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翻车”,“外卖”或成其救命稻草

“滴滴事件”稍有退温,但各媒体还是在持续发酵此事,毕竟后续对于该平台的走向,大家都格外关注,目前有两个声音比较集中。

一:平台问题频出,无法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建议关闭。

二:不能因噎废食,新事物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况且也是为大家提供了便捷。

由“人”来提供服务的行业是很难标准化的,因为“人”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你很难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强如“海底捞”也出过负面新闻。因此“滴滴事件”平台多少有些冤,但这个“锅”是他们必须要背的,既然选择做平台,提供服务,那么出了事你必须要负责到底,否则便辜负亿万用户的信任。至于滴滴将会如何整改,我们拭目以待。总之,这一次他们将会非常艰难,前路堪忧。

关于它的未来走向,我个人认为很不乐观,就算活下来也是伤筋动骨,而且后续所有人包括监管层对他的要求会格外严格,讲到这里我突然间觉得,数月前他们开始布局外卖领域是多么明智的决定。那么外卖业务会成为滴滴的一根救命稻草吗?

目前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三千亿,外卖行业最近两年的增长率依然保持在20%左右。

看上去一片红海的外卖市场,其实还在快速扩张,虽然美团和饿了么已经形成了双龙会的局面,但其他玩家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最主要是能摸准如今外卖市场的三大核心。

第一、补贴烧钱时代彻底结束。

很明显,外卖市场已走向成熟,既然这样,烧钱补贴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且从动机来看,美团外卖、饿了么都希望回归到正常生意模式,获取营收和利润。因此我的判断是,外卖行业结束粗放式扩张,精细化运营、可持续增长才是新常态,相信未来大家会在物流配送服务、营销、商家赋能诸多商业模式上探索盈利之道。

第二、品质外卖时代全面到来。

前些年,外卖市场最重要的是培养用户习惯,就是让越来越多用户习惯于拿起手机叫外卖,让越来越多商户习惯于到外卖平台去提供服务。现在,这个习惯养成了,市场就要“从有到优”——电商、娱乐、内容、硬件、百货等行业无一不是如此。而且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的消费升级,餐饮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自然也要升级。因此,外卖接下来的竞争关键就是品质,给用户提供更有品质的外卖服务。外卖品质有几个概念:食品本身的品质、配送服务的品质、用户体验的品质,具体来说,商家要升级提供更优质、健康、多元和创新的食物,外卖平台要提供更安全、环保和及时的配送服务,同时在App智能推荐等功能体验上也要不断提升。

第三、技术将成为决胜关键。

今年美团已在朝阳大悦城内测无人配送车,预计在2019年实现片区规模化运营,2022年将实现全面规模化,无人配送不只是探索性布局。这个团队今年启动了大规模招聘,宣称要“用无人配送让服务触达世界每个角落”。而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的时候,其创始人张旭豪就曾说过,期待百度技术团队可以在无人配送领域有所斩获。

简单来说外卖核心三大块:健康的用户增长、全方位提升品质、更深层技术升级。从这三方面来看,滴滴只有在第一块稍有底蕴,但过去的客户都是打车时代留下来的,一旦全力发展外卖的话,这些人能习惯吗?如果再涉及到用户迁徙,那损失的量就更不可描述了。而另外两块对于滴滴来讲更是短时间不可达成的,跨界带来的阵痛和天然的劣势,需要时间慢慢去攻克。

因此,短时间我认为滴滴不可能全面转型外卖,打车业务也不会一夜间消失。前者是他们目前转型的正确方向,后者很难再维持现在的规模和水平。这次事件对其的打击将会十分深远,我们看到的都是惊天大负面,但每一个大负面背后都蕴藏着无数个小隐患,这些小隐患决定了滴滴在该业务层面无法达到更高的成就。而其外卖业务何时能形成规模,我想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经营公司如此,开店也是如此,就拿外卖来说吧,有的店每月几千单,有的店区区百十来单,这里面除了产品品类和品质自身的因素,外卖的运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前我们平台合作过一家专做外卖的品牌“慕玛披萨”,其好多门店单月外卖业绩都超过5000单,如此强大的外卖运营能力让人十分垂涎。

本周三,也就是9月5号的晚上8点钟,开店邦“创始人来了”邀请到“慕玛披萨”联合创始人顾叶挺,和我们现场分享慕玛披萨是如何运营外卖,每月单店超5000单的业绩是如何做成的等等。真真的干货满满,在这提前透露部分顾总分享的PPT,大家感受一下。别忘了9月5号晚上8点,准时收看顾总的线上公开课哦。

• END •

私信回复关键词:"社群"

加入开店邦创业社群,你将获得:

1、每周2一个优质开店项目

2、优质加盟项目答疑活动

3、立即赠送包含“大娘水饺”、"麦多馅饼"、"紫燕百味鸡"、"巴比馒头”等项目在内的共15份加盟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