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艺术跨越国界传承友谊

旧友重逢(左起清水哲太郎、冯英、森下洋子、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王全兴)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周莉):5月9日,正在日本进行交流演出访问的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成员一行80余人来到位于东京港区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总部,受到松山芭蕾舞团成员的热烈欢迎。中日两国的顶尖芭蕾舞者聚集一堂,畅谈友谊,并分别献上了简短而精彩的演出。

松山芭蕾舞团特意准备的大蛋糕

松山芭蕾舞团创建于1948年。自建团之日起,就以“创造性地上演古典芭蕾”和“新创现代芭蕾舞”为宗旨开展艺术活动,在舞台上创作了很多芭蕾舞作品,艺术活动领域不仅限于日本国内,还经常组织国际性的公演,加深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1955年,改编自中国电影、由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夫妇编舞并主演的《白毛女》在东京首演,获得巨大成功。1958年,松山芭蕾舞团携《白毛女》等剧目进行了首次访华演出,截至2017年,已携多部作品共成功实现了15次访华演出。期间,松山芭蕾舞团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芭蕾外交”为中日友好发挥了重要作用。松山芭蕾舞团也从很早就与中国同行中央芭蕾图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清水正夫的长子、现任松山芭蕾舞团总代表、舞台艺术总监清水哲太郎1966年曾留学北京,并就学于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清水哲太郎说:“我们和中央芭蕾舞团的交流始于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前,是前辈们付出艰苦努力的结果。我本人曾到中央芭蕾舞团学习,学到了《红色娘子军》并将其带回日本,我们也是在日本公开演出该剧的世界唯一一家芭蕾舞团。这段与中国人民之间长期友好交流的历史必将成为我们面向未来继续发展的基石。”

中央芭蕾舞团表演《敦煌》片段

中央芭蕾舞团成立于1959年,今年迎来了建团60周年。60年来,舞团积极从事国际交流活动,每年都在国外演出二、三十场。但此次以120多人的庞大阵容前往东京演出尚属首次。在东京的演出中,中央芭蕾舞团将与东京爱乐交响乐团合作,互学互鉴。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称,日本同行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学习。冯英说:“他们对艺术的执着、真诚,特别是他们坚持几十年的这样一种奋斗精神,以及他们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热忱都能够从他们的整个氛围中深刻感受到。另外,日本舞台舞美技术人员的专业、敬业,包括东京爱乐乐团演奏家们对艺术的执着、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严谨性,都是值得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这对于艺术的共同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冯英表示,中央芭蕾舞团将带着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努力把高品质作品呈现给日本观众,把友谊传递给日本人民的同时,充分展现当代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风貌。

冯英介绍说,与松山芭蕾舞团一样,中央芭蕾舞团也非常重视吸收外国的文化要素。曾与日本同行共同编创作品《一衣带水》,另外,在作品《牡丹亭》中,邀请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和田惠美担任服装设计,在文化创意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冯英认为,同样作为东方文化的传承者,中日两国艺术家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鸣,相似的文化带来了亲切感与认同。

交流会上,中央芭蕾舞团的年轻舞蹈演员现场演出了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敦煌》的片段。清水哲太郎看到《敦煌》舞剧中舞者对于飞天的艺术表现,深受触动。他指出,日本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受益良多。清水哲太郎说:“日本如果说要报答从‘丝绸之路’文明获得的恩惠,一两千年都报答不完。日本人从中国文化当中吸取了很多精华,可以说,现代日本文化的形成完全是受惠于中国。希望演员们心中怀着对世界文明的深深热爱跳好这支舞。”

中日两国芭蕾舞者合影

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森下洋子是日本第二代“喜儿”的扮演者,虽然如今年过七十,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她说:“日本从中国学到了很多,吸收了很多中国文化。今后应该好好珍视这些传自中国的文化,进一步增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