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内家拳:肌肉若一,浑身爪牙

“肌肉若一”,出自《皇帝内经 素问ž上古天真论》,原文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肌”,《说文解字》释为“肌,肉也”,《正字通》释为“人身四肢附骨者皆为肌”。


以此所解,“肌”“肉”二字应为同义叠加,亦同于现代词汇的肌肉。在这里指全身上下无论大小精粗内外的肌肉群都联结而汇成一体。


“遍体皆枪,浑身爪牙”,该句出自《苌氏武技书》,此书为清乾隆年间苌乃周先生所著,在中国武术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与意拳所描述的“全身无点不弹簧”的状态是一致的。


而这句话更被后人尊崇为中国武术修炼的最高境界。


芗斋先生在其著述中认为,“四如”境界乃是意拳技击的基础(“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若一,毛发如戟”),具备了这“四如”方才有了技击的资本,才可以学技击。


按照这个标准,当下流行的很多拳术,盘两天架子就开始要发力要实战,这当中的差距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很多人可能会对肌肉若一这种状态的描述感觉不可思议,其实这是练功进程中实实在在的体认,其效果也是可验证的。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练功的初步先是证得“印掌”,少林拳法的高级阶段有“脚底用力掌心印”的说法,即绍庚先生所提到的兩手和兩足,也就是掌心和足掌之間有內在呼應,手掌稍一着力則感到兩足自然蹬地,兩足前掌稍一着力蹬地則感到兩手掌心有力在湧動。


而且这种力量的相印是极为精确的,如同天平一般毫厘不差,手上加一分则脚下加一分,脚下少一两则手上少一两。切勿以为达到“印掌”就练得不错了--- 印掌只是一道入门的分水岭,有了印掌之后(即实现整体通连),才可以说开始练拳。如果没有整体通连的基础,后面的什么试力,发力,走步,试声,都完全没有资格去练习,练了也是水中捞月。


以我当年的体会,达到“印掌”之后,自我感觉是一重新天地,这个时候站桩和试力,就和之前有了质的区别。但是纵观这一二十年,整体通连可谓是没有止境,从一开始的“印掌”沾沾自喜,到后面逐步发现其实整体通连当中又有无数的层次步步升高。


“肌肉若一”,练到后面整个人只是一块肉,手脚不分,沾着哪是哪。


古人说“斤鱼斗力”,就是一条一斤重的鱼,甩尾翻抖的时候,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有一斗粮食的重量,鱼的状态就是肌肉若一的,自然界中的蟒蛇,水母等等,例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