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1990年的老白茶寿眉散茶,它有这四个猫腻,请认真识别!

《1》

不止从何时起,茶圈竟然疯传起上世纪的老白茶。

这不,圈子里近期就遇到一掌柜在叫卖1990年的老白茶。茶友笑称,这是一款“90后”的老白茶。

“1990年的老白茶哎,想尝尝是什么味道。”

猎奇心理作祟。

这一款“90后”老白茶,听名字带着一股沧桑与岁月感,加上文案里有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

“近期修整仓库,从角落里翻出了1990年的寿眉散茶若干……冲泡三冲后茶香开始浸出……”

但凡在白茶圈呆过三个月的茶友,都知道这样的说辞,经不起仔细推敲,尤其是配上图片后,更是漏洞百出。

在道出具体细节前,先来说说村姑陈曾经喝到过的“90后”粗茶婆。(粗茶婆,即寿眉,老一辈的茶农都这么称呼它。)

2017年,村姑陈上山淘茶,照例到S师傅家拜访,正好遇上S师傅在整理仓库,倒腾出一袋茶,数量少的可怜,不足一斤。

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袋,露出了这款茶的庐山真面目。茶叶整体看起来比较细碎,叶片完整度欠佳。

这样一款其貌不扬的茶,竟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茶。系S师傅家里的老人,为自己存的一些茶,要是小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就拿出一些熬煮一碗,喝下去后可防止感冒、发烧等。

这款跨世纪的粗茶婆,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失去寿眉那粗大的叶片,叶片逐渐变得碎,难以保持完整度,会有如此细碎的外观,也在情理之中。

年年消耗后,留存到2017年时,已经不足一斤。村姑陈出高价而不可得,成为一种遗憾。得不到的,总是念念不忘。

反观茶友发来的这张图片,称它为1990年的寿眉散茶,未免太经不起仔细推敲。

《2》

号称1990年的寿眉散茶,它有这些猫腻!

1.叶片过于完整

看图片,可明显看清寿眉的叶片还十分完整,甚至说有些过于完整,甚至都找不到半点的残缺。这种完整度,就算是搁在新茶上,也不大正常。

含水量达标的寿眉,它的叶片极为干燥,在包装、运输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叶片残缺,失去完整性。

尤其是存放多年的茶,更容易变碎。

这是岁月的力量,如同戈壁沙漠上的断壁残垣,终有一天会化作砂砾,随风而散。

对比村姑陈喝到的粗茶婆以及茶友所发的图片,明显有巨大差别。

就看那完整的白茶长相,村姑陈不禁感叹,原来容颜不老的不仅是明星,还有某些“老白茶”!

2.叶片卷曲为条索状

这款所谓的“老白茶”,还存在一个问题——叶片过于卷曲,甚至有些像是岩茶的条索状。

这一外观暴露出白茶的不正常,甚至有理由让人怀疑,这并不是传统工艺下的“老白茶”。

但凡了解白茶的茶友都知道,白茶的制作工艺简约,没有过多繁复的步骤,主要经历萎凋与干燥。在这个过程中,白茶的形态保持着最自然的状态,没有过多被破坏,叶片舒展,仪态自然。

而这款所谓的“老白茶”,则完全颠覆了白茶的自然状态,有揉捻的嫌疑,已经有了条索的雏形。

岩茶的条索状是如何获得?

最主要的步骤就是揉捻,经过揉捻后,叶片卷曲成型,成为绳索一般的状态。

1990年的白茶,经过揉捻而来,外观完整,你还相信它是正常状态下的老白茶吗?

3.茶香要第三冲才出现

第三个缺陷,严重暴露出这款“老白茶”的问题——内质严重不足,疑似做旧。

还是以村姑陈喝到的那款“90后”粗茶婆为例。称取5克茶,沸水,使用白瓷盖碗冲泡。

沸水注入盖碗的瞬间,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这药香浓郁程度,是之前从未体会过的。随着冲泡的进行,药香一层一层变化着,一直泡了12冲,药香仍旧是它的主旋律。

那一刻,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老茶如药。

而茶友发来的这款所谓的“老白茶”,竟然要冲泡三次以后才有药香出现,未免太大器晚成。只有一个理由可解释:这茶的内质已经被大量消耗,属于苟延残喘的状态。

茶的内质不足,要么经历了做旧,要么因存放不到位导致内在物质被大量消耗,不论是哪种状态,都昭示着“老白茶”存在严重的缺陷。

经过这么一解读,您还觉得这款所谓的“1990年老白茶”,值得买吗?

这些来历不明的“老白茶”,又有多少进了那些张口闭口只追求“老”的茶友的口舌之腹呢,不得而知!

茶友的这次分享,让村姑陈联想到近来遇到的一些现象,尤其是在新手茶友身上最容易遇到。比如盲目求老,就是新茶友们的一大通病。

4.叶片颜色太过“年轻”

这款所谓的“老白茶”,它的叶片颜色一点也不老,反而有些年轻态。

其外观,颜色错落有致,挺符合老白茶的外观特色。色彩中有黄绿色、黄褐色、古铜色、深褐色等颜色变化,还能看到银白色的白毫。

然,这些颜色出现在三年、五年的白茶里还算正常,若是堂而皇之出现在所谓的1990年“老白茶”来,太过妖异。

推算时间,1990年至今已经过了29个年头,即将迎来三十岁。这个年龄,在白茶里算是耄耋之年,在我们人类中,耄耋之年是白发苍苍的模样,皱纹、老人斑更是不稀奇。倘若这个年纪里,找不到半根白头发,皮肤没有半分褶皱,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于这款所谓的“老白茶”而言,外观颜色就十分不正常它,太过年轻化。

反倒像是三年的寿眉散茶。

三年与三十年,看起来数字上差了一个零,却整整少了27个年头,324个月,9855个日夜,以及口感、香气和价格的差异。

这款茶,做旧的嫌疑更大一些。岁月神偷,直接盗走了这些岁月的辛勤陈化。

然,年份可以作假,品质却不会骗人。只要仔细琢磨片刻,即可发现这茶问题太多,不值得买。

《3》

购买老白茶,我们需摒弃两大典型错误理念!

1.茶越老越好

为何这些“90后”老白茶一在江湖亮相,就能快速收割话题度?

最大一个“成功”的因素在于奇货可居,闻所未闻的老白茶,茶友们争先恐后想要购买,一尝其风味,毕竟这茶似神龙摆尾,并不常见。属于要偶遇的类型,故而人们有了猎奇的心里,有了窥探的心思,都想尝上那么两泡。

不过,当市面上二三十年的老白茶大行其道时,我们反而要深思:这茶,真的值得买?

答案多数令人失望。

即便拥有二三十年的老白茶,那数量也是凤毛麟角,成为孤品,被收藏家们妥帖收藏,并不会轻易售卖。要知道,这年份的老白茶,而是可以上拍卖行的!何必在某宝上辛苦寻觅?

再者,购买这些老掉牙的白茶,需承担一定的风险。

一来市面上的这些老白茶少之又少,我们购买时需承担风险,毕竟没有参照物,两眼一抹黑买茶,多少需要勇气和决心。

二则这类老白茶,容易遇上做旧。

做旧,通过高温烤干或者是渥堆,致使色素物质被严重氧化,从而看起来老气横秋,没有生机。正是因为缺乏参照物,导致茶友们容易失去判断,买到做旧茶。

对于大部分茶友而言,购买这类“90后”老白茶,需坚实的经验作为依托。

过来人建议:先从年份浅的老白茶开始入手。真正品质好的白茶,三年、五年时已经拥有卓绝的风味,独一无二。

茶,未必是越老越好,适合自己当先喝茶情况才是最佳选择。

2.茶老还便宜,简直像捡到宝

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并不是常见。即便是有,那也是砸中脸大的人。

可在买老白茶这件事,不可心存侥幸,尤其是那些年份特别老,价格又特别便宜的茶,需要谨慎对待。

譬如,十年的老白茶,一饼(350克)只要一两百元,这种茶看见后就要绕道走,丝毫不值得眷恋。

为何?

成本都不够呀!

这年头,人力成本最高。白茶存放十年,需要人力看护吧。白茶存放十年,需要365天不间断监督吧。白茶存放十年,需要提供优质的仓储设备吧。

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本,都直接决定老白茶的价格不菲。

说个老土点的例子——1982年的拉菲。

它为什么贵?

一是品质好,二是稀缺,三是人们追捧。

林林总总的原因,导致拉菲酒的价格不菲。茶酒不分家,道理意外的相似。老茶,绝对难以卖出白菜价。

若是我们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是上天眷顾的宠儿,到时候非但等不来好运,反倒有可能等到劣质茶的拜访。

《4》

老白茶,实际上只想安静扮演老茶的角色。在茶界中,只想低调地分享自己的品质。温暖的药香,醇厚的汤水,熨帖的保健功效……它并不想搞出诸多的事端。

茶红是非多,当老白茶逐渐挂上“家喻户晓”的美名后,许多事情变得身不由己。

譬如做旧茶的出现,就是老白茶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大厦颠覆,不过须臾。而九层之塔,却始于累土。

谁愿意有一个山寨货打着自己辛苦积累下的口碑招摇撞骗?

似李鬼盗用了李逵的身份,做好事也就罢了,非得做伤天害理之事,这真身出现后,如何能容得下假货?

其实,要杜绝做旧茶的出现,也很简单,从我们自身做起。只要消费者们理性消费,不盲目追求老茶,能够辨别清楚品质再购买,不给做旧茶任何苟延残喘的机会,那么老白茶的江湖里,将会变得一片清明。

没有做旧白茶,想想都觉得十分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