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乌龙茶

乌龙茶是从明代朱元璋“罢龙团,改制散茶”,开始了制茶工艺不断变化发展而成的。历代茶农在长期的制茶实践中,逐渐摸索与总结了成熟的乌龙茶制作工艺:萎凋(晒青、晾青),发酵(碰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使乌龙茶的优异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最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传统工夫茶是品饮乌龙茶的最佳方式,极为重视茶叶、茶具、用水、用火和冲泡的技艺,可以充分科学地发挥乌龙茶蕴藏的色香韵味及其品赏。乌龙茶是潮州、闽南一带工夫茶地区最主要的消费品饮茶类,以潮州的乌龙茶,武夷山的岩茶、安溪的铁观音为主。

潮州的乌龙茶历史产茶区域以饶平县为主(凤凰镇原属于饶平管辖,1958年才划归潮安县),潮州乌龙茶以独特的自然花香和丰富多样的复杂香型而驰名海内外。潮州乌龙茶在清末至民国时期,主要外销到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方,少数内销当地和汕头、兴宁、梅州等县区。据《饶平茶业三百年》一书记载,清末饶平饶洋镇陈坑乡赤棠村詹广昌经营的西岩山乌龙茶最先销往泰国。二三十年代,1斤茶(相当于现在的0.75公斤)折合30斤大米,西岩、岭头的奇兰茶,每公斤折合120公斤大米。1954年开始,茶叶收归国家统购统销,私人不能进行茶叶的买卖,一直到1985年国家取消统购统销。从这些历史资料可以看到,1954年以前的茶叶大都外销,产量也不多,遗留到现在的极为少见,1954年至1985年时期的茶叶,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分配,凭证供应,基本是没有留存下来的。改革开放后,茶叶市场放开,茶叶才慢慢的流通起来。因此,潮州的陈年老茶,历史上存世量相当稀少。

笔者收藏的部分陈年潮州乌龙茶和茶叶罐:

清代潮州陶制茶叶罐

清末潮汕颜家锡制茶叶罐

民国时期揭阳和合招记茶庄锡茶叶罐,罐内还有些许陈年乌龙茶

锡茶叶罐

潮州当地土茶,看茶叶风化程度和品饮,判断这罐老茶应有百岁的年纪

五十年代饶平乌龙茶

五十年代饶平乌龙茶

七十年代饶平乌龙茶

九十年代岭头大叶奇兰

九十年代凤凰乌龙

九十年代凤凰单丛

九十年代凤凰单丛

九十年代岭头白叶单丛

七十年代陈年潮州乌龙茶茶汤

一九八三年凤凰野生红茵

茶叶放大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