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明星才会被人肉,学会这几招保护你的网络隐私安全

根据近期腾讯社会研究中心、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下半年iOS应用获取的用户手机隐私权限比例相较于第一季度有所上升,达到81.9%,提高了12.6个百分点。这是个网络时代,如今的我们已离不开网络社交媒体。可我们自己的隐私却在敲打键盘的那一刻悄悄的没有了。再加上网络购物兴起后,一些无良商家、快递把你的地址、手机号等“卖”了出去,甚至引发了不少网络犯罪问题。

如今基本上只要在网上追踪一个人的痕迹,就可以勾勒出这个人的大概。也因此最近几年又火了“人肉”一词。

微博、QQ、微信,这些社交媒体现在已经不仅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黑客、骗子们寻找受害者的工具。他们使用社交媒体创建假账户,并传播病毒、恶意软件等危险链接。他们把你的真实信息放到网上贩卖。他们冒充你所知道的人向你要钱。他们收集你的私人细节来窃取你的身份……

以下是一些技巧,可帮助您在所有社交网络中保护隐私:

1. 首先请注意您分享的个人信息的数量。避免发布您的家庭住址、生日日期、单位信息,以及您的确切位置。

2. 定期检查您的社交媒体中的隐私设置是否完好。

3. 为所有社交媒体账号设置强大、独立的密码,并使用多种条件的身份验证。

4. 禁用位置信息共享。

5.清除自己照片的 EXIF 信息。

使用自己的手机、带有 GPS 功能的相机拍摄的照片均含有 EXIF 信息,EXIF 信息包含相机数据,拍摄数据,拍摄时间以及 GPS 坐标等等。分享含有 EXIF 信息的照片很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住址等敏感信息。

6. 尽量避免使用授权登录的方式来登录网站。

7. 警惕陌生人的讯息和加好友请求,不要点击你不知道的人发送的链接。

8. 阻止不信任的应用程序的安装。

9. 始终开启安全杀毒软件来保护您免收病毒、恶意软件的威胁。

10. 经常注意更新系统补丁。

双鸭山网警提醒

用户防止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一是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如安卓市场、应用宝等;二是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三是管理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了解软件权限行为,关闭不必要的授权;四是防范公共Wi-Fi,转账与支付时改用数据流量;五是通过“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三步骤,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

世上没有完美的防范个人隐私泄露的招数,最重要的还是在我们自身加强隐私权的意识,做到一定的防范,才能保证自己平稳的生活不受侵害。

延伸阅读

2017年3月通过的《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同年6月出台的《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从法的角度来规范数据隐私安全,保护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