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词》:作为挚友,太平公主为何对流放的韦后不闻不问?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女主角太平公主与韦香儿(后来的韦后)从小一起长大,可谓两小无猜的挚友。后来中宗李显被废,韦后随丈夫和家人一起流放到房州,在那里捱过了十几年的艰辛岁月。

而在韦后常年流放期间,作为闺蜜的太平公主却对她不闻不问。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第一,慑于母后的威严。

太平公主虽然自小备受父皇母后的宠爱,看似娇惯任性,但是在气场强大的母后武则天面前,她多少还是有些惧怕的。

少女时代的太平,曾经欢欢喜喜的穿上自己设计的羽衣给母后欣赏。结果当她看到母后惊异(惊艳)的眼神后,颇有些惴惴不安,以为母后不喜欢,忙说马上回去换掉。

虽然这是个误会,但可以看出,太平做事还是很在意母后的态度的。

长大后的太平,曾在母后面前表示,赞成韦后与三哥李显的婚事。其实武则天对韦后是颇有看法的,认为她从小就不大安分,为人也过分机灵。

李显登基后,韦后又“建议”丈夫大力提拔封赏韦氏一族,其私心与野心令武则天愈加不满,加上儿子诸多荒唐的“政绩”,她便一旨废掉了李显,将他贬为庐陵王,全家流放到房州。

太平若在此时过问甚至关照韦后,明摆着是在触母后的逆鳞,因此她选择了沉默。

第二,不了解韦后的真实处境。

身为大唐公主的太平,在十四岁之前从未出过大明宫。仅有的一次出宫是她与韦后偷跑出去逛长安城的夜市,总共也不过半天的时间。

连生于斯、长于斯的长安城她都不甚了解,更何况是陌生偏远的房州?

或许她认为房州不过是离长安远了些,哥哥虽然帝位被废,可好歹还是庐陵王,韦后又精明能干,想来即便他们的生活不如从前,应该也不至于太清苦。

因此,太平没有特地关照流放的韦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多年以后,当重回大明宫的李显向太平诉说房州是个白天飞沙走石、夜晚寒冷刺骨的苦寒之地,而那样的夜晚他们一家甚至连个像样的被褥都没有的时候,太平当场愣住了,她竟然无言以对。

也难怪,贵为金枝玉叶的公主、在出宫之前连买东西需要付钱都不知道的太平,如何能想象得到韦后与哥哥一家过的竟然是这样的苦日子?

或许不能怪太平“凉薄”,实在是她高贵的身份限制了她对于贫穷的想象力。

第三,自身心力交瘁,无暇顾及。

武则天瞒着太平赐死了驸马薛绍的前妻,这直接导致了太平第一次婚姻的不幸。五年后,这种不幸到达了顶峰:太平最爱的人薛绍自尽了。

后来,太平为了对抗母后,赌气嫁给了自己不爱的、老实巴交的武攸嗣。结果她亲手制造了另一场不幸:婚后备受她冷落的武攸嗣最后也自尽了。

之后她又陷于与男宠张易之的感情纠葛之中。。。

多年来,太平在感情上一路坎坷,加上与母后关系缓和后,她又帮着分担了不少政务,心力交瘁的她已是自顾不暇了。

在这种情况下,再要求太平去关照流放多年的韦后和李显一家人,似乎有些苛求了,何况她也无从知道他们生活的真实处境。

韦后再次回到大明宫后,曾经当面指责昔日的好友太平对流落在外的她不管不顾。太平并没有争辩,或许她真的有点内疚,当初自己做的不够好。

其实,韦后自己又好到哪里去呢?

想当初太子李贤被废,即将去流放之地时,李显想去为他的二哥送行,韦后却竭力阻止了他。

理由是李显如今的身份变得敏感,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太子,所以他不能遵从普通人的行为规范。若执意为因谋逆而被废的太子送行,恐怕周围的人尤其是母后对他有看法。

结果李显错失了他与二哥最后见面的机会,为此他内心很是愧疚。

所以,我觉得即便太平在韦后流放期间,因种种原因对她有失关照,韦后其实也没有多大资格来指责太平的。因为她自己也做过类似的事情,甚至还是有意的。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