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十强之“区块链+银行”:寻求自保的革命

区块链时代的到来,使得银行按照传统方式获利的方式被挑战,或者说去中心化目标之一就是打破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垄断,那么在审视本国区块链与银行的关系时,先看看国外银行与区块链是如何相爱相杀,正在走上革命“自保”之路。

策划 | 半夏

设计 | 曼曼

来源 | 起风财经

【区块链五十强——谁主导未来】

政策逐渐清晰,资本疯狂聚集。

人才跃跃欲试,企业虎视眈眈。

他们集结在区块链的风口上,导火线已经点燃。

老派巨头一定江河日下?

新兴企业靠什么坚守城墙?

谁循着传统一路奋战到现在,谁来自未来?

银行作为国家经济调节的杠杆,分管着资金的储蓄和分流,力争以一己之力支撑整个金融系统。而区块链盛行的时代,利用去中心化机构取代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声音越来越大。银行开始警觉,开始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寻求“自保”。

本文是起风财经“全球区块链50强”系列选题第三篇,在第一篇内容《全球五十强之中国企业有多强?》中涉及中国的银行,本文将梳理“全球区块链50强”国外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及应用情况。

《福布斯》发布的“全球上市公司区块链50强”榜单中,共有13家银行上榜,除去国内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4家银行外,还有9家外国银行。

区块链风口到来时,嗅觉敏锐的银行业率先展开了研究,抢占未来市场的主动权。“区块链+银行”将主要有以下七大应用场景:

1、跨国贸易。这项应用场景实例最多,包括跨境汇款、清算结算等。在进行传统的跨国贸易时,时间、地点和法律等限制都成为阻碍发展的问题,而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之下,原本的支付风险得以降低,交易的效率有所提高。

2、票据业务。区块链的数据上链可以完成信息共享的功能,以电子票据来替代纸质票据,保证了票据数据的真实性,还能最大程度避免产生票据的造假和重复使用现象。

3、身份认证。对客户的身份确认是银行提供信任保障的基础,身份信息上链可以帮助数据防伪存真。同时,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技术,身份上链依旧是安全的。但如何就信息共享达成共识,仍然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4、供应链融资。区块链为企业信用提供证明,无形中助力贸易生态系统数字化的形成,简化了交易过程。

5、智能证券。交易的双方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彼此达成约定,推进业务的自动执行。

6、扶贫。利用区块链设立扶贫基金平台,从上到下的基金下放都记录在链,将为贫困基金的顺利发放提供又一层保障。

7、数字货币。各国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不统一,数字货币是否用于全球交易还未可知。但已有央行开始研发本国的数字货币,委内瑞拉的石油币已经打响了第一枪。

摩根大通作为一家跨国金融机构,布局区块链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13年。经过两年多的技术积累,摩根大通成为R3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此后,摩根大通一直采用追寻区块链技术的战略,基于偏向技术的经营道路,也让摩根大通选择与R3联盟分道扬镳。

在其他银行刚刚开始布局区块链时,摩根大通早已开启了专属发展路线,从投资项目到研发平台,摩根大通样样都做的风生水起。

论在区块链领域活跃的程度,美国银行与摩根大通相比不遑多让。8月底,据《知识产权日报》发布的“2018年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行榜TOP100”榜单显示,美国银行目前已申请了53项区块链专利,是拥有区块链专利数量最多的银行。

但美国银行却一直将自己置于矛盾之中:一边对加密货币持开放态度,关注其发展状况;另一边却在禁止客户使用信用卡购买加密货币。

时代在发展,美国银行也在自保中寻求发展,着力于区块链专利的研究。在区块链技术还未成熟之时,美国银行恪守一贯的谨慎态度,不多做应用层面研究。区块链+金融一旦落地,美国银行的区块链专利将引人注目。

富国银行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拥有强大的实力和数据来源。以此为基石,在2015年底,R3联盟和Linux基金会均向富国银行伸出了橄榄枝。

从加入联盟链,到进行跨国贸易和投资项目,前瞻性目光让富国银行一直走在区块链布局的前端。但在2017年,富国银行似乎进入了沉寂期。在被曝出长期从事违法销售行为的丑闻后,富国银行陷入了持久的信任危机。直到今年的7月份,它转向美国银行学习,开始投身稳中有升的“区块链专利研究”当中。

2016年是法国巴黎银行区块链全面铺开的一年,它通过开展区块链黑客马拉松,吸引了大量目光。与此同时,巴黎银行开始大张旗鼓地准备区块链项目。

作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全球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巴黎银行拥有覆盖83个国家的庞大国际网络,但却选择了专攻“证券”和“基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已知探索私有链技术的银行机构,寻求自身发展成为法国巴黎银行的不二法门。

桑坦德银行是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银行,始建于19世纪,丰富的历史底蕴和长时间的经济积累,让桑坦德银行在区块链发展之路上显得底气十足。

2014年投资成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基金Santander Innoventures,为桑坦德银行打开了金融世界的新大门。

“全球第一个推出区块链跨国交易服务的国际银行”、“第一家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投资者投票的银行”、成立实验室……两个“第一”的名号和一系列新颖布局,足以说明桑坦德银行对于区块链布局的考究:不仅布局时间早,还极具创造性的思维。

加拿大皇家银行对于区块链的布局运用的是智者的眼光——谨慎且果断。在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更好的适应区块链技术时,只建立一部分区块链试验项目,而在有了把握之后,立刻扩大试验范围。

到目前为止,加拿大皇家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已包括转账支付、信用评级、专利申请等多个方面。

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占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内银行资产。它的一举一动不仅联结着广大用户的心,更是牵动着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以在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究上,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还是选择了稳健的发展道路:以加入联盟作为开端,并迅速在一年内找到发展方向,布局支付与基金等。晚入场并没有减缓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前进的步伐,在找对了方向之后,强者恒强。

作为第二批加入R3联盟的金融机构,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非常早,但发展的力度明显欠缺,仅仅停留在了测试的阶段。作为意大利最大的银行集团,它曾测试了包括贸易融资和数字身份认证在内的多项区块链实际应用。

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又被称为是西班牙对外银行,在开始布局区块链之前,曾就区块链监管作了全面研究,可见BBVA拥抱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后它在贷款领域引领行业潮流,成为全球第一家使用区块链技术发行企业贷款的银行。

“区块链+”理念的提出,对各领域都是挑战。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金融机构,银行在区块链世界里的布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加入基于共识的联盟链。基于联盟链的合作不会改变资产的所有权,只是将原有资产的形式加以改变,以寻求上链。

目前由分布式账本初创公司R3CEV主导的R3区块链联盟最为瞩目。自2015年9月R3联盟成立,目前9家外国银行中有8家加入到其中,未加入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也曾于2015年年底宣布计划加入该联盟。

其中,桑坦德银行、摩根大通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4月退出该联盟。

第二阶段是开展专业的区块链技术研究,申请区块链技术专利。这类研究学术性更浓,对于受众来说不易接受。美国银行作为拥有区块链专利最多的金融机构,也不免被吐槽“申请的区块链专利从根本上’毫无意义’”。

第三阶段是基于本身业务的需求而进行的区块链应用研究。这也是当前区块链+银行最值得关注的阶段。

纵观银行业,2015年R3联盟的成立,带起了区块链+银行的规模化发展浪潮;2016、2017更是成为银行业在区块链领域发展的元年。2018年,受到区块链寒冬期的影响,银行业对于区块链的布局进入了沉寂期。

互联网时代,银行以“被革命”的姿态入场,大量的柜台业务转移至网上,大量的人员被裁。被马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的豪言震慑过,这一次的区块链风口,银行巨头选择了主动革命。

完备的区块链技术加持,将为银行业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创新交易模式之路打上一针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