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鱼座”出生,它能拯救“病态”中的京东吗?

2018年注定是刘强东的水逆之年。

就在他还沉浸在事业巅峰带来的无限风光和奶茶妹妹带来的甜蜜幸福生活中之时,美国性侵事件让一切戛然而止。谁也没有料到,刘强东的这场“风流债”会持续如此长的时间,并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时至今日,这一事件仍尚未平息,而与之带来的则是京东股价的瀑布式下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京东的市值就蒸发了超过300亿元。当然,除了刘强东自身的原因之外,与京东自身缺乏创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也不无关系。如何加快公司内部创新升级,扩大业务范围,推出更多新的优质产品成为了目前京东亟待攻克的难题。

京东入局IoT,“京鱼座”出生

就在12月4日下午,京东北京召开了IoT战略发布会,不仅公布了京东在IoT领域的全新战略规划,还推出了新的品牌“京鱼座”和一系列硬件产品。在未来,“京鱼座”将通过技术支撑、物云融合、场景联动等要素为人们提供智能化的生活服务,打造出一款全新的智慧物联体系。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份京东就已经将智能业务单独拎出来,成立了IoT事业部。但此举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显得有些颇为神秘,这也让很多人猜测其在未来将会有大动作发生。果不其然,此次发布会一下子就推出了两款智能耳机、两款智能音箱以及智能家居套装等产品,也是让很多人大饱眼福。

IoT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说了那么多,那么这个所谓的IoT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过这个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英文大咖,这个所谓的“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名称自然不会普及。但如果提起它的中文名字“物联网”,想必大家就早有耳闻了。简单的来说,物联网指的是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将所有事物与互联网相连。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都已经接入了网络之中,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化。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具、智慧农业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物联网产物。虽然对于传统互联网企业来说,进军物联网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关,尤其是硬件方面的研发,门槛相当之高。但这却无法阻挡京东入局IoT的脚步,这也体现出了京东对于物联网那可是相当重视的。

布局IoT,或是最佳时机

其实,在京东之前,小米算是较早布局物联网的公司了。早在其成立伊始,公司就对外宣称自己是物联网公司,之后便在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方面迅速扩展自己的生态链产品,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可穿戴设备出货商。就在京东发布会的几天之前,小米还召开了第二届AIoT大会,并宣布了AI+IoT是小米未来5年的核心战略。除小米之外,华为、阿里、百度等巨头公司也对IoT有着全面的布局。

如今,物联网真的是布局的最好时机吗?

笔者认为确实如此。

首先,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制造业转型,都与IoT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以制造业为例,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未来,当国内劳动人口出现刘易斯拐点之后,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势必将要凸显。

而跳出“唯技术”的视角,IoT将更好地解决制造业的瓶颈问题,并提质增效服务。

其次,从产业环节的角度来看,IoT的演进带来了方法论层面的变革。

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中国不可能在高科技方面让步,IoT作为智能化的重要抓手,事关未来诸多层面的话语权。如今中美贸易之战虽有缓和的趋势,但未来事态如何发展仍然是个疑问。京东此时入局IoT,也是希望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另外,从人才涌动流向的角度来看,来自智能手机企业、传统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公司的人才正在涌入IoT领域。

智能手机销量的下行趋势,导致大量拥有智能手机设计、加工与研发能力的人才进入IoT消费电子领域,他们凭借早期在手机端积累的各类资源和管理能力,在IoT消费产品端发展可谓驾轻就熟。京东在IoT方面的布局,想必将会吸引大量人才流入,为公司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带来更大的活力。

在如今京东发展遭遇瓶颈之际,此次全新亮相的京东IoT平台,将借助京东集团内部强大的资源能力,与电商平台紧密配合,可能会为京东的业务扩张与结构升级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加入物联网的京东,让我们拭目以待。

运营:AlVin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