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的,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

“醫生,我的手指關節又腫又痛。”

“醫生,早上剛起床的時候,我感到手腳關節很僵硬。”

……這些是我們在風溼免疫科聽到的最多的描述。

進入秋季以來,前去醫院就診的風溼病患者逐漸增多,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天氣變化無常,時暖時冷,不少風溼病患者病情復發。

此病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嚴重者致殘,對人體危害極大。

類風溼關節炎是什麼?

類風溼關節炎又稱類風溼,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瞭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認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統,為臨床難治之證。

寒冷,潮溼,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但多數患者常無明顯誘因可查。

對於類風溼關節炎,中醫的角度來說屬於痺症的範疇,主要認為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虧虛是發病的內因,風寒溼等幾種外邪侵襲人體是外因。

常見症狀有哪些?

關節晨僵

關節腫脹

關節畸形

關節活動受限

關節活動時疼痛

關節疼痛和壓痛

行痺:以肢體關節痛無定處,走竄為特點。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溼。痛痺:以痛有定處而劇烈為特點,得熱痛減,遇寒加重。治法:經散寒,祛風除溼。著痺:關節疼痛重著,痛有定處,肌膚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除溼通絡,祛風散寒。熱痺:關節痛處灼熱紅紅腫,得涼則舒。治法:
通絡,祛風除溼。

日常怎麼護理?

冬季清晨起床時要注意保溫

可以做些暖身運動,動作如下:

將雙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後作伸展划水的動作,或者將雙手舉高至臉部,掌心朝向臉部,吸後,雙手向上,向外伸展,然後再緩緩放下。

儘可能的減少脂肪的攝取

熱量來源要以糖類和蛋白質為主,若是體重超過標準,要逐漸減輕體重。

精神護理

有的類風溼關節炎病人,由於疾病影響學習、工作、社會活動或家庭生活,從而帶來悲傷、失望等種種問題,這時需要家人的同情、理解、體貼及幫助,從而增加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生活護理

家庭環境要保持清潔、安靜,患者使用的物品要方便易取,桌椅、床鋪、馬桶或浴盆等設施要適合患者的需要。

可口的食物,有規律的室內、室外活動以及有益的文化娛樂都會減輕病人的病痛。

督促病人服藥和鍛鍊

督促病人按時服藥,指導並協助其進行關節功能鍛鍊。鼓勵患者生活自理,如自己穿衣、吃飯、步行、織毛衣、下棋等。

患者及家屬要明白,如果長期臥床不起、四肢關節不活動,不僅不能治好類風溼性關節炎,還會使功能可能完全恢復的關節變成永久殘疾。

食療保健吃什麼?

適宜的膳食調補,對本病的治療有益,具體調補又應結合患者的形質及痺邪的偏盛予以實施。

一般來說:

形瘦相火偏旺者,宜食清涼之品,如蓮子心、百合等;形胖氣虛多痰者,宜食薏苡仁、山藥、扁豆等;風邪偏盛者,宜食豆豉、薺菜等;寒邪偏盛者,宜食茴香、桂枝、花椒佐菜等;溼邪偏盛者,宜食薏苡仁、赤小豆、炒白扁豆等;熱邪偏盛者,宜食馬蘭頭、通心草煨鴨、青菜、水果等。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 忌吃苦寒,生冷的水果 忌吃發性的肉食

立冬過後,冬意漸顯,涼意將濃,早晚溫差明顯。風溼病人除了要進行正規的中西醫治療外,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不能盲目追求“秋凍”。

讓我們一起順應天時,顧護關節,強壯身體,減少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