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表现不一 进口、国产甲醇价差再次扩大

究其根本,港口国产及进口货表现不一,价差拉大的主要原因多为供应表现不一,其中国产货有内地低价货流入补充,而进口货则在进口成本支撑下多维持倒挂状态,同时国际市场的高位亦导致中国甲醇进口量相对有限……

近期受各地套利窗口关闭及前期低价货物流入市场影响,国内甲醇市场均以降价回落为主,其中本周初西北指导价降至2500元/吨,而部分企业实际出货价格则降至2300元/吨,周降幅达200-250元/吨之多,且河南地区降至2630-2730元/吨,山西地区降至2470-2480元/吨低端。受此影响,内地与港口套利窗口再次开启,其中山西、河南地区货物车运至港口地区多集中2900-2930元/吨,继而导致国产现货出罐降至2930-2950元/吨。而与国产走跌不同的是,港口进口现货虽有回落,然整体回落空间有限,其中江苏进口货多集中3090-3100元/吨,华南地区进口货集中3150元/吨附近。

究其根本,港口国产及进口货表现不一,价差拉大的主要原因多为供应表现不一,其中国产货有内地低价货流入补充,而进口货则在进口成本支撑下多维持倒挂状态,同时国际市场的高位亦导致中国甲醇进口量相对有限,其中二季度月均进口量多在55万吨附近,而7月份进口量虽有增加,然多以伊朗货增量为主,非伊货量相对有限,且下半月整体到港仍较为有限。据数据跟踪,7月下旬(15-31日)华东地区甲醇进口量仅有20万吨附近,略少于预期量(部分船货推迟至8月份到港)。故进口量的相对有限,支撑港口月底纸货及现货维持高位商谈。

而在进口量到港相对有限的同时,目前港口地区整体现货库存量亦以低位为主,至稿前太仓地区仅有13.2万吨,较上周四(7月12日)仍有0.3万吨去库存,且部分货物以保税货物为主,实际可流通量较少。

故在目前进口货低库存及后续进口到港量有限支撑下,华东港口现货仍以相对坚挺为主,且与国产货价差扩大至150-200元/吨附近。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内地货降价后出货有所好转,部分流入港口终端下游,后续内地货下跌空间有限,不排除反弹可能,而在内地货走高支撑下预计港口进口现货或有再次走高至3100-3150元/吨附近可能,待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