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处理完最后一起事故累倒再也没有起来

青山垂泪,草木含悲。2月24日上午,江苏徐州交警陈辉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徐州市第一殡仪馆举行。各级领导、民警代表、亲属好友、群众500余人到现场送行。

从警23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一大队一中队民警陈辉一直战斗在交通管理一线。今年春节期间,陈辉连续处理了500余起交通事故。2月21日17时54分,陈辉成功调处一起交通事故并送走双方当事人后,突然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无法言语,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无效,陈辉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4岁。

忙碌是他永远的关键词

乐观积极、忠厚老实、吃苦耐劳是领导和同事们对陈辉的一致评价,也是陈辉身上最为可贵的品质。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徐州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一大队辖区多个路段节点出现车辆排队通行状况,人流、物流、车流急剧增长,导致简易交通事故频发。陈辉毅然放弃和家人团聚,主动参与巡逻,上路处理交通事故。

2月8日19时许,辖区突降大雪,部分桥梁路段结冰,短时间内引发大量交通事故。陈辉连续奋战至第二天凌晨2时,一直没顾上吃饭。在最后一份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上签好字后,因长时间敲击键盘,陈辉手臂酸痛,甚至拿不起水杯。

一直在路上,是陈辉工作的真实写照,仅今年春节期间他就处理交通事故500余起。23年的从警生涯中,陈辉先后从事交通疏导、交通违法查缉、路面巡逻、事故处理等工作,累计加班超过8000小时,处理交通事故近2万起,纠正交通违法行为10万余起,救助群众580余人次,收到感谢信及锦旗超百件。

2015年6月7日15时,淮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因货物倾撒较多,现场清理难度大。陈辉赶到后,救援伤者、封闭现场、预警分流、调查事故,每个环节他都冲在最前面。残毁货物飘散着浓烟,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正常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呆5分钟就会眼睛酸胀、非常难受。“我们都劝他休息一会儿,别把身体搞垮了。”同事回忆道,陈辉总是说:“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这一等就从下午3点等到第二天凌晨3点。事故处理完毕、事故路段恢复通行后,陈辉嘶哑的喉咙已经很难发出声音,紧绷的双腿甚至无法弯下,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2008年,陈辉调到一大队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他刻苦钻研业务,很快就成为事故处理的行家里手。陈辉留下的执法记录仪中,规范认真、文明理性、娓娓道来的声音彰显他对规范执法、群众满意的执著追求。10多年来,陈辉事故处理、结案及调解成功率均为100%,未发生一起群众投诉、复议和诉讼案件,同事们常夸他是大队的“定海神针”。

他曾跪地从沙石中徒手刨出伤者

2013年12月3日19时50分,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在淮徐高速公路突然穿越中央隔离带,与对面正常行驶的小型客车、重型危化品运输车碰撞后翻入防护沟内。陈辉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中央隔离带和10余米长的两节护栏均被夷为平地。陈辉立即和同事用警灯警笛进行事故现场预警,摆放好反光锥筒,迅速展开救援。

△ 得到帮助的驾驶人为陈辉(左一)送来锦旗。

重型半挂牵引车翻入防护沟后,车体已完全变形,驾驶人被埋在散落的货物和沙土里,神志不清。因专业救援人员还未赶到,无法将事故车体吊起,陈辉毅然跪到地上,用双手刨沙石抢救伤员。“他戴的手套很快破损,右手食指、中指也磨出了血,可他还是跪在地上竭尽全力地刨。”当时也在现场的副大队长李国庆回忆,由于危化品运输车内的货物是易燃、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整个救援过程极为紧张。最终,在陈辉奋不顾身的刨挖下,伤者被成功救出并脱离危险。

陈辉始终把事故当事人装在心里,他多次在事故现场抢救伤者,好几次将逝者从车辆残骸中抱出。在抢救过程中,他丢过鞋子、撕破过警服、拉伤过肩膀、割破过手指,小腿也曾骨折过,但每一起事故都得到了成功处理,群众没有对他说过一句埋怨的话。

今年2月21日15时许,淮徐高速公路南行180公里附近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交通事故,没有人员伤亡,车损也不大。这本来是一起简易交通事故,但双方当事人不是本地人,都有事情急着处理,情绪比较急躁。陈辉勘查完事故现场后,第一时间作出明确的责任划分,并耐心劝解双方当事人。最后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并对陈辉表示衷心感谢。然而,这起再普通不过的交通事故处置,竟成为陈辉人生的绝唱。

警营开放日,他和儿子见最后一面

“我知道你只是累了,想休息了。我知道天堂一定没有事故,我只想你能陪在我们身边,好好过日子。”陈辉的妻子蒋静抚摸着丈夫冰冷的脸颊,不愿接受他已经离去的事实。

蒋静以前在一家私企担任会计,因丈夫工作繁忙,常常聚少离多。陈辉的儿子刚16岁,正值学业冲刺阶段。为照顾孩子学习、支持丈夫工作,蒋静辞去了工作。

2月16日,为庆祝孩子期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陈辉按照约定,原本打算带妻子和儿子到外地旅游一趟。但今年春运异常忙碌,连正常休息都无法保证,旅游计划只能放弃。请示大队领导后,陈辉和蒋静商量,让她带着孩子及班里一些同学一起来大队参加警营开放日活动。孩子对参观父亲工作的地方很感兴趣,上午9点就赶到离家20多公里的高速一大队,可陈辉早已在高速公路上处理事故了。

一直等到11点多,陈辉才回到大队。见到父亲,儿子激动得第一时间冲上去给他一个拥抱:“爸爸,你怎么才过来?都等你一上午了。”陈辉看着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儿子,虽然疲惫不堪,依然疼爱地摸了摸他的头说:“这就是警察的工作啊。等忙完这一阵,我就带你和妈妈下馆子。”由于有很多事故当事人还在等待调解,陈辉和妻儿匆匆聊了几句就扎进了办公室,连她们临走时打招呼都没有注意到。

蒋静说:“我们都习惯了。”儿子对父亲的爽约早已习以为常,虽然有时也会埋怨,但更多的是理解。可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一天的匆匆一别,竟是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

2月21日上午,陈辉给蒋静打了个电话:“这段时间忙,事故也多,确实挺累的。明天下班了好好陪陪你,上次答应儿子的,明晚我们就把孩子接出来,一家三口下馆子去。”蒋静开心地答应着:“只要你能闲下来,多陪陪我和儿子,去啥馆子,在家就是幸福。”然而,陈辉又一次爽约了,这也是他和家人最后一次联系。

来源 | 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