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有服务站、村村有联络员!四川农信全面启动建设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

导读

农村金融机构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四川农信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服务“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8月21日,四川农信在雅安召开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及金融服务联络员建设推动会。按照“乡村有站点、村村有联络员”的目标,四川农信将在2022年实现乡村金融服务站(点)、金融服务联络员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实现“日常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的普惠金融工作目标,突破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作者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蔡 靓

农村金融机构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部署,如何应对一系列新要求和新机遇?

面对新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升级的金融服务需求,如何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面对大银行“下乡”、互联网金融“进村”的重重挑战,如何从日趋激烈的农村金融同业竞争中突出重围?

四川农信的答案是: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服务“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8月21日,四川农信在雅安召开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及金融服务联络员建设推动会,此举标志着四川农信便民金融服务点提档升级工作全面启动,为助力乡村振兴再添实实在在新举措。

↑图为会议现场。

“建设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及金融服务联络员机制,是四川农信金融服务网络体系在农村地区的重要落地支撑点,这是四川农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将普惠金融服务深植广大农村地区,提升农村客户享受金融服务‘获得感’的一项重要举措。”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理事长王挺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有助于四川农信发挥主力军银行(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作用,进一步把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织得更深更密,把农村金融阵地占得更稳更牢。

据悉,目前,四川农信已开办便民金融服务点3.7万个,乡镇覆盖率91%,惠及2000余万农户,发展金融服务联络员3.6万名,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升级而成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除了为村民提供原有的查询、取现、转账、贷款发放、还款等金融服务外,还将提供扫码支付、电卡充值、缴社保、缴税、缴交通违章罚款、挂号就医等生活类服务,同时,帮助村民在“蜀信e·惠生活”社区电商服务平台上代购生产、生活物资,帮助贫困地区农户代销种养殖农产品,拓展其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王挺向记者介绍,按照“乡村有站点、村村有联络员”的目标,四川农信将在2022年实现乡村金融服务站(点)、金融服务联络员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实现“日常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的普惠金融工作目标,突破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线上+线下:

打通“互联网+农村+金融”脉络

普惠金融服务全面升级

车子驶过雅安市名山区银木村宽敞的道路,两旁是翠绿清香的茶园。

雅安农商银行依托村委会建设的首家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就坐落于银木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外的公告牌上,记者看到了雅安农商银行解放分理处主任何光建的手机号码。

“村民不仅可以向服务站负责人咨询金融业务,有金融需求也可以给我们客户经理打电话。”何光建告诉记者,银木村有466户农户,目前已经有378户被雅安农商银行评为信用户,获得授信。贷款可以通过四川农信手机银行或服务站随用、随贷、随还,按天计息

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不仅能为村民提供查询、取现、转账、贷款发放、还款等基础金融服务,还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打通了“互联网+农村+金融”脉络。

“以前要到乡镇上才有银行网点,现在到家门口就能咨询和办理银行的业务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农产品、农家乐的信息放到网上去,农商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指导我们。”来办理业务的村民罗军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自从在四川农信的“蜀信e·惠生活”社区电商服务平台上发布了自家农家乐的餐饮、住宿信息,农家乐的生意一下“火”了。

↑图为位于银木村的四川农信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图为服务站内的“蜀信e·惠生活”特色农产品展示及快递代收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愈发多元化,有基础金融服务、有农业产业化、有适度规模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也有城乡一体化等不同的金融需求。”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理事长王挺表示,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既是对现有乡镇物理网点的有效整合优化,构建互为犄角、相互协同、功能互补的群落化管理的农村金融渠道体系

,也是实现汇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重要场所,将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在原便民金融服务点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大升级”,四川农信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将实现:

除了为村民提供原有的查询、取现、转账、贷款发放、还款等金融服务外,还将通过POS设备升级,提供扫码支付、电卡充值、缴社保、缴税、缴纳交通违章罚款、挂号就医等生活类服务,让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和便利的生活服务


帮助村民在“蜀信e·惠生活”社区电商服务平台上代购生产、生活物资,帮助贫困地区农户代销种养殖农产品,拓展其销售渠道,助农增收,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渠道,搭建起连接城乡的“金桥”。有条件的服务站(点)还能帮助村民收发快递,

解决农村物流只能配送到镇无法服务到村的难题;


通过开办“金融夜校”、摆放金融宣传展板、分发金融宣传折页等方式,持续向村民普及金融产品及相关金融知识


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等机构合作建设的服务站,还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送农技知识下乡,为村民讲讲致富经,同时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民政服务、司法援助等方便的政务服务。

以先行试点的雅安农信为例。雅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军介绍,目前雅安农信已经创新探索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与经营实体合作、脱贫攻坚合作等四种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模式

在纵向上,形成了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社四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在横向上,突出发挥雅安农信的带动和串联作用,共同发挥村一级的“扶贫+供销+电商+农村基层组织+农村经营实体”的平台功能,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无缝式综合服务。

行内+行外:

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力

银木村党支部书记彭启华的电话号码也印在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外的公告牌上,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雅安农商银行金融服务联络员。

“建设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及金融服务联络员机制,实质是‘金融代理制’,通过对农信系统的存量社会资源进行‘金融赋能’,调动当地‘人熟、地熟、情况熟’、责任心强、在本地有威望的人员,与农信系统内的工作人员一起,

汇聚‘行内+行外’的力量,共同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理事长王挺向《中华合作时报》记者介绍。

据悉,金融服务联络员作为四川农信服务“三农”的“轻骑兵”,是由四川农信委托乡镇政府或村(居)委会从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干部或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中选聘并向其计发报酬,助力四川农信存贷款、支付和电子银行等金融产品及电子商务服务的营销,协助贷款评级授信、贷后跟踪、贷款催收,服务站(点)设施设备清洁维护,金融知识宣传和受理金融业务咨询等,将四川农信“三农”金融服务触角有效延伸至村社的“毛细血管”

↑图为村民在四川农信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办理业务。

“金融服务联络员不仅要向村民介绍金融知识和农信社的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是成为农商行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共同推动形成诚实守信的信用文化。”彭启华还告诉记者,“雅安农商行推出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创新举措,切实推动了村里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乡村振兴进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雅安农商银行不仅加大对茶旅融合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还充分发挥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及金融服务联络员的作用,积极帮助其与“蜀信e·惠生活”社区电商服务平台对接,拓展销售渠道。首批最具地方特色和引领性的茶叶加工户、民宿酒店、旅游餐饮、农产品种养户已经入驻平台,并取得较好的收效。

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势头吸引了银木村的茶叶种植户小高。今年6月,家有5亩茶园的小高,从雅安农商银行申请了30万元贷款,开始打造集茶园观光、民宿和餐饮为一体的“茶园农家乐”。

“现在申请贷款太方便了,只需要到农商行网点面签一次,其他的手续,都能通过服务站办理。”小高憧憬着,今年“十一黄金周”自家的茶园农家乐正式开门营业时,再来服务站把餐饮和住宿都“挂”到“蜀信e·惠生活”平台上,吸引更多客人。

“农家乐名字都取好了,就叫‘高家大院’!”小高扬起眉毛,笑了。

放眼四川全省,四川农信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正帮助更多像罗军和小高一样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正助力更多像银木村一样的乡村,迈上乡村振兴的进程。

蔡 靓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副主编

农信发展的瞭望者 农信情怀的守望者

致力于挖掘最有价值的农村金融行业新闻

她的邮箱:818566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