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出自《红楼梦》。本文对这句话的理解只是一种看似合理的假设,不为研究辩论。我对历史不很精通,因此便从文章故事情节本身进行解读。


小谈“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句话出自贾雨村之口,作于他穷困潦倒之时,以示他怀才不遇和渴望功成名就的强烈愿望,所作地点在寺庙,所闻之人有甄远道,其他僧人是否听见并不得之。作为引子,作者在开篇就暗示了文章两位女主角的遭遇。和其他读者一样,我也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悲惨。


“匵”、“奁”都是封建大家庭的象征,玉指林黛玉,钗指薛宝钗,两人都是封建家庭中的一员,被盛放其中。细细想来若想求得善价、若想飞黄腾达一展宏图何必在匵中、于奁内?装在匣子里又怎能被世人所知呢!此处,个人并不认同黛玉在贾府破败后被人贩子所卖的解说,当然薛宝钗也不应该再委身于贾雨村。


小谈“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文章中曹雪芹先生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评价都是极高的。林黛玉虽小性儿却极具灵性,她身上虽有封建女性所不具有的追求平等自由的美好理想和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不屑一顾。但即使如此,她思想深处依然存在着封建社会所共有的迂腐思想。作为一个贵族并书香世家出身的名门闺秀,她内心孤傲,当然她的容貌、才华、情商和能力足以让她承受得住孤傲这个词,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在封建家长制下却受困匵中,苦苦等待,“求善价”在更大程度上是对其感到惋惜。


薛宝钗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女性,中规中矩,她的头脑很清楚,情商绝不逊于黛玉。她也读过《牡丹亭》和《西厢记》——在当时这是追求恋爱自由的“禁书”,但她觉得书上描写的并不靠谱,甚至在知道林黛玉读此类书籍后“训诫”了她,这件事也让两人消除隔阂、加深金兰之情,经过此事她想让林黛玉认清封建家长制下各种不现实的想法。她理性的看待她所在时代的丑恶并希望能够“待时飞”,一开始入宫选秀,后落选才另谈“金玉之缘”。在这里“奁”字若为奁资谈,即为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婆家的财物,似乎还有一层希望找到良婿并在婚后能够成功治家理业的意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若真能这样,女性无疑能够得到最佳褒奖,这就算是所谓的功德圆满了。当然这样的人物设置并不说明曹雪芹想以此从钗黛二人中选出优劣,一个理想主义者企图追求当时社会并不认可的思想,一个现实主义者信奉既来之则安之,都生不逢“时”,理应都被痛惜。


小谈“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整体来讲,《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家的破败来暗示封建王朝的腐朽、摇摇欲坠。在创作的过程中,曹雪芹先生可能将自己内心理想与现实存在分别融进了黛钗二人的形象塑造中。社会存在本身是客观的,并无好坏之说,任何时代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一定阶段,它会超前于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封建王朝末期,社会矛盾突出,产生想要凌驾于这个时代的新思想很正常。新兴事物一开始出现总会被扼杀,所以林黛玉所代表的美好理想不管最后向旧的现实妥协还是就此破灭都不足为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觉醒、反抗,落后的腐朽的事物也并不会因时而飞,相反,它只会因时而灭。


这就是二者的悲剧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