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参考·对话|日经济界希望搭“一带一路”顺风车——专访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

(文/冮冶 杨汀 沈红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下旬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六年,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策联通和设施共建已取得重要进展,国际社会对该倡议的质疑和观望正在减少,期待和参与意向越来越高。邻国日本亦如此。今后,中日有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怎样的合作?中日合作和中日关系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日本对华认知有何变化?日前,至今担任中国驻日本大使9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驻日大使程永华就上述问题接受了参考消息记者专访。

《参考消息》:随着当前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和发展,日本社会似乎既有深化对华合作、发展对华关系的意愿和需求,也仍存有一些担忧和疑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程永华:近年来,在两国高层引领下,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向好。习近平主席同安倍晋三首相多次会晤,为两国关系改善与发展指明方向、奠定基调。安倍首相多次公开表示要推动中日关系走向“化竞争为协作”的新时代。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领大型代表团赴华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此带动下,日本各界改善对华关系、寻求加强对华合作的积极性不断上升。

同时,日本国内还有不少人对中国存在一些担忧和疑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前几年中日关系经历重大波折的影响,也有中日之间历史纠葛和现实矛盾的因素。此外,日本一些媒体和保守势力热衷于炒作“中国威胁”等论调,也给日本社会对华认识产生严重误导。从根本上看,主要还是由于日本对华认知仍没有真正理顺,不少人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解决好中国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是伙伴还是对手的问题。这也成为制约中日构建战略互信的主要症结。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两国关系能否真正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目的就是要让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发展,要让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总体来看,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发展对华关系、深化对华合作越来越成为日本各界的基本共识。在国与国的关系当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作为外交官,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调动和扩大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推动日方同我们一道继续做好相关工作,要让对华理性认知始终占据两国关系主流,为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更多日本人视中国崛起为机遇

《参考消息》:近年来日本各界对华认知有一些起伏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程永华:我2010年开始担任中国驻日本大使,对近年来日本社会对华认知的发展脉络有切身体会。

2010年是中日关系中一个特殊年份,那一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还发生了钓鱼岛“撞船”事件。此前日本国力长期领先中国,对华具有一定优越感。很多人对于被中国赶超,一时心理上还转不过弯,焦虑感急剧突出,实际上这种心态在“撞船”事件和之后的所谓“购岛”问题上都有所体现。此后,随着双方围绕领土、历史等问题矛盾升级,中日关系一度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局面,国民感情严重下滑。民调显示双方均有90%以上受访者对对方不抱好感。

2014年,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关系迈出改善的发展步伐,此后日本对华认知和心态也开始出现积极变化。出现上述变化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日本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中国这个“大邻居”打交道。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崛起视为日本和亚洲发展的难得机遇,希望寻求对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改善,特别是两国高层良性互动发挥了重要政治引领作用,对外释放积极正面信息,使日本各界对中日关系前景树立良好预期。双方进一步加强对敏感问题和矛盾分歧的管控,也有效避免了国民感情和社会舆论对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日两国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已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人次,去年更是达到1100万人次。两国间友好城市超过250对。这些交流往来,为双方民众增加面对面的了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更多日本民众能实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有利于形成客观全面、积极健康的对华认知。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两国关系敏感脆弱的一面依然存在。双方还应增强紧迫感,妥善管控和处理好历史、台湾、领土等重大敏感问题,切实将共识精神转化为具体政策、实际行动和社会共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图说:2018年7月,吉卜力工作室的展览登陆中国内地。图为7月1日开幕当天,观众在展览现场和“龙猫”合影。(刘颖 摄)

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有转变

《参考消息》:日本经济界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

程永华:在中日关系这几年的起伏当中,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知相对来说是比较客观和理性的。

我们常说经贸合作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这一点在中日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初,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表示支持并提供了一系列对华援助的国家之一。中日是重要近邻,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利益高度交融,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正因如此,日本长期都是中国最大投资来源国,中国则是日本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双方可谓互有需求。

未来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长期向好态势,这对日本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在应对少子老龄化、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养老医疗、财政金融、防灾和农业等领域,中日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相信日本经济界能够敏锐地看到这一点。日本内阁府发表全球经济动向调査称,中国在保持“世界工厂”地位同时,正逐步确立“世界消费市场”地位。国际协力银行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报告也显示,日本企业界仍然高度重视对华投资,将中国市场视为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充分说明了他们对中国发展和中日合作的积极预期和信心。

2017年以来,尽管日本国内仍对“一带一路”有一些负面论调,但总体态度出现了积极转变。安倍首相多次公开表示日本愿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合作,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携安倍首相亲署信赴华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日本经济界更是先行一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就给予高度关注。2015年以来日中经协、经团联、日本国贸促等组织的经济界代表团每次访华都会提及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合作。在北京的日本商会还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会。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取得重大进展和超出预期的成果,日本经济界希望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谋求经济实利的心态越发突出,敦促政府尽快与中国商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月下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势必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日方也将派高层代表团参会,期待日本经济界抓住机遇,为促进双方在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事实上,日本企业已经在一些领域实质性参与合作项目。去年中日举行首届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两国企业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

日本对华舆论环境有待改善

《参考消息》: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目前中日关系的舆论环境?

程永华:前些年由于中日关系陷入困难局面,两国国民感情也随之跌入低谷。这两年虽有一定好转,但总体还处在较低水平,远远不能让人满意。在此过程中,部分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发挥了消极作用。一方面,部分日媒在涉华问题上仍未跳出冷战思维,常常以负面视角、猎奇心态进行报道解读,起了很坏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少数有影响力的人出于自身政治目的,不时公开释放涉华负面信息,动辄声称围堵遏制中国,经过媒体报道炒作扩散,严重影响两国互信重建和国民感情恢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日媒不太报道的数据——民调显示,双方都有约80%的民众认为与对方的国家关系很重要。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多管齐下,争取使两国民意和舆论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善。

一是部分日本媒体首先应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要切实负起责任,多积极解读中日关系,传递正面声音,而不是刻意突出问题、制造矛盾,甚至进行片面和错误报道。两国媒体人士也可以通过中日记者互访、媒体人士对话会等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增进了解。

二是政府层面要积极营造客观友善氛围,多释放积极正面信息,鼓励两国民众正确了解对方,形成良性互动。也希望日本一些人士深刻吸取既往经验教训,在敏感问题上切实谨言慎行。

三是支持两国有识之士主动发声,通过北京-东京论坛等“二轨”渠道,唱响中日友好合作主旋律,释放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