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商品价格与上游行业“债务-通缩”陷阱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3.6%,增速比1-9月份减缓1.1个百分点;10月当月利润增长3.6%,增速比9月份减缓0.5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上年利润基数偏高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不过,如果按行业细分不难发现,利润同比高的行业主要来源于钢铁、石油、建材和化工行业。其中,钢铁行业利润增长63.7%,石油开采行业增长3.7倍,石油加工行业增长25.2%,建材行业增长45.9%,化工行业增长22.1%。五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5.7%,而汽车制造业则下降了5.4%。这意味着,当前企业利润多集中于上游行业,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中下游行业已经出现负增长,如果未来包含油价、黑色系在内的大宗商品回落导致PPI回落,上游企业利润也行将就木,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存在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引发的思考:上游行业的“债务—通缩”风险将成为明年经济掣肘因素之一。

观察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难发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截止到今年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达58.96%。

我们知道,在上下游产业链中,上游行业多为国有企业,尤其包含了很多“僵尸企业”。这类国有企业高杠杆、盈利能力有限、产能落后。按照杠杆率计算公式:企业杠杆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如果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首当其冲的就是上游行业利润受压缩。而企业利润与“所有者权益”息息相关,杠杆率计算公式的分母变小,在分子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杠杆率走高。因此,如果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回落,直接结果就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游企业利润下行,杠杆率被动提升。显然,这与“降杠杆”的大政方针矛盾。

如何拯救即将下滑的企业利润?

前文约束企业利润的因素多集中于产品收入端,并未涉及支出费用端。因此,在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下滑不可不免的假设下,提振企业利润可以从支出(成本)端入手,施行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