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再曝“砍单”乌龙,退千元购物券息事宁人

双十一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各大品牌也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公布了优惠策略。在这些优惠策略中,营销君发现了一个近乎半折的“跳楼价甩卖”,国美将原价为11799元的索尼电视,给出6988元的特价优惠,短短几天就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前去买买买。

结果大部分消费者付款之后,国美却迟迟不发货,最后直接不认账,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们的订单以“拒收”的名义取消掉了。

◆◆◆◆◆

国美陷“砍单”风波

所谓“砍单”,是指消费者下单付款后,被电商平台单方面取消订单拒不发货的现象。

自这款“跳楼价”电视发布以来,已经有上百名消费者下单了,现在过去大半个月,电视却至始至终都没有发货,最后直接被平台取消掉了订单。

对此,国美对外回复是“标错价格”,他们将对每一个取消订单的顾客,补偿1000元无任何条件的购物抵用券。可是,消费者们似乎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处理方式,他们更希望国美能履行合约制度的承诺。

然而,营销君发现,在国美的平台制度里,在货物没有出库的情况下,订单被商家单方取消是不包含在合同保护的范围内,消费者完全拿商家没有办法。

这还不是国美发生的第一起“砍单”事件了。早在三年前,国美进行过一次彩电团购,当时的团购价为7499元(原价9499元),预估11月3日到货,但消费者在当日却收到国美通知:要求取消订单,理由是该商品“属于超卖,没有库存”。

◆◆◆◆◆

“砍单”成业界常态

电商在特定日期进行促销活动,是吸引人气的惯用手段,每逢遇上像双11这样的促销日,砍单事件就出现得更是频繁。

商家从砍单中获得的利益太多了,品牌曝光率、消费者个人信息等等。那么消费者面临砍单,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营销君发现,大部分的消费者在获得小额度的赔偿后,都选择不追究。有投诉的吗?当然有,但是成本太高,很多人还没有投诉成功,就因为程序繁复而放弃了。

营销君认为,这些砍单事件也并不全是电商平台的锅,它们更像是一个中介,把卖家和买家联系在一起,卖家砍单,全部由平台背锅,也不是一件完全公平的事。

可无论如何,频繁的砍单事件,只会给电商平台的行业口碑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每一次砍单事件都被平台后期的补偿给安抚下去了,但若频繁出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又怎么可能会对该平台产生信任感呢?

◆◆◆◆◆

品牌信誉比业绩更重要

砍单虽然已经成了电商平台的常态,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觉得这样的行为属于欺诈,而且也有损平台的品牌形象。

一个平台,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下去,其品牌信誉比什么都重要。

营销君有个朋友,曾经在飞猪上订飞机票,结果后来因为航班信息更改的问题,平台擅自把原本是下午两点的飞机改成了早上八点的飞机,而且就连航空公司都换掉了。接着她就开始办理退票换票,欣慰的是,平时退票都需要高额的手续费,而这次退票就免除了所有费用,在购买其他航班的时候,还给予了相应优惠。

曾有一名英国小伙意外收到一个来自亚马逊网上商城的快递包裹,包裹里有一个55英寸3D电视、一台电脑和其他一些商品,总价值5600美元。小伙发现自己从未下过该订单,他将此事告知亚马逊后,亚马逊竟然把这些东西送给了他,该消息甚至上了中国微博的热搜。

在平台商家擅自砍单后,如果平台能为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赔偿,将负面新闻转化成为平台宣传的案例,难道不是比获取短暂利益更好的营销手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