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种植牡丹的人被这三个“往往”害惨了!

第一次种植牡丹的人

往往种植的较浅

一是认识不够,二是为了省力气。种植过浅会导致生不好根,冬天苗子容易干枯甚至死亡,来年春天不易生出更多分支。


第一次种植牡丹的人

往往浇水较少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导致苗子来年生长不旺、甚至在中午阳光强烈时出现茎叶萎蔫、早晚茎叶又直立起来的状况,多是因为种植前,生产者接受的宣传和教育都是牡丹耐旱、怕涝。

但是耐旱是指牡丹种植成活且生长至少一年后才耐旱,因为这时牡丹已经生出足够多的毛细根,而且其肉质根发育得较为粗壮,储存了较多营养和水分。怕涝指的是积水不能超过3天,当天浇的大水,24小时内积水能够消失是没问题的。

第一次种植牡丹的人

往往不知管理

南方土壤湿度大、冬季温度高,生根周期长,根的生长量大。种植时,适当起垄并断根种植,这样生出的新根更适合南方土壤,而且起垄和断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根腐病的发生。

北方土壤干旱、冬季温度低,生根周期短,根的生长量小。越靠近北方越要平岔,让新生出的枝条适应北方寒冷多风的气候。



不要误解牡丹的耐贫瘠

很多人宣传的耐贫瘠,只是指在贫瘠土壤中可以存活,并不代表在贫瘠土地中可以高产。牡丹要想获得高产,需要较好的水肥条件,贫瘠土地会活下来,但产量很差。

不要误解牡丹的耐旱

牡丹种植成活,且自己的新根已经生出很多后,的确比较耐旱。但是在种植成活之前的1至2年,特别是第一年,牡丹自己的新根长出的还不是很多,主要依靠自身老根储存的营养和水分供应上部叶片的生长,此时耐旱能力差,需要经常浇水。苗龄小的牡丹抗旱能力弱,干旱时必须适度及时地补充灌溉。北方春旱少雨,一般春天都要浇水,而南方则视情况而定。

菏泽多禾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