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推出的新服务,有意思!

前段时间刷朋友圈,经常看到小伙伴发某个统一版式的分享。

刚开始以为跟以前那些微课一样,便直接跳过。

直到某天,不小心点开其中一个,咦,还有点不一样!

它是个小程序。

打开以后,一页页图片,配合老师的语音说明,很直观;如果自己对该页内容比较熟悉,则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页,很方便。

这款小程序叫「微软听听文档」,由微软中国 Office 365 团队研发。

01

操作逻辑

上传图片,植入语音,分享出去

直接在微信搜索里输入「微软听听文档」,即可看到这个小程序。

它有两个制作入口:如果有企业 Office 365 账号,可以「选择OneDrive 文档」;如果不是,则可以「选择手机内图片」。

选择后者后,操作逻辑就简单了:①先上传图片;②进行录音;③结束后直接分享给他人。

↑ 上传图片后录音

↑ 分享的两个模式

在分享时,它提供了两个模式:

①公开。他人看到文档后可以分享给其他人。

②私密。他人只可以通过你给的链接阅读和收听,但无法分享出去。

说实话,私密模式是最让我心动的部分。

为什么?

我们来看场景。

02

场景探索

社群分享,小型沟通,活动介绍

微信最大的好处在于方便,最坏的地方也是方便。

比如你看到一个好东西,一键转发给他人。但对于创作者来说,他可能并不希望内容被扩散。

比如对于很多做社群分享的老师,他的课程只希望给特定群体里的学员学习。

那么,私密分享便可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语音的表达,他人即使截图,也难以传递完整信息。

——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传播的针对性。

所以,基于此,个人想到了以下三个使用场景。

第一,社群分享。

在微信群里分享知识点,使用「私密」的方式传播,保证只有这个群里的朋友才看得到。

第二,小型沟通。

比如某人有些新鲜的想法,可以先把内容手绘出来,或对图片进行标注,然后添加语音,制成「听听文档」。如此,他人获得分享链接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修改。

这个特别适合于移动办公时,毕竟时间有限,也可以快速实现。

第三,活动介绍。

比如策划了一个活动,里面会涉及部分操作方法,可以将活动流程一一注明,并配合语音解说,他人能快速 Get 核心要点。

类似的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之类。

↑ 使用说明类

当然,如果觉得语音信息他人收获较难,还有一个解决方案:在图片上进行标注说明。类似的软件有很多,比如 「我的标记」,「Annotable」,或者「PPT」 。

↑ 我的标记

03

推荐一门课程

秋叶大叔《突破成长瓶颈》

如果觉得还不熟悉,可以收听一下下面这个微课,来自秋叶大叔。

它便是通过这个小程序制作完成。

↑ 识别二维码即可收听

在这个课程里,他分享了自己的几个经验,个人觉得非常有道理!

①参考高手做事。

对标是逻辑思维的基本逻辑之一。

毕竟大多数事情,他人已经完成甚至达到完美。那么我们在尝试新事务时,可以先查找前人的成功案例,拆解并思考,结合并运用,势必事半功倍。

例如写公众号,是否可以对标十万+的内容来组织逻辑。

②能力才是风口。

每天都会看到各种人,借助于平台实现财务自由。我们只观察到外界的推动力,但所有的事都是内外结合的产物。

那些真正借助风口的人,要么是早就在这个领域上深耕,要么拼命研究逻辑进行适配,最后才能飞得高,也飞得远。

③事物逻辑相通。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似乎做什么事都能成功。这背后的原因,来自于他们将既有的知识/能力与新的领域进行匹配。这包括了:

A.商业逻辑,例如如何快速找到痛点,对业务进行定位,把握核心资源,并进行财务测算。

B.情商管理,例如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

C.领导能力,例如如何向上向下沟通,如何让团队能拧成一股绳。

D.学习能力,例如面对新事物如何快速把握其内在的逻辑,找到相关的资源。

这些都是可以进行迁移的能力。

推荐大家听一下,时间不长,10 来分钟。

我是尾巴

最近很喜欢一句话:思路决定出路。

了解新工具,获取新信息,可以让自己跳出传统思维的桎梏,以更多元化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现有问题。

我想,这就是业余时间学习的乐趣。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