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最美法律服务人|胡丽雅:为社区矫正工作打上“扎实”和“专业”烙印

南粤最美法律服务人

★ 候选人★

胡丽雅

广州市天河区司法局

社区矫正工作科科长

2004年参加工作至今,胡丽雅在天河区司法局一干就是14个年头,多次被授予“普法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 “亚运会亚残运会个人三等奖”等荣誉称号。2012年6月起,胡丽雅成为区社区矫正工作科的负责人,凭借着80后敢拼敢冲的韧性和执着,有效遏制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成为社会平安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的守护神。

作风过硬,以忠诚履行使命

胡丽雅政治坚定,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她坚持秉公执法、依法用权、干净做事,自觉维护社区矫正工作者务实、进取和清廉的形象。她深入钻研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做到以法为绳,以法服众,以法育人。她带领全科工作人员,踏实耕耘,以作为赢地位,成为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主力军。2016年,她所带领的社区矫正工作科被广州市司法局记集体三等功。

爱岗敬业,把青春献给事业

胡丽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了让天河区社区矫正工作贴上“扎实”和“专业”这两个亮眼的标签,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遥想胡丽雅在担任社区矫正工作科负责人之初,为了尽快克服业务不熟悉的状况,她把加班作为常态,短短几个月就从岗位新兵蜕变为专业人才。

期间,她梳理和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健全了考核机制,强化监管手段和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以司法局与司法所的职责分工,编印了档案工作模板、工作指南和法律规定汇编等,使天河的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从百废待兴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飞跃。

敢于担当,用激情迎接挑战

胡丽雅是一名80后,年轻干部的热情、执着和拼搏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她看来,社区矫正就是直接面对罪犯和千差万别案例的工作,遇到难题是常态,不难反倒是例外。

一是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此路不通还有它法。

天河区有着近500名社区服刑人员,“任务重,人手不足”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代名词,在多番呼吁无果的情况下,胡丽雅另辟蹊径,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建立起天河区自强社工服务中心,连续6年为服刑人员提供司法社工服务,把司法社工培育为社区工作的得力助手,大大缓解人手不足的压力。为了使服刑人员监管到位,她又成为大胆吃螃蟹的人,在广东省率先引入电子手环替代定位手机,2015年为省内社区服刑人员首次佩戴上电子手环,实现了对社区服刑人员行踪的实时监控与约束。

二是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2014年,香港籍社区服刑人员刘某,因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过期而濒临无工作、无住所、无收入的窘况。为了帮助刘某摆脱困境,胡丽雅同志四处为其奔走。在得知通行证只能在香港办理、刘某又不得离境的情况后,她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积极向香港驻粤办、省司法厅、公安厅、市司法局等部门反映情况,经过一年多艰辛努力,终于促成了首例为香港人在大陆办理回乡证的案例,解决了刘某多年未决的“黑户”身份。当领到崭新的通行证时, 刘某无比激动向她送来了感谢信。

2015年,在面对“一无直接证据、二无证人证言、三是年代久远”的艰难取证情况下,胡丽雅同志抽丝剥茧,在历经材料的“三退三送”和为时80天的调查取证后,终于攻克难关,为第一类特赦罪犯陈某顺利办理了特赦报请工作。

当广东省唯一的一个符合第一类特赦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陈某被特赦的当天,98岁香港籍老人难掩心中激动,紧紧握住胡丽雅同志的手感叹道:“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您!如果不是你不辞劳苦,不言放弃,我这件事就办不下来了”。

2015年9月11日,胡丽雅所在的社区矫正科收到社区服刑罪犯陈某的特赦申请,他是天河区唯一1名也是全省唯一1名第一类(参加抗日战争)的特赦申报人员。因此,胡丽雅高度重视,当即要求科里的工作人员“被动、主动要一起动”,分头组织查证:一方面要求陈某及其家属迅速收集和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另一方面就陈某参加抗日团体的情况开展详细调查,主动查找、查证线索。

在收集到广东中联办出具的证明和陈某个人自述等证据材料后,胡丽雅专程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就陈某个案进行研究协调,寻求指引。

由于缺乏办理特赦案件的经验,对证据材料的认定、效力、完整性等把握不准,法院建议围绕陈某参加的抗日组织的性质、加入中国共产党情况、证人证言三个方向开展第二轮补充调查。胡丽雅翻查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向互联网和各大图书馆开展调查。终于在一个收藏网站上找到一本关键的图书:1988年出版的《青春进行曲:回忆香港虹虹歌咏团》,该书对陈某提及的抗战时期曾参加的虹虹歌咏团进行了详细描述,可以初步认定其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青年进步团体。

虽然找到了关键性的图书,但是现有的证据材料仍然无法直接证明陈某曾参加抗日组织,且虹虹歌咏团的性质仅以一书证明其法律效力不足,特赦评议未被通过。

在感受到其言谈中透露的无奈放弃之意时,想到他已98岁高龄,却因服刑无法回香港与家人团聚,胡丽雅心中非常不是滋味。

她决定重整旗鼓,开展第三次调查,誓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把工作做到位,做到无能为力为止。一是攻克虹虹歌咏团性质无法确定的难题。在不懈努力下,找到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期刊《广东党史》2004年05期中关于虹虹歌咏团的文字介绍,并与之前找到的《青春进行曲:回忆香港虹虹歌咏团》相互印证,确定了虹虹歌咏团为进步爱国抗日青年团体。二是攻克无证人证言的难题。在查找在生证人无望的时候,通过团市委、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和陈某儿子的协助下,找到了一名弥足珍贵的认识陈某且也参加过虹虹歌咏团的93岁证人陈阿姨,在调查个人档案和询问证言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份有力的证人证言材料。

在陈某重新补充证据的前提下,天河区司法局于11月23日召开了第二次报请特赦评审委员会,审议同意陈某的特赦申报。2015年12月4日,经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陈某被予以特赦,天河区社区服刑人员报请特赦工作终于画上了完整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