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被捅了,区块链能否解决数据真假问题?


有一个地方没有马蜂窝,这个地方叫区块链。假如马蜂窝可以区块链化,那便别有一番滋味了。只是如今这番滋味,也难以品尝。

这个周末,马蜂窝的日子不太好过。一篇题《估值175亿的马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在朋友圈像病毒一样传播,发布当天阅读量就超过了十万。

随着马蜂窝事件持续发酵,10月22日,马蜂窝一纸诉状,将乎睿数据与自媒体人丁子荃告上了法庭,不到十二小时,丁子荃再次推文,大喝“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这一出捅马蜂窝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马蜂窝的社区过于中心化,很多精彩的游记并没有设置激励,导致用户不愿意参与评论,所以出现了大量数据爬取的现象。并且文章通过样本比对,发现不少马蜂窝的点评内容,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雷同,还发现一些在马蜂窝留言点评的用户账号,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几可判定为水军。

那么如果马蜂窝可以区块链化,是否可以破局?只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假如,如今的马蜂窝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事情走向失控边缘。

有传闻称,腾讯都准备敲定领投马蜂窝的新一轮融资了。但现在,可能进程就要缓一缓,或者也不排除终止的可能。

自媒体“差评”明明已经拿到腾讯旗下TOPIC基金的投资,入股协议什么都签好了,结果“差评”被业内质疑洗稿、抄袭,腾讯不得不跟“差评”协商撤回投资。还因为此事,马化腾都亲自出面批评了腾讯的投资部门,反省尽调没做好。

如今的马蜂窝,真的快“马蜂窝”了。


事到如今,马蜂窝要说没有主动造假,没有水军,至于信不信,那就看个人了。那么区块链能否解决“马蜂窝”数据真假问题呢?

众所周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有一个重要的落地点,就是建立信任机制,消除不必要的中介。而旅游行业恰恰是中介收入极高的领域之一。如果可以将区块链和旅游进行整合,消除各种不靠谱的第三方旅行团和中介,同时在支付阶段引入加密货币,简化支付流程,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用户的旅行体验。

此外,可以将智能合约应用到旅游业中。由于部署了合约,无论是商家还是中介的欺诈和虚假宣传事件都将寸步难行,同时公开旅行社,当地服务商的业务数据,宰客的概率想必也会大大减少。

如果马蜂窝一开始就用社区去中心化自治的思想,也许可以避免诉之于法律,劳民又伤财的窘境。我们来做个假设——引进区块链积分,也就是token的概念。只要用户发表评论,便可获得平台发放的积分;如果评论产生分享,个人可再次获得相应积分;可是一旦发现此评论造假,便会加倍扣除积分。

当然,这个论证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同样的原因,技术不可能解决个人行为造假的问题,但激励和后续转发评论,可以被记录在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时间轴上。分布式存储,作为区块链技术除共识机制外的另一大特征,可以准确记录平台评论的具体时间人物与事件,对每一项评论进行识别认证。

此外,也可以将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针对用户评论数据进行规模化的匹配与处理,增强评论本身的真实性,从而确保链上与链下数据的一致性。

大风起兮云飞扬,共享 激励站在风口,蜂窝用户评论、投票数据正在上链。上链不可篡改,token甄别水军,静候一个能够承载无穷量生命体的共识社区的诞生。

区块链或许是拯救马蜂窝的唯一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