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与《三体》媲美的科幻系列,你该如何打开?

在京东图书科幻类目,如果按照综合排序,《三体》毫无悬念地位居第一!

而如果按照销量排名,《基地》科幻系列排名第一!

豆瓣,《三体》全集打出了9.3分,《基地》系列分数高达9.5分!

《基地》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地球人公认的科幻经典”,“文艺青年和技术宅的共同挚爱!”,发行量过一百万册!

能称为必读经典的书很多,然而《基地》系列却是经典中的经典!

经典在哪?

这套书,写作时间横跨40年,史上一绝!

《基地》系列是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阿西莫夫与海因莱因、克拉克并称为科幻三杰,11岁就开始写作(神童,15岁上大学,15个荣誉博士),一辈子著作等身(470部作品,也是中译本数量最多的外国作家),自己最得意的就是《基地》系列。

阿西莫夫早期的写作主为求生,业余时间都拿来写科幻短篇投稿。最早的2篇基地故事,《基地》、《马勒与马鞍》发表于美国科幻杂志《惊人科幻小说》(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1942年5月、6月号上,当时阿西莫天在美国海军航空实验站工作,很不得志,按作者自传所言:"《基地》系列是在海军航空兵实验站混得彻底失败的时候写的。"

1951年,《基地》系列第一部结集出版。其后两年,分别出版了《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1952年)、《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1953年)。其后这三书以《基地三部曲》为知名,并多次获得雨果等科幻大奖。

时隔30年,阿西莫夫已经从一名业余作家发展为一名专业作家,著述很多,约稿信向雪片一样向他飞来。1981年,道布尔戴出版公司以高出平时10倍、天价稿酬(5万美元)向阿西莫夫约稿基地系列小说。

在天价稿酬吸引下,阿西莫夫重新捡起《基地》系列开始续集创作,历经9个多月,1982年3月完成,《基地边缘》9月份出版,这也是阿西莫夫的第262本书。

30年时间,《基地》小说已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阿”迷,对基地续集更是苦苦等待。新书一出版,即长期占据《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总共停留了25周时间。1986年,阿西莫夫出版《基地与地球》做为终局。

1987年,阿西莫夫在别人的启迪下再次就基地进行创作,开始撰写基地前传,1988年完成《基地前奏》,1993年再度完成《迈向基地》,至此,基地七部曲全部完成。

从1942年,阿里莫夫发表基地故事开始,到1993年以《迈向基地》封笔,《基地》系列写作时间整整横跨了40年。

前三部,正是阿西莫夫的科幻创作黄金期;后四部,经过多年修炼的阿西莫夫对科幻已经驾轻就熟!前三部,是阿西莫夫30岁时的作品,科技尚不发达;后四部,则是阿西莫夫60岁后的作品,行将进入计算机时代。

基地系列写银河系二万年时间变迁,而本部系列也用了40年,科幻文学上仅有此!

正如三体创建黑暗森林法则一样,《基地》创建了心理历史学!

《基地》系列是一部未来历史小说,一部读起来就像历史小说的科幻小说,不仅讲述技术,而且谈论政治和社会问题,灵感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一部历史巨著,全书共有六卷,第一卷出版于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于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于1788年。全书包括罗马帝国后期和整个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叙述,内容十分详尽。

阿西莫夫早年时间,特别喜欢阅读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看了两遍,一次突发奇想,写一个讲述银河帝国衰亡的故事,得到了当时科幻杂志编辑的高度认可,于是开启了阿西莫夫众多系列的一个分支,并在基地系列里创建了“心理历史学”。

“心理历史学”以对银河系中超过2000万颗星球上的百亿亿居民为研究对象,用历史上大规模人群的活动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效应,对此分析,试图得出普遍的规律,用此规律来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说中的人物哈里·谢顿,用此理论成功的预见了未来人类的银河帝国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和第二银河帝国的出现。

正如《三体》独创的黑暗森林法则一样,“心理历史学”支撑了整个基地系列。

你将迷失在《基地》趣味盎然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思想之中!

打开《基地》,你将开启这样的阅读里程:

他名叫盖尔・多尼克,只是一个乡下孩子,以前从未到过川陀。或者应该说,他并没有真正来过。因为盖尔早已通过超波电视熟悉了这座城市;偶尔也会在巨大的三维新闻幕中,观赏皇帝加冕或银河议会揭幕的盛况。因此,虽然他一直住在“蓝移区”边缘的辛纳克斯行星,却完全没有脱离银河的文明。

在那个时代,银河中没有任何角落是与世隔绝的。当时整个银河系中,有将近二千五百万颗住人行星,这些世界全部效忠定都于川陀的银河帝国。不过这个事实只能再维持半个世纪。

对年轻的盖尔而言,这趟旅程无疑是他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他曾经到过太空,因此旅行本身的意义不算太大。事实上,他以前的太空旅行只是前往辛纳克斯唯一的卫星,去搜集陨石漂移的力学数据,用来作为博士论文的材料。话说回来,太空旅行就是太空旅行,近至五十万英里,远至许多光年之外,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

即将跃迁进入超空间的时候,他已做好心理准备,这将是“行星际旅行”所没有的经验。到目前为止,或许直到永远,“超空间跃迁”是往来恒星间唯一可行的办法。普通空间中的运动,物体的速率永远无法超过光速。(这个科学小常识,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期便已被发现。)这就代表,即使在两个最接近的住人星系间来回一趟,也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可是匪夷所思的超空间完全不同,它既非空间又非时间,既非物质又非能量,既非实有又非虚无;经由超空间,人类能在一刹那间穿越银河!

《基地》系列不是硬科幻小说,但博士出身的阿西莫夫自然不会缺乏新的想象概念。

《基地》系列里面的战争与动作场面不多,内容多是对话,问题也是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论来解决,好人与坏人的界限很模糊,一直会引导问这个问题:人究竟怎样才是最好?这个问题就像历史一样,没有最终的答案。

阿西莫夫说:阅读一本好书,迷失在它趣味盎然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思想之中,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极大的快乐!

《基地》系列就是这样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