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讓3個員工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真的能實現嗎?

員工不滿意薪酬,績效激勵不夠大,怎麼辦?

員工關注的績效模式,才是老闆真正想要的模式!

點擊右上角【關注】“創新薪酬績效落地”頭條號,私信回覆“學習”,贈送您價值9800元的學習視頻、資料一份,掌握豐富、創新的薪酬績效激勵技巧。

目前許多企業面臨著如下苦惱:

薪酬依人定,績效憑感覺。

漲薪無規則,激勵無效果。

經營壓力大,目標難達成。

員工無激情,目標難達成。

這些都是因為:薪酬績效機制不完善,沒有激情性,員工責任意識淡薄而致。

或許您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仍無法突破管理現狀,也許您已經嘗試過薪酬績效改革,想自己建立一套完善的薪酬績效機制,去傳遞壓力,提升動力,但效果不佳。

您還在為公司薪酬、績效美譽激勵性而發愁嗎?還在為公司績效考核流於形式而無效而苦惱嗎?還在為如何建立完善的薪酬績效管理體系而擔憂嗎?

導語:馬雲說:好的績效管理是讓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當時此言一出讓很多企業老闆似乎找到了提升人效的方法和啟發,結果為何老闆們都失敗了?原因在哪?

瞭解這句話的背後,就需要知道馬雲對阿里巴巴的人效管理思維: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5、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馬雲始終認為,

企業必須要學會給員工加工資,但不是無條件的加薪。而是當員工做出加過,做出價值的時候,公司必須要懂得給員工加薪,以讓員工能夠更有狀態的投入工作,提高積極性!

馬雲是如何提高阿里巴巴的人效管理呢?

阿里巴巴2002年才500人,04、05年開始快速增長,銷售人員比例不斷增長。06年、07年1500人中大部分是銷售人員,那時候阿里是典型的銷售型公司。

2011年後,招聘的步伐開始減慢,因為馬雲開始有意減少人員。

在2011年,阿里巴巴的HR從所有部門要招聘計劃,各個項目部、事業部提計劃,數據報過來,馬雲一看,驚呆了,阿里巴巴所有部門加起來總共要招聘12000人!

結果馬雲說2011年我們最多招2000人,將12000人的計劃直接砍掉,並且要實現業績的增長!他說人多了反而壞事!

2012年招聘,這次阿里的HR學聰明瞭,按照2011年的計劃,提交了一封2000人的招聘需求給到馬雲,馬雲又說要砍掉,今年只能招聘500人!並且同樣要實現業績增長!

到2014年,阿里巴巴的年度招聘僅僅招了200人,2015年更慘,2015年馬雲直接說公司不加一個人,走一個才可以增加一個,不走人就不招人。

通過馬雲的人效管控,阿里巴巴在2016年,人均利潤已經達到117萬人民幣,成為了全球人均利潤最高的公司!

通過不斷縮減招聘需求的同時,阿里巴巴的利潤與人效實現了提升,也實現了馬雲所說的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但這個績效思維,為何很多企業老闆們卻執行不了?

這個思維看起來很好理解,於是很多企業就開始按”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思路進行簡單的薪酬改革。

有一家企業,後勤配貨部門有5名員工,員工拿的都是固定薪酬,每人3000 元月薪,一共15000元部門月薪。

老闆按照這個績效思維,做了一下的調整:

1、辭退或轉崗2名員工;

2、留3名員工,每人加薪1000元,月薪提升到 4000元/月,相當於3個人拿原來4個人的月薪總額!

3、公司節省了3000元,即節省了1個人的工資費用!

從設計上來看,沒什麼問題,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下降了!

問題開始出現:

在改革的前3個月,員工的狀態也確實提升了,在老闆開始內心暗自歡喜的時候,問題出現了。

剩下的3名員工開始抱怨工作太累,3個人根本完成不了5個人的活。緊接著企業也開始陸續出現了各種問題:如客戶的退貨量增加了,客戶投訴增加了,產品的出貨經常延期。

老闆發現3個員工確實完成不了現在的工作量,於是開始增加人手。但因為現在的員工已經是4000月薪,再增加人的時候,也只能按照4000月薪的標準增加。

此時4個人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了16000元,比原來5個人已經多出了1000元的成本!

更鬱悶的是,4個人工作一段時間,依然反饋工作量太大,企業的問題也還沒解決。老闆最終還是再配置1個人。最終部門的人數還是回到了原來的5個人,但此時部門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20000元,比改革之前增加了5000 元的成本!

結果是: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但企業的工資成本卻稀裡糊塗的被增加了!老闆開始懵了!

問題出在哪裡呢?

其實,馬雲的這個績效思維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出在老闆沒有理解透其中的關鍵問題所在!

”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這句話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拿工資,而是如何把“活“做好!這才是關鍵字!

所謂的”活“——就是企業的工作量,我們要根據工作量來定價,而不是根據現有的工資來分配。

當員工的工作量提高了,那麼他的收入就提高,實現多勞多得的效果!

當員工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可以把工作分出去,因為每一個工作都定了價,把工作分出去,對應的錢也就分出去了,這樣每個員工的為了保障自己的收入,一定會盡量做好每一件工作!

如果員工總是做不好某項工作,公司也有權利重新分配工作給另一個員工,當然對應的定價也會做重新的分配。

企業要提升人效,首先要打破定編定崗定薪酬的傳統思維!而應該要一專多能,一人多崗,讓每一個員工的工作量飽和起來!

如何實現工作量提升的前提下,員工的薪酬也增加!企業的成本卻下降呢?具體如何操作?建議採用PP 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

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什麼?

PPV是指將員工的職責、工作內容、參與項目、結果等以標準化、價值化、規則化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和員工的收益關聯,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製度,解決員工不積極,跨部門溝通,加班工作,付出沒結果等企業管理的困難,相比傳統固定工資,提成等模式,更具有激勵性。

具體解決企業以下常見問題:

每個月到底要給員工發多少錢,員工的工資收入情況和他對公司創造的價值是否匹配?員工只管自己手頭的事情,不願意多付出其他的和自己工作無關的事。如果認真工作了,感覺做出的貢獻和收益不平衡。相互之間攀比收入,部門累積矛盾。

跨部門合作,團隊互相支持無法有效衡量激勵,員工關注分配問題。

下面介紹兩個設計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案例一、某企業配送員的PPV薪酬績效設計

案例二、某企業總部對接員的PPV薪酬績效設計

特別說明: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崗位的PPV設計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但是PPV的設計模式卻是相通的。

如果一個栗子不夠吃,沒關係,還有一慄!!!

PPV設計模型:

底薪+成果+價值+效果產值+特別激勵+年終獎

底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結果產值:做事做價值做結果,比如做完這個事,給多少錢;效果產值:將價值貢獻轉化為生產力:做完這個事,按這個事產值的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特別獎勵:對特別貢獻的認可和獎勵。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

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幹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員工收入從哪裡來:

從團隊產值中來:分解,搭便車

PPV量化薪酬:把每個工作分解量化後定價,比如財務部有9個人,給主要的工作定價,開發票每個月300元,廣電購銷合同100元,然後看誰願意幹,誰願意幹就錢就給誰,然後再測算每個工作做完後所需的時間,和新機制推行後每個人的收入情況;另外一些細小的工作打包一起,因為公司付底薪了。

PPV個人產值化薪酬:

去年某家印刷公司,原來106人,後來降到34人,產值沒變;

PPV簡易型設計(人員優化)

1.可以優化多少人;2.優化人員的工作進行量化;3.量化工作進行定價(分配30-60%左右);4.定價工作進行內部招募。

完整的PPV設計:

1.分析:崗位分析的重點

工作事項、花費時間、分佈規律(日、周、月、季、年)、工作強度、難度、工作價值、測量方式;所有的工作都定價了,如果有人請假,可以讓其他人頂上,定價的錢給就相應的人。

2.量化:

找出容易測量的部分;對容易量化的再進行時間、數量、價值分析;容易測量的工作佔總工作量的30-50%。

3.定價:

對納入測量的部門組織模擬定價;根據定價進行實步測算。

4.歸類:

崗位產值:指定崗位或流程緊密的崗位才能做的部分;有些工作是需要專業技能,只能指定某些人做,這部分一定要留下專業技能的人。公共產值:通過培訓或指導,可以公開招募執行者;公共性崗位的人容易。

5.測算

測算優化後的人力成本一定要低於之前的總成本。

6.打包:

不易量化測算的部分進行分類打包。

7.開放:

公開招募。

8.優化:

做完後就不用擔心沒人幹活,一個事情定價後總有人願意幹;不願意做的人就優化掉,公司想留下來的人先進行面談,看是否願意接受新的機制。

總結:

在現代管理模式下,企業絕不可能依靠剝削員工去獲取利潤。只有通過薪酬的激勵,激發員工創造更多的價值,才能提高企業的效益,實現員工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更多行業案例內容,歡迎關注“創新薪酬績效落地”,持續分享更多幹貨!如您正面臨企業識人用人、薪酬績效以及合夥人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和我私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