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六面虚实就谈不上身法!太极拳技击身法基础虚实训练法!

一、上虚下实

在中正的基础上要逐步做到上虚下实,以全身而言,腰以上为虚,腰以下为实;以躯干而言,腰部丹田为实,胸部为虚,以上肢而言手要虚,大臂要实;以下肢而言,脚要实,腿要虚。总的讲是根部为实,向上的远端为虚。

太极拳讲:周身为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一般太极拳用力的规律是:由实到虚。化劲的规律是:由虚到实。把握了这种虚实变化的规津就可以在搏击中灵活地运用,如化劲有三步工夫:由手化到肩,化到腰,化到脚,一步比一步难,一步比一步妙。相应的发劲也有三步工夫,由肩到手,由腰到手,由脚到手。所以上下虚实的调配是太极拳搏击的身法基础之一。

二、前虚后实

前虚后实是指胸和背而言,太极拳中有“含胸拔背”的要领,含胸是要前胸虚灵,拔背是要后背张弓有力。太极拳要劲“通于背”,就是通过背部的开张,使腰部的力与手臂的力贯通一气,如果背部泄劲,则劲路必阻于肩带部。

注意,前虚后实状态,不是要作成凹胸凸背,也不能使背部过于紧张,而是要“舒胸展背”,胸部要虚而灵,背部要展而松,背部的张弓状态,是一种似张非张的状态,即背部要有松活的余地。在搏击中“虚胸”是为了柔化对方的劲力和招法,“实背”是为了形成一触即发的整劲。

三、外虚内实

内指的是丹田,外指的是周身筋肉系统。太极拳搏击时注重丹田劲,在平时练习拳架时要“意守丹田”,“气沉丹田”,“内实丹田气”。

太极拳以丹田为运劲的中心,所以丹田要充实。太极拳在搏击时要求外部肌肉不过分紧张,要轻、松、空、灵,以利于沾粘连随,后发先至。在平时练习拳架时要尽量松展,不用一丝拙力。(毛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