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隐形富豪:年收入500亿,为员工盖5万套房,却不搞房地产

最低调的隐形富豪:年收入超500亿,为员工盖5万套房,却不搞房地产

《财富》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世界500强企业”,既然是排名,就一定会有波动,但是我国有一家企业却从2012年进入五百强之后,每年的排名都不断上升。这家企业并不为人熟知,涉及的也不是热门的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及互联网相关的领域。这家企业就是山东省的魏桥创业集团,中国的第三大民营企业,仅次于我国的太平洋建设和华为。魏桥的创始人是张士平,和他的公司一样,他的名气也不是特别大,但他却拥有着650亿的财富,可以说是中国最低调的富豪了。

魏桥集团的最初只是山东的一家小型油棉厂。张士平出生于1946年,从小家里贫穷,父母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和当时的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孩子一样,他初中毕业之后便辍学外出打工。张士平进入了一家油棉工厂,最初的时候只是搬运工,每天十几个小时,却只能赚很少的钱。

但是在看到工厂经常不开工的局面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去全国各地收购大豆花生等原材料,从而提高了整个工厂的工作效率和收益。当时的政策是大锅饭,但是张士平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坚决提出按件计薪的制度,深受人们的欢迎,附近的工厂也争相学习。

工厂改制之后国家推崇市场经济,张士平感觉到了政策的倾向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于是他提出自己的方法,改变国有企业一直亏损的局面,不久之后张士平正式成为了这家油棉厂的老板。张士平的油棉厂进入棉纺织业后,当时一台织布机10万左右,他一共购买了近400台,加上其他支出,总共需要五六千万元。

这个规模在当时全国范围内都是少有的,按照张士平的想法是:无论做什么都要做这个行业的老大,这样才有话语权。在1985年,张士平因为在错误的时期做了正确的事情而被评为了全国商业劳动模范,并且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受国家总理的颁奖。

1998年,张士平的魏桥纺织厂收购了一家国有棉纺厂,之后的魏桥在张士平的领导下不断的扩张,很快便成为了本行业内的巨头之一。为了压缩生产的成本,张士平还力排众议,主张自己修建电厂,同时还一定程度上还满足了当地人们的用电需求。

有了发电厂之后为了充分利用,张士平正式挺进了铝业生产领域。随着多年的发展,如今魏桥每年的铝产业产量已经达到了620万吨。如今全世界范围内90%以上的苹果手机壳都是出自这里。

如今的魏桥规模雄厚,2018年魏桥在世界五百强上排名185名,集团营收已经超过500亿美元。但是张士平依旧坚持:即使拓展业务也只会是在长期以来魏桥的油棉纺织和铝业两大产业链上进行延伸,绝对不会进军火热的房地产行业等。

张士平最有名的就是对于员工的关怀,如今魏桥拥有超过15万名员工。如今张士平自己用着200元的老年机,却斥巨资为自己的员工修建5万套员工房,而且都是面积90平米以上的三居室,同时还配有医院、幼儿园和电视台等。按照他的说法是想让员工把这里当作真正的家.

PS:张士平从小棉油厂到如今的世界五百强,自己依旧节俭,却对员工关怀之至,为员工盖5万套房。但坚决不搞房地产的,他是真正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