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軍敗於速戰?趙王:不速戰趙國先垮!

作者為歷史愛好者,熟讀中國歷史,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關注我,瞭解更多歷史知識!

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0年,但是這一戰的起因卻在10年前已經註定了。公元270年,秦國繞道韓國攻打趙國,趙國趙奢主動請纓帶兵迎戰。趙奢利用秦軍孤軍深入且大意輕敵的心理,假裝自己很菜(扮豬吃老虎),沒出發先全軍睡上三天,秦軍得知後更加放鬆戒備。這時候趙奢突然三天急行軍百里來到了瘀與秦軍50裡附近,秦軍得知後大驚撲殺過來,休息過的趙軍以逸待勞,戰勝了秦軍。

▲戰國七雄疆域圖

趙奢瘀與之戰後大獲全勝,被趙王封為馬服君,這一戰帶來的後果有兩個,一是秦軍改變了自己的外交策略,步步為營遠交近攻,另一方面是趙奢的影響力提高,作為趙國新晉將領的趙括也藉助著父親的影響力進入了趙國高層的視線。歷史的結果一般是早有起因的,戰役的結果往往不是在戰鬥中決定的,其實在戰鬥前就早已經註定了。隨著秦國攻打韓國使得上黨成為一塊飛地,秦趙長平之戰便註定不可避免,大戰的陰霾籠罩在長平上空。

▲長平之戰形勢圖

一、趙軍戰力不如秦軍,趙軍只能堅守不出

戰鬥一開始,秦國的處境並不比趙國好到哪裡去,秦軍雖然和廉頗幾次交戰略有小勝,但是補給線過長卻始終困擾著秦軍。老將廉頗自己知道無論是武器裝備、兵員素質、士兵戰心,趙軍都比不過秦軍,於是不再速戰選擇堅守不出,他想的並不是疲憊敵軍,而是在等待機會。

真正的良將最重要的素質就是等待,等待機會,等待能夠一招斃敵、一戰定勝負的機會。

▲廉頗

廉頗希望的是秦國困在長平,要麼主動撤退,要麼諸侯聯軍攻秦,可是他的兩個希望都破滅了。秦國上次在瘀與與趙國交戰吃了大虧,這次一定要打垮趙國,順便討回面子;趙王他們急得團團轉想給廉頗解困(還是實力不如秦國),結果選錯了方向堵死了諸侯聯軍助趙的路,趙國的路只能趙國自己來走了。

▲趙國趙括

二、秦趙僵持中趙國後勤供應不如秦國,只能速戰

打仗最核心的是什麼?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秦趙兩國在沒有外援情況下,顯然是實力更弱的一方最先坐不住,趙國先坐不住了,趙王也坐不住了。為什麼趙王坐不住了,一是趙國的男丁全部在戰場,時間一長,國內生變;而是幾十萬人,趙國實在養不起了,趙國的地盤本就沒有秦國大,並且還有一部分是草原,糧食儲備本就不行。秦國擁有關中平原和川蜀肥沃之地,糧食補給優於趙國,廉頗最後的等待消耗只能是餓死趙國。

▲趙國平原君

趙王幾次督促廉頗出戰,廉頗都不出戰,本質上廉頗是愛惜自己的名聲。廉頗身為名將,自然知道趙國耗不下去了,但是出戰自己自然戰敗,一代名將毀於一旦,所以只能抗命讓趙王撤換自己以求保全。趙國的將領也就只有趙括了,趙國君臣非趙括不用不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不可能讓一個沒打過一次仗的人統領幾十萬大軍吧),只希望趙括能夠給人驚喜。趙王

▲趙王

三、趙國實力不行,趙王只能堵上國運

趙王並非求勝心切,也並非是被秦國散佈的謠言蠱惑撤換廉頗,實在是趙國撐不下去了。病急亂投醫無奈用了趙括。趙括並非不知兵,只不過他的對手變成了白起,趙軍中計趙括被射殺,最後被圍困到糧草耗盡不得不投降,奇蹟並未發生在趙括身上,這一切想必都是趙國君臣料到的結果。

▲秦國白起

長平之戰的起因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種下,在秦國的步步為營精心設計下結下了果。或許,趙國接受韓國上黨地區是個錯誤,不接受韓國上黨地區也是個錯誤。趙國作為新興的大國必然挑戰秦國的地位,秦國必然在趙國未超過自己時打擊趙國,秦趙的這場大戰是逃不掉的。

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堅持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