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最讓人絕望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有人說,比恐怖片更恐怖的,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無論多好或多爛的電影,只要加上這幾個字,happy ending 會讓觀眾的喜悅加倍。

bad ending,更會使觀眾加倍心痛。

比如《熔爐》,韓國現象級影片之一,被稱為“改變國家的影片”。

影劇君相信不論過了多久,這個來自校長的凝視依舊讓人心底發毛。

《素媛》、《3096》、《房間》、《聚焦》……電影人用一部部影片告訴著世界,現實永遠比電影更可怕。

電影可以擁有的虛幻與希望,現實始終不會有。

生活,從來就不公平——

永遠的莉莉亞

Lilya 4-ever

豆瓣評分高達8.2

,卻只有六千多個人看過。

這是一部講述被遺棄少女走向墮落的電影,單看片名就會讓人產生壓抑感。

女主莉莉亞本是一個普通的莫斯科女孩兒,突然有天她媽媽的新男友要帶她們去美國

她非常興奮的打電話給朋友分享這個喜悅,似乎美國對於她來說就是天堂。

原本以為可以和媽媽一起搬家去美國,她卻突然被拋棄了。

在母親的眼裡,她如同拖油瓶般存在。

所以她根本不會帶走她。

她哭著祈求媽媽別走、不要丟下她。

莉莉亞咆哮著、奔跑著,去追那輛追不上、更不會停下的車。

她跌倒在泥潭裡,無聲的哭泣。

莉莉亞知道媽媽永遠也不會回來了,連自己的母親都拋棄了她,誰還會愛她呢?

她撕碎媽媽的照片,又小心翼翼的粘上。

前腳被媽媽拋棄,後腳又被舅媽驅逐出住處。

這一天所有糟糕的經歷都發生在莉莉亞的身上。

舅媽霸佔了她的房子,把她趕到了一個剛死過人的破房子裡。

她對著聖母畫像許願、祈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

即使被世界拋棄,莉莉亞也依然保持善良的本性。

她收留了同病相憐的小男孩沃爾特。

兩個被拋棄的孩子,相互靠近取暖,共同迎接刺骨的寒風。

沃爾特是一個被酗酒成性的父親趕出門的小男孩。

莉莉亞和和他相依為命。

他們臨時有了一個小家。

人要是衰,壞事情就會一件一件找來。

平時一直玩耍的閨蜜也在這時背叛了她,把自己出賣肉體的事推卸到莉莉亞身上。

莉莉亞從此背上了妓女的罵名,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小混混對她指手畫腳。

她卻毫不畏懼,依舊非常淡然的在椅子上刻字:lilya 4-ever(永遠的莉莉亞)。

人要是活下去得吃飯,吃飯需要錢。

為了生存,在朋友的慫恿下,莉莉亞只得戴上假髮,畫上濃妝,在酒吧遊弋,待價而沽。

在第一次接客之後,莉莉亞躲在牆角,瘋狂的嘔吐。

可是一轉身,她就走進了常去的超市。

曾經,她因為沒錢飽受營業員的白眼;

今天,她毫無顧忌的往購物車裝東西,在詫異的眼神中近乎驕傲地遞出了自己的賣身錢。

賺了錢的莉莉亞甚至還補上了沃爾特的生日禮物——

一個籃球。

兩人窩在狹小的房間內,因為一隻籃球,開心大笑。

本以為生活會這樣像一潭死水般繼續下去,可是一個叫安德烈的男人闖入了莉莉亞的生活。

安德烈讓她搭車但是不想睡她,也帶她玩遊戲、買衣服、吃美食。

面對久違的關心與疼愛,毫無意外的,莉莉亞迅速墜入情網。

儘管沃爾特一再強調安德烈不懷好意,莉莉亞卻更願意相信這些都只是沃爾特的嫉妒。

情到濃時,安德烈提出,讓莉莉亞和他一起去瑞典生活。

他答應幫莉莉亞找工作,一個月賺的錢能比現在一年掙得都多。

莉莉亞猶豫不決之時,昔日的玩伴闖入了她的房子。

一邊嘲諷她是妓女,一邊輪姦了她。

事後,面對沃爾特小心翼翼的關心,莉莉亞卻一臉平靜。

這些糟糕的事現在已經不會影響她了,只會讓她堅定離開這裡的心。

對此,沃爾特充滿擔憂。

一方面,他擔心莉莉亞上當受騙。

畢竟她連瑞典在哪兒都不知道,而在寒冷的冬天又怎麼會有采摘蔬菜的工作。

另一方面,他亦擔憂自己再次被拋棄。

安德烈的行動很迅速,在莉莉亞答應沒多久,就為她弄到了一份偽造的護照。

莉莉亞曾請求帶上沃爾特,可安德烈給予明確的拒絕。

兜兜轉轉,就如同母親拋棄了她一樣,莉莉亞拋棄了沃爾特。

無法忍受第二次被拋棄,莉莉亞離開的當天,沃爾特在她的房門前吞藥自殺。

臨上飛機,安德烈突然說自己的祖母病重。他讓莉莉亞先去瑞典,自己隨後就到。

比起對於目的地的未知,此時此刻,在莉莉亞心裡,更多的,是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可是瑞典的冬天,比蘇聯還要冷。

沒有摘蔬菜的工作,沒有安德烈,只有上了

兩道鎖的房門。

莉莉亞,再次被迫成為一個妓女。

從前,她尚且可以自己挑選客人;可這一次,她只能等待著被送到一個又一個男人的床上。

絕望的時候,莉莉亞不止一次想過自殺,每到關鍵時刻,沃爾特就會出現在她的身邊。

已經變為天使的他,努力的勸說莉莉亞:要堅持活下去。

期間,莉莉亞也不止一次的逃跑,但每次都被抓回來一頓暴打。

終於在某一天,莉莉亞推開了因為疏忽沒有上鎖的門,逃出了魔窟。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語言,她又能逃到哪兒去呢?

面對車流不息的街道,莉莉亞緩緩地坐在了高架橋的邊緣……

《永遠的莉莉亞》是由瑞典、丹麥聯合制作的109分鐘劇情影片。

而人物的原型是丹格·拉塞萊特。

1982年出生於立陶宛考的丹格·拉塞萊特,父親被判終身監禁,14歲時母親跟美國男子移民美國,並書信通知當地政府放棄女兒的監護權,16歲時與俄羅斯人相愛,他稱可以為她在國外找一份採集漿果的工作,他為她偽造假護照騙她到了瑞典,在那個陌生的國度她被強迫賣淫,逃跑之後又慘遭輪姦,2000年1月7日,絕望的丹格從天橋縱身跳下,1月10日,瑞典方面宣佈其死亡。

比起冷冰冰的資料,影片用一種近乎紀錄片的方式帶領著觀眾,隨著莉莉亞(丹格)一同失望、擁有希望再到徹底的絕望。

莉莉亞的一生,無疑是悲劇。可更讓人揪心的,是這種悲劇的延續性。

莉莉亞的母親原本是一個炒菜工,即便收入低微,但也能養活自己。

伴隨著工廠倒閉和情人離去,一個人帶著女兒的母親為了生存淪為妓女。

多年後,莉莉亞又何嘗不是因為生存,被迫走了與母親相同的路?

母親急於去美國,是因為她渴望擺脫這個充滿了失敗和無望的地方。

而莉莉亞之所以下定決心去瑞典,同樣是因為對家鄉徹底失望而迫切的渴望逃離。

為了重獲希望,母親拋棄了莉莉亞,莉莉亞拋棄了沃爾特。沃爾特則放棄了希望,拋棄了自己。

16歲的花季,莉莉亞卻承受著同齡人所不該承受的一切。

在許多重要的時間節點裡,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帶給她不一樣的結局。

如果母親去美國時帶上了莉莉亞……如果姑媽讓莉莉亞同她一起生活……如果莉莉亞明白瑞典的冬天一樣寒冷……如果她聽從了沃爾特的警告……

那麼多的“如果”,沒有一個變為現實,這才是最讓人心驚的。

或許,在我們的眼中,堅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可對於飽嘗艱辛莉莉亞的而言,活著本身,就太累了……

縱身跳下的那一刻,莉莉亞的背後長出了一對潔白的翅膀。

在天使的國度裡,她終於可以和沃爾特一起放心地、開心地玩耍。

沒有謊言,沒有強迫,沒有悲傷。

只有最純真,最應該屬於他們這個年紀的歡樂。

觀看電影請私信小編:電影,二字即可獲得資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