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人生幸好有別離……關於教育孩子,他說過這些話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其代表作有《清歡》《願你,歸來仍是少年》等,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入選小學語文課本。


“生死離別”確實是人生大事

每個人難以逃避

卻又常常充滿困惑

而林清玄對此有著獨到的理解

在《在生命的路途中》這篇文中

林清玄提到了對人生無常的態度:

“一切的死亡,都不是在目的地發生,而是在旅程中發生的。”


面對生死,他並不悲觀

在文中道出了這樣的樂觀之語:

“可以死的地方有多少,可以活的地方就有多少呀!”


面對大師的溘然離去

我們再次感慨生命無常

不妨再聽聽大師

生前的哲思: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誠摯地珍惜,要深深地疼愛。在生命的旅途中,要努力地追尋,也要保持靜觀。在生命的旅途中,要有所敬畏,也要有所無懼。



林清玄生平

林清玄

1953年生於臺灣高雄旗山

他是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

曾入選小學語文課本



從小學開始

林清玄就堅持

每天寫500字的短文

初中每天寫1000字

高中增加到2000字

大學時到3000字

直到生命的最後幾年

他從17歲開始發表作品

20歲出版第一本漫畫書

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走上了文學之路

題材涉及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

而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




30歲前

他就已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

在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

出版作品逾百部



清瘦的面龐

溫和的微笑

標誌性的稀疏長髮

林清玄的謙卑和超脫

一如他的作品

讓人印象深刻

林清玄的文字

總會給人以清涼之感入身

醍醐灌頂之氣入神

在他那看似平凡的文字間

藏著慈悲之心

他的文字清新流暢

在平易中有著至真至善的感人力量

感慨人生,關愛生命

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特色


林清玄曾說

自己不知道今生會寫幾本書

但他曾說:

“我知道我會寫到離開世間的最後一刻“



關於教育孩子

他說過這些話——

考7~17名的孩子最有出息

我小時候讀書差,考試都考紅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試,我好不容易考了一個超過60分,很高興,拿回家給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飯,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這麼爛還笑,爸爸說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找一個接班人,現在終於找到了。我一聽壞了,爸爸是農夫,向上三代都是農夫,我不要做農夫的,所以後來就用功努力讀書。

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是創意最好的。說到這裡我真感動啊,終於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時候我們那班只有17個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點進七到十七名裡,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裡面。


喚醒內心的種子,就是好孩子


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我算是喚醒了內心種子的人,從小學三年級就立志做作家,小學開始每天寫500字,中學寫1000字,高中寫2000字,大學寫3000字,我一直堅持下來,現在已經出了131本書。

孩子生命中應該掌握的重要的東西有很多,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這幾方面的能力——

面對挫折的能力:

鍛鍊這個能力,除了讀書,還有勞動。

愛的能力:

我學生做過個實驗,回家抱自己愛的人,100斤都抱得起來還轉一圈,抱一百斤石頭肯定不行。用飽滿的愛面對親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對人生。

認識生命的多元價值:

臺南有個高一學生,父親是種鳳梨的農民,還要鑑定鳳梨的甜分,每個鳳梨敲3下,幾年下來,父親敲鳳梨的手指腫得很粗大。學生很心疼父親,就發明了一個可以敲三下鑑定鳳梨甜度的機器,這個機器最後得到了英國發明獎的金獎。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要看他對生命的理解。

世界觀:

現在很多孩子去國外唸書,家長說是為了培養孩子世界觀,好想法。認識到世界的廣大,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孩子學習瞭解自己,之後還要學會表達,特別是內向封閉的孩子。有個男孩喜歡一個女生,想約她,結果靠近女生就緊張,臉通紅地嚇跑了。這時候,我教你們“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那個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唸“我們都是人”,看見位高權重的人不敢說話也念“我們都是人”。這樣克服內心緊張,我們才不懼於表達自己。




不和孩子細緻生活,那會不再認識孩子


孩子長得太快,如果不細緻愛孩子,不和孩子細緻生活,那會不再認識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我和我的孩子相處很好,每天孩子出門,我站在門口拍拍他們肩膀,說爸爸愛你們,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我還是抱抱他們,說爸爸愛你們,今天辛苦了。我和三個孩子關係都很好,和他們就是朋友,同時從他們身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