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在未来会被更多的公司重视

Facebook和Google控制了大部分数字广告费用的支出。Facebook的广告收入预计将增长32.1%,而客户在Google上的支出将增长14.8%。 总体而言,Google控制着美国数字广告市场的40.7%,其次是Facebook,占19.7%。只需查看移动广告支出,这些数字就会更大。 谷歌今年将占移动支出的32.4%,而Facebook产生24.6%的支出,这意味着两家公司共占移动广告支出的57%。

近期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 )、IBM 和埃森哲(Accenture)在内的咨询公司也开始介入企业的营销、数字转型等代理服务,纷纷收购营销公司。埃森哲也成立了 Accenture Digital,最近豪华游轮公司 Celebrity Cruises 指定埃森哲 Digital 部门作为他们的数字营销代理。

未来的营销一定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强调创意的极大化,另一方面强调数据的极大化。创意的作用在营销领域已经不必过分强调了,因为它早已被营销者所熟知,甚至有时候一谈到营销就容易联想到创意,企业也早已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但数据的重要性仍在被企业和营销者们低估,他们没有看到数据给企业在营销指导上的巨大潜力,甚至掩耳盗铃一般地置身事外,这势必要与当今正在发生的数据智能时代脱节。

过去我们做广告投放,收视率和购买率这两个数据无法打通,因为两个发生的环节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也就无法形成有效连接。但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甚至物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触网行为都被后台记录,并加以分析,所以这两块的数据越来越有结合在一起的趋势。以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那句广告圈的至理名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正在失去它的魔力。

营销者根据二者连接在一起的数据按照购买漏斗模型进行一一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得出投入产出比。

消费者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以前我们接触抽样和访谈做市场调研,获取一手调研数据,现在这招在数据智能时代俨然行不通了,因为消费者千人千面,每个人的消费习惯放大来看都不一样,笼统的数据收集对互联网已经不适用。这时,普查的方法要比抽查和访谈有效。但面对海量数据,靠人工根本不现实,只能借助技术。消费者所看到的每一支广告、每一篇文章,都能被后台的服务器记录,进而分析,得出偏好结论,下一次消费者再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呈现的内容仿佛是为自己定制的。这个数据量非常庞大,但很有价值。

消费者以前是模糊的,企业对他们并不了解,但借助数据,它开始变得立体和深刻起来,它像高清图像,开始被你熟悉,未来随着数据分析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在企业数据的后台可能是全息的,他们的每一步行动、甚至是表情和情绪反应都在被记录、被测量。

以前,4A公司们抱怨甲方的高管们不重视数字营销。但当甲方的高管们真正重视数字营销,4A公司却发现他们已经力不从心。

当阿迪达斯新任首席执行官卡斯帕·罗思德(Kasper Rorsted)宣布放弃电视广告转而发力电子商务, 他迫切需要的不是和他谈广告和赞助的创意总监,而是可以一起探讨“电子商务的Value Chain和IT架构”和“流程”和“数字化转型”的咨询师。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处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品牌,迫切需要乙方成为既懂创意又懂数据化运营的多面手。

Accenture Interactive的全球主管Brian Whipple认为,今天的品牌是由消费者的体验塑造的,这些体验散落在不同的平台上,有些相互关联,有些彼此独立。

为了把这些散落的体验串起来,企业需要把营销创意(Marketing/Creativity),商业(Business)以及数字化和科技(Digital/Technology)三个“世界”串联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的合力。

今天,Accenture Interactive在全球的设计和创意人才已经超过了36000人。2017年2月,这家出身“五大”会计事务所的咨询公司收购了德国数字营销公司SinnerSchrader来补强自己在消费者体验设计、电子商务和移动营销等三个领域的竞争力。

第一波互联网公司雇佣的是传统的广告公司和市场总监,2000年超级碗的广告有多一半来自硅谷,后来泡沫的时候几乎都倒闭了。马云2003年推广淘宝的时候,一开始也是用电视广告、纸媒和户外广告。

传统广告行业有一句名言:“我知道这条广告有50%是浪费的,但我永远不知道是哪50%”。逐渐地,大家发现互联网产品可以用新的方法来做,让工程师担纲,用产品迭代、AB测试这些思维来减少浪费,提高转化率,杜绝“自嗨广告”。国内管这个叫流量打法。慢慢大家都醒悟过来,开掉自己曾经的市场总监,招来替代他们的都是产品经理、产品运营和程序员了。

互联网产品的运营基本上符合AARRR模型,找到了一个好的获客模型(Acquisition),用各种办法提高激活(Activation),然后用产品矩阵来做留存(Retention)、活跃(Engagement)和好友推荐(Referral)。这一仗里,速度、执行力,极为重要。参看抖音和Muse,两家产品长得一模一样,单元数据(获客单价、时长留存)差几倍,一段时间以后用户数差上千倍。虽然抖音是抄袭的Muse,但是徒弟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