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拳舞秀
對於中國現如今的疆土,清朝的貢獻確實挺大,雖說當時清政府腐朽無能、不思進取,被列強侵佔,又是賠款又是割地,《南京條約》的簽訂更是讓清朝少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就連日本這個島國也搶走了臺灣、琉球群島、澎湖列島,被世界列強肆意瓜分的中國領土越來越少,可事實上如果沒有清朝,中國的疆域將比現如今要小得多。
在這之前我們不妨看看清朝之前的王朝疆域
先秦時期諸侯各國的疆域總面積才200多萬平方公里;
秦朝納入兩廣地區、又征服了內蒙黃河地區,此時的疆域面積應該在300萬平方公里;
漢朝又增加河西走廊、西域、雲南,此外還有朝鮮地區,此時的疆域面積有600萬平方公里;
到了晉朝、三國時期還不如漢朝,南北朝就更不用說了,直到隋唐時期,統一之後又滅了突厥,新疆被納入版圖,這是後疆域高達900萬平方公里;
宋朝疆域並不大,到了元朝時期突破了1000萬平方公里,但是元朝算是曇花一現,存在的時期比較短;
明朝前期疆土還算可以,可是到了後期,明成祖放棄了河套地區以及河北長城以北地區,明朝疆域也就只有350萬平方公里。
後來清朝推翻明朝,逐漸將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全部納入版圖,加上自己的嫁妝(東北地區),國土面積史無前例,達到了1300萬平方公里。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清朝對中國疆土的貢獻究竟有多大?
東北地區疆土的擴張,清朝開拓了東北24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東部地區疆土的擴張,應該算是臺灣,臺灣被鄭成功收復,但是後來一直處於割據狀態,直到1683年,清朝水師提督施琅正史登入鹿兒門,臺灣也納入了清朝版圖,臺灣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
北部地區疆土的擴張,內外蒙古被納入清朝版圖,先是塞北的100萬平方公里,後世外蒙古和葛爾丹轄下的科布多、烏梁海等180萬平方公里,共計280萬平方公里。
西南地區的疆土擴張,自然是西藏160萬平方公里最終併入清朝版圖;
中西部地區疆土的擴張,青海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清朝在1724年徹底擊垮羅卜藏丹津,將青海納入清朝版圖;
西北地區疆土的擴張,也就是新疆19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全部被清政府管轄;
要說明的是,清朝對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徹底將他們納入,以前的朝代雖然設立管轄,但只要中央一弱,他們便趁機脫離,清朝滅亡之後,他們顯然沒有這樣,近三百年的統治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此,相比明朝約35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足足大了四倍,如果沒有清朝,現在的中國頂多算是個中等面積的國家,很有可能就和宋朝一樣,試想靠近現代的中國實力,有能力擴張這些領土嗎?有哪個軍閥有這樣的實力?
當然,也並不是清朝就這麼厲害,而是歷代王朝奠定了基礎,清朝算是奠定了中國現在的疆土,並沒有吹噓,對事不對人,個人認為清朝其他地方都可以噴一噴,但是對疆土貢獻這一塊還得慎重。
羽評郡主
我覺得這是不準確的,這是一個過度迷戀清朝之人提出的偏見。我準備分兩個部分分析這個問題,其一是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領土,其二是明朝350萬。
關於第一點,額,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先思考幾個問題:
1、為什麼日本投降,偽滿覆滅以後,中國軍隊可以直接進入東北加以收復,而國際社會頂多是選邊支持,而不能直接派軍隊加以干涉?
2、為什麼中國軍隊在50年代初可以名正言順地向前朝(民國)和自己之前從未有效控制過的新疆和西藏進軍?
3、為什麼一秒鐘都未曾佔據過臺灣,也完全不是靠自己收復臺灣的民國,可以在二戰結束後直接對臺灣擁有主權?
沒錯,當今世界版圖的最終定型是二戰。但是,就算你是戰勝國,也不是想佔哪裡就佔哪裡的。當然像蘇聯那般強大的話,可以憑武力奪取不少土地,但中國有蘇聯那麼強的武力嗎?蘇聯通過二戰增加的領土可都是自己實打實打下來的,但是東北、臺灣和西藏在截止二戰結束這個時間點,都不是靠中國軍隊直接收復的。如果一個政權都從來沒有真正佔據過這塊土地,最後這塊土地也不是靠自己奪下來,這用什麼依據才能說明它是屬於自己的?
答案很簡單:合法性。
滿清覆滅的時間已經是20世紀了,根據這個時代的國際主權原則,一個國家的新政府對前政府的領土具有繼承權,哪怕前朝末年已經喪失了對邊疆的有效控制,但只要法理還在,外國試圖強佔就屬於侵略。清朝自鴉片戰爭以來和列強打了70年交道,其最終的邊界劃分都有和列強的條約作為法理依據,而清帝退位時又與北洋簽訂了和平移交領土的協定。從此清朝-民國-共和國的領土繼承和沿襲就形成了完整的法統,隨後的中國軍隊進佔這些地區才能名正言順。
雖然清朝滅亡時臺灣被日本所佔據,北洋/民國政府也從來沒有有效控制東北,30年代偽滿又在東北成立,但這兩塊地區所謂脫離中國的法理完全依賴於日本,二戰戰敗後,戰勝的同盟國從法理上廢除了日據臺灣和東北的依據,這些地區在法理上重新歸屬於其原來的主人就是理所應當。而新疆、西藏雖然有割據力量存在,也受到外國的扶持,但是從來就沒有形成穩定的政權,也沒有被國際社會所公認,中央政權的軍隊進入該地本質上屬於內政,所以解放軍進疆進藏無需和外國進行任何法理談判。
相反,外蒙古已經正兒八經地分離了出去成為獨立國家,中國軍隊再進去在就等同於侵略,香港和澳門保持脫離狀態的法理依據仍在,所以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沒錯中國960萬平方公里能夠完成真正的統一是解放軍打下的,但是解放軍向邊疆進軍的邊界依據是什麼?在什麼地方停下來?當然是既往劃定的國境線了。
事實上,解放軍並沒有強佔外國國土,進軍的邊界是由前朝法理國界所決定的。
如果是朝鮮越南這些從法理上都已不屬於中國的國家,解放軍的實力雖然碾壓他們,難道可以用一個他們以前臣屬於中國的理由就去侵略他們嗎?
還是那句話,清朝-民國-共和國的歷史依據和法理傳承為中國軍隊提供了進駐某個地區的合法性,二戰站隊正確+解放軍的軍事力量使合法性轉化為事實。這兩點缺一不可。
有些頭腦簡單的槓精只懂得非黑即白,他們的邏輯是你講合法性就等於實力無關緊要,
所以是可以說清朝的領土是“留”給後人的。
------------------------------------------
好,法理說完了。現在我們再討論一下: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維持得住中央政權對邊疆地區的合法性?
任何一個王朝都有興衰,哪怕前期武功再盛,到了後期也難免因為國力衰弱而出現領土的退縮。因此單純靠國力的堆積去維持邊疆穩定對一個農耕時代文明是完全不現實的。中國歷史上幾個延續時間較久的大一統王朝,包括漢、唐、元、明、清,除清以外,在其衰落期,沒有一個可以維持住對邊疆地區的統治,勢力範圍全都要收縮到漢族的傳統核心區域。
只有清朝是例外,雖然被迫割讓了很多國土,但是至少在19世紀衰落期,面對西方列強,仍然保持著對邊疆足夠強大的控制力。除俄國外的列強可能對直接佔領中國國土沒有太大興趣,但是列強並不是沒有策劃、扶植過清朝邊疆區域的獨立,而清朝在晚期衰頹之時仍然能打出左宗棠粉碎陝甘回亂並收復新疆、趙爾豐粉碎西藏叛亂並再度進軍西藏、中法戰爭中挫敗法軍並消除了雲南割裂的隱患等值得肯定的戰役,並且在開放柳條邊之後使漢人在東北三省佔據了人口的壓倒性優勢,使外國不再具有策劃東北自治和獨立的可能。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清朝必須找到一套有效而長遠的控制邊疆的方略,這才有可能在衰落期保有對邊域的控制力。清廷的改土歸流、滿蒙聯盟、金瓶掣籤、減丁閹割、盟旗制度等措施使它在相當長時間內有效限制了邊疆區域的離心力,在從嘉慶開始的衰落期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失控,哪怕在被列強打破國門以後,也沒有出現對邊疆的控制全面崩盤的現象。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世界其他地區的幾乎所有帝國,在面對西方殖民者的時候,要麼四分五裂,要麼也是完全淪為了殖民地。清朝在西方列強的打擊下還能保有那麼一片基本盤,這個功勞是不可否認的,而它的邊疆政策有其特殊性,在歷史上也沒有先例,硬要假設換一個漢人王朝也可以在自身衰落期面對殖民者也有這種表現,未免太過草率和無稽。
這個話題問的是明朝,我就多說幾句。明朝始終無法真正控制蒙古,以至於一直要依靠長城進行防禦,自嘉靖年間撤哈密衛以後又喪失了對新疆的控制,其對西藏的統治也遠遠達不到清朝駐藏大臣的控制深度。所以說清朝在為中國開疆拓土這方面勝於明朝,是沒什麼問題的。
------------------------------------------
有人提出:
1.現在的領土是解放軍打下來的,不是滿清的功勞,理由是滿清自己都完蛋了,如果解放軍不夠強大,滿清留下的領土也根本留不到現在,早就被瓜分了。所以新中國的領土和滿清有什麼關係?憑什麼說是滿清留下來的?
隨便作個比方:漢朝滅了幾百年才有唐朝,所以秦始皇、漢武帝的開疆拓土和唐朝領土沒關係了是吧?對後世領土沒貢獻了是吧?大唐亡了幾百年才有明清,所以明清的領土和唐朝的開拓毫無關係了是吧?新中國建立時明清早已亡了,所以中國當前領土和明清無關了是吧?
照這些人的奇葩邏輯,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既往所有封建王朝全都沒了,所以中國曆代政權的統治者開疆拓土的功勞全都不算數,只和解放軍有關係了是吧?
這些人故意忽視了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領土擴張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世積累而成。華夏領土最早只有黃河流域的一小片地盤,秦統一之後初步形成大一統國家並初征嶺南;漢朝將勢力擴展至西域且進一步南向到達雲南和越南北部;唐朝對江南的開發大大加深,初步將勢力擴展到東北,並進一步開發西北並初步征服蒙古高原;元朝初步控制了吐蕃;明朝基本繼承了元朝的領地,對遼東的控制極大加強;清朝對西藏、新疆、蒙古形成了真正的實控,擺脫了以往羈縻統治的狀態,並率先將臺灣納入中央政權管轄,在東北將實際控制推到吉林和黑龍江;民國和共和國的領土範圍基本沿襲了清朝滅亡時的國界,只有外蒙古在民國統治時期丟失,最終我國領土形成了今天的雄雞形狀。
我國有今天的領土,是既往幾千年不斷開拓治理的結果,清朝作為最後一個王朝,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對疆、藏、臺及東北等邊疆地區的深化控制有獨到的貢獻,民國和共和國則在現代浪潮中繼續鞏固住了先人留下的遺產。
領土擴張就像一頓主食,有很多個饅頭,要一口一口吃,誰告訴你只要TG吃了最後一個饅頭就可以了?因為TG吃了最後一個饅頭所以包括清朝在內的歷代先人吃的饅頭都不算數了?大漢都滅了兩千年所以漢武帝對中國領土沒功勞?因為大唐完蛋了一千多年所以天可汗對中國領土沒貢獻?因為滿清已滅亡一個多世紀所以康熙乾隆的東征西討都是無用功?好好回去反思自己的邏輯出了什麼問題。
2、國際社會就是叢林社會,誰的拳頭大就有道理,國際法就是忽悠老百姓的,實力是一切,法理不過是廢紙!清朝哪個列強都打不過,能留著這片領土完全是列強自己狗咬狗相互制約,跟合法性一點關係都沒有。新中國能控制住現有領土完全是二戰結果加自身實力造就,合法性有個屁用?
這種幼稚低級的厚黑學邏輯還挺流行的。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真正理解國際法的內涵。國際法的初衷根本就不是忽悠民眾,哪怕到今天,“忽悠民眾”也只是國際法相當次要的作用。國際法體系真正的根基是大國平衡和制約,而這一制約體系,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初步萌芽,於19世紀後期“世界已經瓜分完畢”的大背景下開始真正地加強,並在二戰之後,以聯合國的建立為標誌達到完善。
打個比方:世界是一張賭桌,大家都想搶桌子上的財寶,但是誰都沒有能力獨吞全部財寶。無秩序地打來打去,大家都痛苦。怎麼辦?幾個強壯的人就商量著說:我們不要亂鬥了,打下去大家只會傷得越來越重,乾脆定個規矩寫下來,我們根據規矩來打牌賭錢,誰也別亂掀桌子。這個規矩就是國際法。
當然,每個牌手都可能會出老千,會玩陰謀,甚至威脅、私下毆打其他牌手,但是,在明面上,大家誰也不便於亂掀桌子,完全不把其他牌手放在眼裡。你說清朝保留國土是因為列強相互制約,跟合法性沒關係?那就大錯特錯,因為“合法性”這一概念的根源就是大國的制約和博弈。沒有大國博弈哪來的國際法?而任何一個國家在桌子底下使陰招,可能還不困難,但是試圖從檯面上直接破壞國際法,就勢必面臨其他國家的制衡。
你在桌子底下打人,也許可以,但是要讓大家在牌桌明面上承認你搶到的錢,就沒那麼容易了。放到現實就是這樣:你很強,也許派軍隊侵入他國領土並不是太難,但是要從法理上分割領土並讓國際社會承認,付出的成本就要高得多了。清朝晚期的19世紀,世界已經被瓜分完畢,不存在空白地區,在任何區域的動盪都會對國際體系產生影響,涉及大國鬥爭,故以大國博弈為基礎,適用於全球的國際法體系在這一時代的影響力開始真正地加強了。
大家可以玩陰的,但誰也不敢隨隨便便就亂掀桌子,檯面上多少要講點規矩,破壞規矩是要付出額外成本的,雖然強國亂來的時候不少,但也不能事事都胡作非為,正如權貴踐踏法律是常事,但也不能完全當法律不存在,總是有顧忌的。白道和黑道,明面和暗箱,兩者相輔相成,對立統一,共同構成這個世界的法則。
這就是合法性的意義。法理不是萬能的,所以民國還是丟了外蒙古;但法理還是有用的,所以民國從美蘇手裡拿回了自己未能親自佔據的臺灣和東北。我想話說到這個份上,不該有人對法理的意義再有什麼誤解。
說到這裡其實有些囉嗦了,接著談談明朝那350萬。
中國曆朝歷代對於核心區域(除了東北 新疆 西藏 蒙古等)總是建國後迅速佔領。
朱元璋1352年起義 1368即帝位 1382平雲南 1386平遼東 至此統一歷代核心區域。
永樂大帝朱棣1403即位 於1410到身亡(1425)五次北伐 拓展了在蒙古地區的勢力。
同時朱棣招撫東北女真各部與西南、西藏各番族。此時,明朝也就達到了平時所見那副地圖的鼎盛疆域
歷史週期律不可避免。明末自身走向衰亡,跟歷朝歷代一樣,疆域也收縮。
內蒙古地區遊牧侵擾,國力不濟,勢力收縮。東北女真部脫離控制,在西藏的控制力也衰弱。
到了嘉靖年間 版圖只剩核心區域(也就是秦朝的大致疆域) 疆域是這樣了
直到亡國,明朝都沒有將與其並立的各邊疆部族或政權納入其實際控制的範圍。由明朝東北女真部落發展而來的清政權最終將圖中邊疆部落政權統一到中國版圖之內,臺灣也是在清朝才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府。除了廣度,在對領土控制的深度上,清朝也超過了明朝,更為徹底的改土歸流和移民,使邊疆和內地的差距逐漸縮小,使統一更加鞏固。
總之,說清朝留給後人1100萬,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今天的960萬是不準確的。之所以有今天的960多萬國土,是中國曆朝歷代對華夏的不斷治理,使我們現在能夠名正言順的生活在現在這個叫做中國的地方,這不是一個清朝,一個明朝的功勞。因此也不論兩者孰輕孰重了。
夜飲東坡醉復醒
我連續吃了10個包子,每個包子大小差不多,第10個包子尤其大些,終於吃飽肚子了,我摸著肚子滿意地說:呃,還是第10個包子貢獻大,讓我一下子吃飽了,前面9個包子根本就不頂用嘛!早知道我就不吃前9個,直接吃第10個包子了!
清朝的版圖在歷朝歷代確實是最大的,最大時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特別是收復了臺灣,鞏固了對西藏、新疆、蒙古、東北地區的控制,即便後來不斷割地,到清朝滅亡前夕仍有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可見家底有多厚,這一點是清朝的貢獻,絕對不容抹殺。
但拿清朝1100萬平方公里領土與其他朝代疆域直接比較,進而得出清朝對國家版圖貢獻更大,其他朝代無足輕重的說法,無疑十分可笑,違背基本邏輯。
中國現在擁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送的,不是僅靠清朝幾百年打拼來的,更不是空手套白狼套來的,而是中華民族歷經5000多年曆史,經過多少朝代奮鬥、數千年的開疆拓土才逐漸積累起來的。
明朝滅亡,清朝入主,清朝是在繼承明朝疆域的基礎上,才不斷開疆拓土,擴大領土面積的,試想如果清朝始終蝸居在東北地區,沒有佔領明朝原有疆域,沒有控制明朝留下的土地、資源和人口,他有什麼能力去開疆拓土,把疆域拓展到1300萬平方公里?
同樣的道理,明朝也是繼承元朝的領土,而不是跨過元朝,直接繼承宋朝版圖的,因為宋朝的版圖很小,反而是元朝先後滅了金、夏、大理、吐蕃、西遼等政權,留給後人一個統一的版圖,這樣明朝只要擊敗元朝,“驅逐韃虜”就能實現全國統一了。
那我們應該感謝明朝給我們留下很多領土,而抱怨宋朝版圖很小嗎?
顯然不是,因為宋朝特別是北宋也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格局混亂局面,基本統一大半個中國。當然,宋朝同樣應該感謝唐朝,畢竟宋朝之前的唐朝是封建社會時期的一個盛世,疆域空前廣闊,儘管後期形成分裂局面,但畢竟沒有被外族所征服。
同理,唐朝也要感謝隋朝,因為畢竟是隋朝結束了南北朝這個分裂時期,統一了全國,唐朝是在繼承隋朝版圖的基礎上不斷開疆拓土的;而隋朝同樣要感謝北周,畢竟隋朝是篡奪北周後建立的政權,是在全盤繼承北周的版圖基礎上,才得以統一全國。
……以此類推,每一個王朝推翻了前一個王朝,形成了比以前更廣闊的疆域,但這不僅是這一個王朝的功績,而是在前一個王朝基礎上取得的,如果沒有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中國的基本版圖,後面每個朝代的輝煌都無從談起。
我們常說“長江之水天上來”,雖然長江在下游和入海口最寬,但如果沒有源頭的涓涓細流,以及一路之上不斷注入的支流,長江之水哪裡來?中國如今的版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苦心經營而來,每一個朝代都有貢獻,不必對哪一個朝代歌功頌德,分出高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但以朝代版圖大小論短長,是總結不出很有價值的啟示和意義的。
主幹王朝版圖最大時,不在強漢盛唐,而是元朝大清。前者1370萬平方公里,後者1100萬平方公里。
版圖的變化大多屬於朝代更迭時的承繼關係。從這一點說,96O萬來自於大清的1100萬平方公里的說法成立。
至於明朝僅為350萬平方公里這種說法不準確,遠比這個數字多。,(還有更小的,北宋3O0萬,南宋200萬平方公里),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在正統傳續中主幹王朝的地位。
而清朝滅明,算是徹底,自入關一路南下,不僅滅了南明小朝廷,佔有明朝的全部地盤,還順勢平定了久已存在的割據政權,才有了1100萬平方公里疆域。朝代可更迭,版圖有大小,但做為主幹王朝的特徵一一從未失去東南及大中原地區是從不變的。
晚亭與落霞同暉
都說敗家仔敗家仔,就是敗家也得有敗的資本不是,比如說大清朝在晚期敗掉的領土足足有二百多萬平方公里,它要是攏共就不到二百萬,拿什麼去敗?清朝的領土面積總共是一千三百一十萬上下,去掉敗掉的兩百萬,正好是題幹說的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上下的領土面積。(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清朝的領土面積到底是多大,總而言之,就晚清那種敗家法,又是割地又是賠款,世道不好,人也不行,就慈禧太后那樣式的,敗起家來沒底線,凡是能給別人的都給別人,條件只有一個,保證自己的政治地位。
其實清朝的領土面積雖不能說冠絕古今,但在歷史上僅次於“獨孤求敗”的元朝,除了元朝,還真沒有那一個朝代,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在清朝的領土面積跟前,根本就不是個。
在清朝之前,也就是明朝的時候,北方的領土範圍已經南縮到了長城沿線,除了傳統的河西走廊還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整個西域的大塊土地都在蒙古的控制之下,在西南方向,明朝控制的土地也遭受到了大面積萎縮。
到了清朝,得益於合適的民族政策,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的向心力可以說空前的得到了增強,除了清除南明勢力在軍事上措施比較激烈以外,再就是平頂準噶爾部和大小和卓叛亂,使得西北大片土地重新歸整到了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
歷史三日談
有人說“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領土,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
▲清朝疆域地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朝代的更替,我國的領土面積也在不斷變化著。
清朝,作為我國曆屆朝代中領土面積較大的一個朝代,在我國疆土的開闊與鞏固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收復了臺灣,加強了對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控制之後,面積更是達到了1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即使後來由於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周圍各國的不斷打壓,我國割讓了許多土地。但在清朝滅亡前夕,仍然留下了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如果只看到了清朝的巨大領土對現在國家版圖的貢獻,而全盤否定其他朝代的功績,這不是很可笑嗎?
就好比有個人把高中的內容融會貫通,在高考中超常發揮,考上了一個一流大學。卻埋怨道:上初中幹什麼呀,早知如此,直接去上高中不是更簡單、更方便嗎?試想假如沒有他前期的努力,沒有他這麼多年的知識積累,只將他的成功歸結於高中的發奮學習。他又怎麼可能在高考中超常發揮呢?
▲明朝疆域地圖
在清朝領土土面積上,若是沒有明朝的350萬疆土,只看到的清朝的開疆擴土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而忽視了明朝的貢獻,這難道不是很可笑嗎?同樣如此,正是由於元朝的廣闊疆土,為明朝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優勢,才有了一個曾經強盛的明朝。
它的疆土也曾達到了約1000多萬平方公里。而元朝也是繼承了宋朝的領土,吞併了金、夏、大理、吐蕃、西遼等政權,才形成了這樣一個繁榮昌盛,疆土遼闊的國家。然而,宋朝的版圖反而很小,僅僅280萬平方公里。
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誇讚元朝的豐功偉績,而詆譭宋朝的弱小無能呢?答案顯然易見,當然不是。正是由於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這樣一個混亂的局面,形成了一個相對大一統的局面。同樣,唐朝這一個繁榮盛世,疆土無比遼闊。
儘管後期存在著分裂的局面,但至少未曾被外族打敗,為後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正是秦王朝的建立,才形成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中國的版圖奠定了最初的基礎。由此可見,每一個朝代都有它的意義。
在終結前一個王朝的統治時,這個朝代會在前一個王朝的基礎上不斷開疆擴土,完善自己的制度與政策,從而有了後來王朝的壯大。因此,單從疆土面積的角度,並不能完全看出一個朝代的功績。
這種以偏概全的目光,反而並不會讓我們正確評判史實,只會模糊了歷史的真相。評判一個朝代的貢獻,不僅需要我們要用一種全局的眼光,更要我們理智地看待問題,綜合分析。一個朝代的強大,並不只是這個朝代的功勞,更是前朝甚至所有朝代共同努力的成果。
現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陸地版圖,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共同奮鬥的結果。每個朝代都對現在局面的形成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希望我們能守住疆土,守住這份文明和傳承,將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史之策
這個觀點是沒問題的,我們現在的大部分領土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清朝的基礎上的,可以說沒有清朝我們的“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措辭並不成立。
首先是清朝建立了新藏蒙地區的絕對統治。這裡是絕對統治,不是所謂的稱臣或者朝貢。清朝在這些地區都有軍隊駐紮、官員任命或者扶植代理人,可以說是第一次實現了完全控制這些地區。而反觀整個中華歷史,新疆只在唐朝元朝有過一段時間治理,然後丟失百年;西藏也只在明朝控制了一部分;而蒙古則是整個中華歷史的噩夢,北方遊牧民族從先秦開始直到明朝土木堡之變一直都是中原地區的威脅,時間跨度可達千年。但最終清朝卻實現了完全控制這三個地區,也最終成為了我們所謂的“自古以來”的法理。
其次,清朝的危害和貢獻要明確對待,不能一概而論。在危害上,清朝對文化發展鉗制,對漢族傳統文化摧毀,導致了整個中華逐漸落後於世界。但是在貢獻上也不能忽視,清朝是為數不多的向外擴張的朝代,為整個中華確立了廣袤的土地,並徹底解決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也是為數不多的沒有北方侵擾的朝代。同時清朝統治階級並沒有產生太多么蛾子,明朝的么蛾子不勝枚舉,要麼是東林黨爭,要麼就是木工皇帝、被俘皇帝、不上朝皇帝等等,可以說清朝是比較中規中矩的朝代。
最後,大漢沙文主義和皇漢毒瘤已經深入了某些人心,達到了非漢即反的地步。實際上對於任何一個朝代都要用辯證的思維看待,漢族政權也未必是盡善盡美,比如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民國,不也丟了清朝辛苦打下來的蒙古嚒?
小羅同學
這個問題邏輯不對。明朝和清朝的關係同清朝和民國、新中國的關係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清朝和明朝之間不存在領土繼承關係,不能說明朝留給清朝多少領土。
在明清鼎革時期,還沒有成文的國際條約來具體規定某一國的領土範圍,而明朝也沒有和其他國家簽訂過條約來規定雙方的邊境。也就是說明朝滅亡時,不僅清朝可以征服明朝的領土,像周邊的蒙古諸部、越南、緬甸、朝鮮、日本甚至歐洲國家都可以來征服,大家機會是平等的,誰佔住就是誰的。所以不能說明朝留給清朝多少土地。
但是在清朝滅亡時,其他國家就不能隨意侵佔清朝的領土了。因為清朝和其他國家簽訂的許多條約,已經規定了清朝具體的領土範圍,這是受到國際承認的。即便被侵佔了,民國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兵收復。收不回來,還可以訴諸於國際,譴責抗議,除非再次簽訂割讓土地的條約,或者聲明放棄對該地的主權。
所以可以說清朝留給後世(民國、新中國)多少領土。
其次,清朝初期可以在明朝領土的基礎上隨意進行擴張,但民國就不能隨意突破清朝的領土範圍。
清朝在征服明朝故地後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繼續擴張了領土範圍,把蒙古、新疆、西藏、臺灣納入版圖。清朝初期的擴張不會受到約束,能打到哪裡算哪裡,只要有本事。
不過自《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清朝和沙俄規定了雙方東部的邊境線,清朝就不能在東北地區隨意擴張了。後來雙方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規定了中部邊境線。西部邊境線則是在清朝末年才規定的,左宗棠收復新疆後,雙方簽訂《伊犁條約》。
而後清朝同列強簽訂的一系列條約,再次重新劃定了清朝的領土範圍,直到清朝滅亡。民國繼承了清朝領土和不平等條約,但並不能像清朝初年那樣隨意擴張領土,只能待在清朝留給它的框架內。
最後,清朝為我們擁有新疆、西藏等地區提供了法理依據。雖然是新中國是解放軍一刀一槍打下來的,但如果沒有清朝對新疆西藏等地的有效控制,我們沒有道理去解放以上地區。
石頭說歷史
清朝對中國的現今疆域確實有很大貢獻,這點不能否認,但我不同意沒他就沒這麼大以及“明朝只有350萬”的說法。我很討厭網上有些清粉用“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的邏輯自居,而對明朝卻稱只繼承了350萬,多大的懸殊啊……好像明朝的宗藩體系遺產不是遺產似的,好像沒有清朝就漢人王朝不會開拓似的。說實在的,連滿清的龍興之地都是明朝的土地還不要臉的說只繼承了350萬?滿清難道不是叛亂割據起家的嗎?若按這些清粉的邏輯,滿清滅亡時那些宣佈獨立和不受控制的省份是不是也跟滿清無關了?民國只直接繼承了滿清一個紫禁城?我這麼說清粉們會同意嗎?
我們知道,明朝繼承於元朝正統,前期鼎盛時的疆域也達到了約1000萬版圖,這是他的全盛期版圖!(古代疆界模糊,尤其是羈縻偏遠地區,那些過於精確的數字不靠譜、我也不相信。)中期以土木堡之戰後轉入守勢防禦期為起點,疆域縮水至七八百萬,且保持了一百多年穩定時期,後期末年相繼失去對青藏、東北的控制,約還剩下350萬,但仍然是名義上的宗主國地位!這才是明朝疆域變化的全貌。
對於一個王朝疆域版圖的大小,我們通常用鼎盛期版圖為標準,比如清朝的疆域也多是以中期全盛的1300多萬為模板,說唐朝疆域也多以全盛的前期1200多萬為基準,為何到了明朝就只以明朝末年的殘土為基準了呢?是誰喜歡刻意忽略甚至壓根不承認明朝中前期的疆域?答案只有一個:某些滿遺清粉喜歡這麼幹!
或許是清朝近代太過屈辱及不好的歷史評價,讓清粉們總想在其他方面找點面子回來,所以老想在領土貢獻方面找優越感,你說清朝疆域大、比明朝大,沒問題,都承認,但故意找黑明朝版圖完全否定中前期疆域就讓人看不過去了,是個正常人都會很反感。看一個朝代的歷史要看全部,提疆域版圖的時候要提全盛期的版圖,而不是像清粉那樣居心不良的只算明朝末年!那假如明朝就亡於土木堡事變或者永樂末年,那這些人又怎麼算明朝的疆域?
自秦以來中國從來都是領土政治大國,作為一箇中央正統王朝的遺產又怎麼可能只說疆域,他的正統繼承權、天下共主位置、宗藩體系宗主地位等等這些才是最大的遺產,而這些都被滿清繼承了,明朝的遺產又豈止是明朝末年的殘存疆域能概括?所以,滿清繼承了明朝所有的宗主正統權、遺產,而不是末期殘存的350萬土地!
不過,雖然清粉讓人反感,但若真要說清朝對中國領土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不能否定,今天中國的疆域也確實是在清朝的疆域基礎上演變而來,他的法統性很重要,現今我們很多領土主張都需要以清朝近代疆域法統為依據,畢竟離他最近。但同時也要指出,兩千年來中國一向都是大國,新王朝通常也都會開拓,如果沒有清朝,另一個漢人王朝及現代中國相信也不會很小,然而究竟多大終究是個未知數,歷史無法重來,誰怎樣如何假設或斷言都沒用。
龍拳舞秀
民國時期的領土都有一千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