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建立的帝国-高通的 征程

艾文 雅各布1985年创立高通公司时52岁,当时,艾文向妻子期许,公司或许很快就能增长到100人。今天,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无线半导体供应商,员工总数3万人,每天出货手机芯片超过200万片,为全球众多科技巨头提供技术许可授权服务的产业巨擎。11月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它在2016财年营收236亿美元,净利润也超过57亿美元。

让我们从多个角度看高通的发展

一张图看高通10年

=======最初的转型 CDMA的胜利

高通其实是艾文 雅各布创立的第二家公司。艾文 雅各布本是麻省理工(MIT)、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教授。

最初6个月,几个创始人产生过多个让人无比激动的想法,其中一个就是CDMA(码分多址)技术。在无线通信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当时,他们就敏锐地意识到,CDMA不仅可以用于军用通信系统,也可以在民用无线通信,也就是蜂窝式系统中使用。

这是高通公司草创阶段的第一个重要选择。尽管现在回头来看正是CDMA帮助高通成就今天地位,但在移动电话尚未大规模普及的当时,这个决定其实十分艰难。

确定了方向之后,由于规模和资源的限制,他们从运输行业切入,用卫星通信技术来追踪卡车的位置,同时将数据传输到总部,1988年10月,高通签下第一份合同,公司终于有了收入,也有了向CDMA市场进行更大发展的可能。

不过,当时全球有些国家已经商用了基于TDMA的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GSM,高通形单影只。此后数年,业内大部分人都不看好CDMA,有的认为技术不行,有的认为技术开发时间太长,还有的认为技术成本太高,整个市场对CDMA均未抱太大期待。

艾文想出了一个办法:开发了一个演示系统,告诉业界怎么用CDMA技术解决那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它成为一个可行性方案,提供给行业。演示的地点从圣迭戈逐步扩大到纽约和美国其他城市。

艾文回忆,当时,“运营商都非常激动,因为在同样的频谱资源下,与原来的模拟信号相比,CDMA能支持的用户数可以达到10到20倍,优于当时其他技术。”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运营商很想用CDMA,他们需要推动一些手机公司来开发终端设备。

高通当时想了一个办法:把CDMA技术授权给终端厂商,这样就可以收取一部分的技术授权费,而这些技术授权费,又能使得高通继续投入技术的开发工作。 不过,当时应者寥寥。无奈之下,高通只能自己生产基于CDMA的“智能手机”。手机业务曾经一度占据高通超过60%营收份额。

到了1999年,全球已经开始进入了第三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布局。艾文开始意识到,CDMA要成功不能只是在美国,还要看全球市场。所以,他开始频繁访问重要国家,寻找市场机会。

期间,先后在香港、韩国部署了三个商用网络。但当时没有手机厂商愿意加入到CDMA手机生产阵营,所有的CDMA智能手机都是在圣迭戈研发和生产。手机厂商的顾虑是,高通是同业竞争对手,不会提供最新的芯片给到他们。

1999年,艾文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

自有手机业务,只提供芯片。这在当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毕竟60%的收入来自手机部门。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相当正确,这些技术才能快速地推向市场,能够被整个生态系统快速地使用。

所以,从2000年开始,高通整体专注在技术研发和向手机厂商提供芯片以及软件解决方案上,使手机厂商更快地把终端推向市场。这也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高通的业务模式。

======辉煌与挑战

2012年8月,高通市值达到1148亿美元,这也是高通历史上第一次超过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英特尔(24.73, -0.11, -0.44%)。后者的市值为1128亿美元,虽然只有20亿美元左右的差距,但是两年前,高通的市值仅仅是英特尔的一半。

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交易额为18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在中国销售2011万部iPhone 5S。其中,高通以超过一半的份额拔得头筹,是第二名苹果的3倍多。另一个芯片枭雄——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仅为高通的1/270。

高通历史上数次遭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反垄断调查,但大部分反垄断调查最终都因和解而告终,但是在2009年的韩国反垄断一事中,以高通支付2.08亿美元的罚单而宣告结束。

高通在申请专利和收购有核心专利的公司时从不犹豫。早在2005年,当世界上大多数芯片企业还在为3G时代的芯片研发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高通就已经开始布局4G市场,当年8月份,高通斥资6亿美元收购了Flarion技术公司,该公司拥有4G时代大量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高通的6亿美元不仅获得了这些技术和专利的使用权,还为自己减少了一个敌人。2011年1月6日,高通花费31亿美元收购了创锐讯公司,一家以无线与有线局域连接为主的创新技术公司;2012年6月18日,高通收购美国顶峰微电子公司,该公司能提供完美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这让高通LTE的芯片如虎添翼。

随着4G牌照的发放,高通的战略布局得到证实。

2013年,中国移动宣布启动4G终端采购,超过60%的产品采用了高通设计生产的芯片。在计划推出的4G手机产品中,三星、华为、中兴等均采用高通芯片。目前,国内和高通开展合作的4G LTE企业超过55家。

近年来,高通的许可证业务遭遇了营收及利润下滑,芯片业务也出现了增长缓慢的现象,来自联发科(Mediatek)等企业的竞争也使其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虽然高通的芯片驱动着全球多款最畅销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但作为一家市值1000亿美元的大公司,它的品牌在普通消费者中却没有太大影响力。这是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芯片,cpu等没概念 还停留在真八核,核心越多越厉害,这明显是不对的

然而在新时代,移动市场明显不是最有潜力的市场了

2014年,斯蒂芬·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接替保罗,成为高通的第三任首席执行官。

莫伦科夫和保罗面临着一个挑战:把公司的物联网战略变成现实,而不只是改造现在每天生产的芯片和传感器。2016年,高通公司宣布以470亿美元收购领先的汽车行业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这将使高通在移动、汽车、物联网、安全、射频和联网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高通公司正在不断拓展无线通信的边界,将世界带向无线网络,让万物互联时代更快到来。

=======移动端的芯片

先看看现在的高通

今天的所熟悉的骁龙家族主要由骁龙200/400/600/800四大系列组成,今年新增700系列,但三位数字不足说明清楚每款产品的不同,每个系列下由多款产品组成,要了解每款产品差别第一步是了解编号,知晓命名规则。

骁龙800 系列处理器的性能和功效极为出色,它不但扩展了互联计算的可能性,而且还帮助制造商打造领先的移动体验。骁龙800系列处理器为顶级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数字媒体适配器和平板电脑带来快如闪电的应用体验和网页浏览、炫美画面、突破性多媒体功能、随时随地的无缝通信和出色的电池续航能力。骁龙800系列目前分为821/820/810/808/805//801/800七款,骁龙800、801、805都基于Qualcomm自主的Krait架构,骁龙810使用64位ARM公版架构,骁龙820开始采用定制架构Kryo

骁龙600系列处理器采用节能低功耗(LP)28nm制程工艺;异步对称多处理(aSMP)动态CPU功耗控制,实现功耗优化的性能;动态GPU时钟和电压调节;集成Qualcomm快速充电1.0技术,与不采用快速充电技术的产品相比,终端的电池充电速度提升最高达40%。非常适合用于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以及嵌入式计算和汽车解决方案。

骁龙400系列处理器应用于大众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多用于中低端手机中,虽然没有如Qualcomm骁龙800般那样强悍的处理能力,但是Qualcomm公司已经逐渐把一些骁龙800的优秀基因传承到了400系列中,比如,该处理器有独立的调制解调器,支持4G网络,可实现如5频13模的网络制式覆盖。并且其具有的节能型LP处理以及动态GPU时钟和电压调节,让其在功耗控制方面更具备优势。

骁龙200 系列处理器是Qualcomm公司面向入门级市场所发布的一款采用了28nm制程技术的处理芯片。该芯片集成了双核和四核的Cortex A7 CPU, 以及Adreno 302图形处理芯片,该处理器支持TD-SCDMA和传输速率高达21Mbps的HSPA+,并且支持各种SIM卡模式,包括双卡双待、双卡双通,以及三卡三待,并且支持集成的lZat定位系统,可捕捉和播放720p高清视频。目前国内的多数厂商都采用该芯片用于旗下入门级产品,且均支持双SIM卡,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高通一直在寻求着下一个发展方向。和中国移动进行合作,为的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即将到来的LTE浪潮当中获利。他们掌握的无数专利也确保了智能手机厂商和网络供应商的“进贡”。在目前的移动处理器市场上,高通显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的骁龙系列芯片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已经被应用于数以百万计的智能手机当中。

自然 中低端市场是不可能被忽略的,高通强势入局,联发科不知所措。

2007年年末高通

高通还和HTC合作,为世界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2008年10月问世的T-Mobile G1——制作了处理芯片。虽然骁龙系列还兼顾了黑莓、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Phone设备,但它们真正的成功来自于Android平台。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大厂都采用了骁龙芯片,包括三星、索尼、LG、摩托罗拉等等。推出了骁龙芯片平台。该系列芯片也把手机的功能、性能和节能性带到了新的水平。

这第一款安卓手机让乔布斯措手不及【气急败坏】,一气之下把谷歌安卓和宏达电子HTC告上法庭

T-Mobile G1,这款机型直接让HTC品牌走向巅峰。出道即巅峰,HTC自那以后业绩连连攀升,曾经能够占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9.1%。也就是世界每100台智能手机,就有接近10台是HTC的。可以想象其辉煌程度。出货量巅峰达到4300万部。专业数据直接在美国击败了还处于最后巅峰的诺基亚。甚至可以和苹果对抗。

苹果的发怒也可以理解了

不过这也代表了高通的成功

我们来看看最早的高通芯片四个系列

骁龙S1是骁龙最早一代产品、也是时间跨度最长一个系列产品,始于2007终于2011年,达4年之久。最早MSM7225/7265采用ARM v6架构、单CPU核心设计,采用45nm制程,搭载了320MHz的Hexagon QDSP5,但并没有集成GPU,也就是没有Adreno。在2008年QSD8250/8260发布,采用了Scorpion核心(ARM v7架构),搭载了Adreno 200 GPU,采用了更新的、频率达到600MHz的Hexagon QDSP6,奠定了骁龙S2/3的基础形态。

骁龙S2骁龙S2是与骁龙S1并行推向市场的产品,主要由MSM8255/8655、MSM7230/7630和APQ8055构成。它们均采用了Scorpion CPU核心、Adreno 204 GPU、256MHz Hexagon QDSP5以及支持双通道333MHz LPDDR2内存,采用了更先进的45nm制程,功耗大幅度降低。

Android手机从骁龙S3开始进入双核+1080P时代,骁龙S3产品线非常短,仅有MSM8260/8660和APQ8060三个版本,三者差异在于网络制式,相同点是搭载了双核Scorpion CPU、Adreno 220 GPU和400MHz Hexagon QDSP6。骁龙S3与骁龙S2、骁龙S1构成了2010年、2011年间高通SoC高中低搭配

骁龙S4Play、Plus、Pro和Prime四个子系列骁龙S4庞大的产品线,Play下有双核MSM8225/8625和四核MSM8225/8625Q,采用45nm制程,CPU为Cortex-A5核心与Adreno 203 GPU; Plus迈入了28nm LP制程,采用双核Krait CPU、Adreno 205 GPU,支持720P/1080屏幕,双通道500MHz LPDDR2内存;Pro、Prime是高端产品,其中MSM8260/8660拥有双核Krait CPU、双核/四核Adreno 320;APQ8064拥有高性能四核心Krait CPU,MPQ8064是前者去除基带的版本。

在苹果发布首款64位处理芯片A7之后,高通给出了一些负面的评价,并称其为“营销噱头”,但他们随后也撤回了这些言论。不过很快的,高通自己也推出了具备64位支持的骁龙410处理器。不过那时和苹果的差距还不小

在回顾、了解高通骁龙发展史中不难发现,每当高通新一代骁龙问世,智能手机就跟随发展,无论是双核、1080P,还是4K视频、快速充电都离不开站在幕后“军火商”高通支持。高通晓龙的发展史,就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尤其是Android、Windows Phone手机的发展史。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