我就說說我們村子裡的人和事,你自己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第一種,50.60後,是第一代農民工,也是最早一批進城打工回來回來蓋房子的人,這批人思想還是很傳統,也基本沒有養老保險,也沒有多種打工技能基本就是工地,孩子沒有大的能力的話,根本沒法在城裡生活,他也生活不起,就不說習慣不習慣的問題,再者孩子在城裡定居的就是我們這一代80後,除了需要帶孫子去,不然多數觸不到一起,怕影響孩子的婚姻,我們村的這一代都這樣,只有一個例外兒子有錢兒戲孝順,他倆不習慣,回村蓋房享受生活,

第二種,就是70.80後這一代,進城的方式多樣化了,讀書,學各種技能,留在城裡的那麼就是自然有生存能力,我們村有幾個,他們回村蓋房的目的就是為了父母回來生活,也是一種孝心,也是後路只不過這個後路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他們的生活更和諧!

第三種,也是70.80這一代,沒念書的,早早結婚了,生子了,他就習慣了再農村生活,去城裡打工,多掙點,孩子都是90.00的,他們在城市買房都得父母幫助,(大部分),以後怎麼養老,成本那麼高,但是這一代人,不像老一輩,蓋房都是為子女,這一代雖然沒去城市定居的但是對生活品質也是有追求的,所以要蓋房,而且要蓋好房子,這就是生活,到老了,誰知道這一代老了會咋樣,那就先享受生活,留好後路,城裡房子白菜價了,老了就去城裡,醫療方便,如果還是現在這樣,那就留在農村,住著大房子,也很好,

我們村基本就是這個情況

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很有代表性

座標,大東北,遼寧農村

別的大道理我也不懂,大家隨便看看

看看我的家鄉,這麼美,多好,哈哈😄!話說回來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

你的老家在哪裡?朋友!











沈天天生活日記


這個問題應該問到農民朋友的心裡去了,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不管他在那生活,都忘不了濃濃的家鄉味。每每幾個村裡一起長大的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都會回味童年的趣事所以老家就是農民的根。

家鄉有自己的家人和親朋好友,不管現在在城市生活有多安逸,老了老了都想要回家,所以現在農村慢慢的有一大部人在家修起了房子,為的是落葉歸根,父母也想回到老家養老,種種小菜養養花哪,早晚和老姐妹們散散步拉拉家常啊,這種生活感覺達到了人生高潮對嗎?農民朋友們!









江哥視野


為什麼農民掙錢還要回村蓋房,我就是其中一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為了生計在外打拼十多年為了孩子上學城裡也買了房,總感覺不是在自家的那種味道,住了幾年了一個樓裡相互只是打個招呼有的甚至幾年一句話也不說。孩子也相繼上大學了,我們也該享受生活了,鄉村是我的根永遠也放不下,和老婆商量把房子重新翻蓋一下,種上了喜歡的瓜果蔬菜,出門鄉里鄉親熱熱鬧鬧,就是為了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那種鄉情和我們農民的根。


L軍軍


說說三十年來的身邊事。

在80年代末,我們這作為窮山溝裡的一個小村莊,村民住的房子仍然都是以黃土夯牆,木皮作瓦。每逢暴雨,雨水便會順著屋面木皮之間的縫隙滲進來,村民們為了防止雨水打溼床鋪或傢俱,便會各種鍋碗瓢盆齊上陣,擺放在滲漏的屋頂下面。而那些滲進來的雨水凝結滴落下來,擊打在盆中,嘀嘀嗒嗒的聲音不絕於耳,似乎在嘲笑村民困苦生活的無奈。

那個時候村子裡所有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幢像電視裡那樣結實漂亮的紅磚青瓦小樓房。

90年代沿海製造業興起,急需大量勞動力。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些村民拋下了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那一畝三分地,南下廣東,進廠做了流水線或工地上的農民工。雖說日子過得沒有在家時那麼自由,也沒了父母妻兒的朝夕相伴,甚至還得沒日沒夜加班趕工,但是比起在家務農時溫飽都解決不了,打工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每年還能往家中寄不少錢。

看到打工能掙錢,於是大人們不種田了,小孩子上完小學也不願讀書了,村子裡從十來歲到四十來歲的青壯男婦,嘩啦啦一下子全跑到廣東去了,有些人家幾乎是全家出動南下進廠。不過也正是這樣,村子裡許多人家通過全家打工攢下了第一筆金。

當時還沒有什麼在城裡買房建房的概念,村民們有了錢,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推掉那棟住了幾十年破破爛爛逢雨必漏的土坯房,在上面重新建一幢電視裡一樣漂亮的紅磚混凝土房子,外牆貼上光潔的瓷磚,屋內用潔白的石灰給粉刷好,地面上有條件的就鋪地磚,沒條件的就先倒點混凝土硬化,等來年掙上錢了再鋪地磚。村子裡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就這樣先後立起來了。

這個時候打工掙錢回鄉建房,只是想讓父母妻兒能有個溫暖舒適的家,住上寬敞明亮不再漏雨的小洋房而已,就這麼簡單。

隨後又過了二十來年,到了現在。進了城的年輕人喜歡上了城裡熱鬧的生活,許多人寧願掏空家裡積蓄在城裡付了首付買個房,也不願意再回到啥娛樂生活都沒有的農村。慢慢地那個曾經阡陌交錯,雞鳴犬吠之聲不絕於耳的農村除了在過年時能熱鬧一下,平時都冷冷清清路上見不著幾輛車幾個人。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這二三十年裡,有些在外發展好的,掙上了大錢的農民工,在城裡安了家後,回過頭來又在農村修了更加現代化的小別墅。他們又為什麼這麼做呢?

1、村子裡畢竟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也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已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而言,家鄉就是自己的根,而房子,就是紮根的土壤。

2、中國有句古話:“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在外面有出息了,掙上錢了,不回老家昭示一番光宗耀祖怎麼行?而最好的昭示辦法,莫過於回鄉建一幢漂亮的大宅子,上慰祖宗英靈,下示後人不要忘本。

所以說,在不同的年代回鄉建房,有著不同的意義。起初回鄉建房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而後在城裡有了更好的生活,回鄉建房則是給自己,給後代子孫留個念想,告訴他們自家的根在鄉里。至於所謂的“留後路”,我想大多數在這二三十年裡出來的農民工朋友很少這樣想過,畢竟從農村裡出來的人,都是一窮二白白手起家,更多的時候是想著努力向前看。


湘俚伢子


大家好,我是湖北蘭妹,對於農民工回鄉蓋房我有以下幾個觀點(僅代表個人)

1、經濟方面。一般農民工工資都不高,需要很多年辛辛苦苦,勤儉節約才能攢點錢回家蓋理想面積的房屋,再按一家人的想法裝修出理想的樣子。而這些錢在城市也許首付都不夠,更不用說理想型。現在農村房設計非常高大上,挺氣派的。

2、親情及熟悉度。由於薪酬問題,農民工長期在外務工才能積累一定資金,那麼跟子女父母長輩也是聚少離多。那麼如果回鄉蓋房,壓力相對小很多,最終可以多一些時間陪伴,多點團聚。另外自己親戚朋友熟人大多都在本地,可以隨時聚聚喝茶聊天,老了後非常的愜意。

3、舒適度。可以蓋一個能自己設計的房子,面積自己能把控,庭院自己能安排種些什麼,擺些什麼特色,打造孩子們的秘密花園;農作物可以自己種,品種可以自己拿主意,綠色安全;農村現在非常注重人居環境,生活環境非常舒適;老了可以種花養鳥,可以在院子躺在搖椅上慢慢搖。

當然,如果子女上學,工作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可以選擇購房,但畢竟是少數,不代表一般農民工。安居樂業,建房也是個長遠考慮,最終肯定也必然是養老所用。總之,我覺得親情和居住舒適度非常重要。



湖北蘭妹


談不上後路,只是日常剛需而已,其實外出打工的農民工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遇,雖然有著農村的戶口和宅基地,但卻沒有村集體分配的耕地,又買不起城裡的樓房,那麼賺到錢之後回到農村翻修、重建自己的住房才是最好的選擇。

農民工回鄉蓋房談不上“給自己留後路”,只是沒得選擇之外的唯一選擇而已,雖然本質上是農民,但其實與農民還有本質上的區別,農民可以守著一畝三分地生活,但大多數農民工卻沒有耕地,他們想要賺錢就只能走出去,去大城市裡工作賺錢。

有個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城市適合賺錢,小農村適合生活”,而農民工在農村蓋房,在城市裡賺錢其實和這句話說的是一個意思,畢竟大城市的錢比老家好賺,老家蓋一棟房子比買城裡的便宜很多。

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落葉歸根”,要知道很多農民從出生到死亡都一直生活在一個村子裡,說句晦氣的話,生於此、老於此、亡於此,這是他們的歸宿,也是他們的選擇。拋開命運不談,大多數農民工外出打工是為了致富,但很大一部分農民工賺到錢後都會選擇回家,因為“家”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詞彙,而是隱含著其他情愫在裡面,這包括親情、友情、鄉情。

而且,古語云:“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自己沒有錢的時候窩破一點無所謂,但有了錢之後必然要把自己的窩建的漂漂亮亮的。

可能出過國的人更有體會吧,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人民都沒有中國人這麼喜歡買房,很多人甚至不惜借貸買房。而那些買不起城裡房子的農民,就想著在老家農村自己蓋,這很正常,誰不想讓自己的窩變得漂亮呢?


新農志


農民工掙錢回鄉蓋房不是為了留後路。

人生大事之一

建房子是人生大事之一,很多人在外打工賺錢之後,在無其它緊急用錢的地方以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建造房子。

因為一般打工在外是沒有歸屬感的,所以房子必然是要建在家鄉的,再就是很多人在打工的地方也是買不起那裡的房子,買了之後以後在無打工能力之後,生活水平也是問題,在老家還有地可以種種糧食,種種菜。所以一般建房子都會選擇建在農村老家裡面。


有一部分是為了改善自身的居住條件,以前的房子舊了沒法居住了,必須要建造新房。

還有一部分是為了給子女修建房子。為了兒子結婚做準備。結婚新房是必備的,連個新房子都沒有,大多是不好找媳婦的。

還有一部分人的考量是,打工打了一輩子,到現在也即將年老,要趁著現在還有能力建造一套舒適的房子,為以後養老做準備。


面子問題

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農村老家裡面的新房子也越來越多,以前大多都是平房,現在可以看到2層3層的房子比比皆是。還有很多房子修建的富麗堂皇,建的跟小別墅似的。

大家未免都好攀比,別人都建了漂亮的房子,自己的房子還是個小破舊,出去都不好意思呢,為了爭一爭面子,爭一口氣,自己也得建棟漂亮的房子。

但是也可以看到,建造房子畢竟是費大錢的事,還是要考慮清楚。在村裡就見到過,貿貿然動工,但是建到一半沒有錢了,房子就被廢棄在那裡了,真的是很可惜。浪費了大把時間精力和錢財。


農人農語


近幾年很多建築材料都在漲價,比如蓋房子必不可少的磚塊、水泥、沙子等等,都在上漲,甚至還有一段時間即便是有錢也買不到,但是在農村蓋房子的農戶卻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多都是在外打工的人掙錢後回到家鄉蓋新房,很多人把這種事情稱為農民工在“留後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個人覺得這種情況並不是農民工在留後路,而是無奈之下做的決定。隨著蓋房所需的原材料價格在不斷的上漲,工人的工資也在水漲船高不斷上漲,在以前不到十萬就能蓋一座房子,現在最少需要二三十萬,農民工在外打工一年的工錢去掉全家人的開銷後只能剩三四萬,要想在農村蓋一座房子,差不多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七八年才可以。那麼為什麼會說在農村蓋房子是農民工的無奈之舉呢?

農民工選擇進城打工也是無奈之舉,近幾年糧食的價格並不是很高,農藥化肥的價錢一直在上漲,辛苦種地一年一畝地只能掙幾百塊錢,雖然農村的消費水平比城市低,但是雜七雜八算下來單靠種地根本不行,所以只能進城打工來養家餬口。進城打工十幾年,雖然也攢下了一些錢,雖然也知道城市的生活要比農村好很多,但是要想在城市裡有個立足之地哪有那麼容易,可能連房子的首付錢都攢不夠,沒辦法只能等歲數大了回到自己的家鄉。這個時候自己的孩子也到了結婚的年紀,只能蓋房子來給孩子娶媳婦。 雖然很多農民工明明知道現在在農村蓋房子費用很大,好多年攢下來的錢蓋房子可能都不夠,但是現在將房子蓋好後既可以讓留在村子裡的老人住,還能給孩子娶到媳婦,等到自己老了以後也能安身的地方,所以很多農民工還趁著自己還能幹活,早早的在農村將新房蓋好,就怕有一天自己身體不行了在想蓋房子時力不從心。


綜上所述,農民工選擇回鄉蓋房子並不是給自己留後路,而是在城市裡打拼很多年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只能在農村蓋房子等老了以後居住,所以更可以說是無奈的選擇。


小馬話三農


重點:

1:農村住著比城市舒服,壓力小。空氣好。

2:農村人情味更好,親情友情更淳樸。

3:農村現在發展的相當好,國家大趨勢讓農村機會更多,更優越。

4:人的情節,大部分人都習慣於自己小時候成長的地方,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情節!

5:農村飲食健康,都是自給自足的有機食品。

大概就是這幾點,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