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被看好,如今却是全球第三大云,阿里云到底经历了什么?

拉里佩奇曾说:“如果你刻意练习某件事超过10000小时,那么你就可以达到世界级。”

这世上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源自他们绝对的专注与坚持。此句话放在阿里云身上,也同样成立。

今天,已经叱咤国内云市场的大佬阿里云,曾经也是蹒跚学步的孩童,还跌跌撞撞经历过了无数困难,才成长为如今茁壮的模样。

看看阿里云“年轻时”的故事,或者你就能明白,什么叫做坚持。

2008年,淘宝迅猛崛起,阿里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于是他们就定下了目标:做云计算,做中国市场的拓荒者,并且要自主研发一套云计算大规模操作系统“飞天”。

就这样,一群有信念、有热血的人在北京一件简陋的办公室敲下了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工作条件是艰苦的,大夏天的没有空调,只能靠着冰块来降温。

更辛苦的是,“飞天”自研路上,他们太“孤独”了。在国内,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从0做起,技术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单单就阿里云的工程师,最难的时候80%都换了一轮。

这样跌跌撞撞地往前走,2010年,阿里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客户——阿里金融“牧羊犬”项目。

其实,那个时候,飞天仍然在搭建中,阿里云和阿里金融的合作可以说是“人肉云计算的巅峰时期”,当时还有很多如今听起来很心酸的梗,比如“分布式计算”也被调侃成解决“分步试”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容不得出任何错误,所有工程师需要日夜坚守。有一位工程师甚至用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的哭声设做了报警铃声。

即使双方都渐渐地稳定下来,但在这之后,阿里云仍然迎来了自己成长路上最艰难的时刻。

2010年前后,阿里云受到的质疑声非常大,内部很多关于“阿里云要被撤掉”的传闻层出不穷。而在外部,许多人都不认可云计算有未来。

最为夸张的是,是阿里集团召开高管会,其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听说马云要把阿里云撤掉,纷纷带上自己的技术负责人参会,准备马云一声令下,就争抢技术人才。

但马云的态度很坚决:“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这句话也堵住了所有的人嘴,让最困难时期的阿里云咬着牙挺了过来。

终于,他们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3年,阿里云正式推出服务器规模达到5000台的飞天操作系统,成为国内第一个独立研发拥有大规模通用计算平台的公司,至此真正解决了所有技术上的顾虑,开始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到如今,阿里云已经是全世界第三大朵云,而那些峥嵘岁月也成为了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光荣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