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携手长安 其实宣告了阿里上汽“斑马模式”的破产

4月12日,腾讯公司与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签署智能网联汽车合资合作协议,正式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这条没有预兆,低调发布的消息,迅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腾讯和传统车企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之前腾讯与广汽的合作,只有战略合作,但不涉及资本层面。相比之下,这次腾讯和长安的动作,算是动了真格,这从小马哥与朱华荣——两家公司一把手的到场也可见一斑。

互联网公司与车企合资,腾讯并不是第一个。早在几年前,阿里就和上汽成立了合资公司斑马汽车,并共同研发出了专门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AliOS操作系统。搭载这一系统的荣威RX5,凭借“互联网汽车”的名号,如今月销已破3万辆。

据了解,此次合资公司的重要业务方向就是开发车联网操作系统,以及车联网内容服务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而搭载新公司车联网产品的车型,最快将在今年年内发布。

听上去和当年斑马做的事很像吧?正是因为如此,在很多人看来,腾讯和长安的合资,就是要再造一个“斑马”。

我们姑且认为长安是要和腾讯一起,再造一个“斑马”,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那就是,既然如此,长安为什么不直接用斑马的AliOS?一来人家那可是经过了市场检验,已经装车40万台的系统。二来长安和阿里集团旗下的高德地图一直合作密切,高德地图推出的互联网车载导航产品——高德地图车机版的两次大版本首发都在长安,牵手阿里这不是水到渠成的事么?

是因为有上汽的原因?这个理由说不通,因为AliOS早已不是上汽独享,而是平行开放给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和福特都已经宣布要用AliOS了。

说到这儿,又让人不由得想起另一个自主品牌车企的代表,也是和阿里旗下高德地图走得很近的车企——吉利。在一个月前,吉利发布了自研的GKUI吉客车载系统,同样没有选择近在咫尺的AliOS。

为什么?实际上,笔者在当时就分析过,AliOS的最大软肋,就在于阿里巴巴对生态的封闭,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户体验瓶颈。一位新兴造车企业的车联网系统负责人曾经告诉笔者,公司在认真评估后没有选择AliOS,就是因为不想被迫接受其背后的一整套生态。

举例来说,目前AliOS的导航服务是由高德提供,音乐服务是由虾米提供。对导航来说,高德基本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所以AliOS的导航体验不错,虾米的音乐体验则实在不敢恭维。而受限于互联网公司各自的生态系统壁垒,AliOS不可能出现微信、QQ音乐、爱奇艺、京东等应用,即使那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吉利不惜自己开发一套系统,把BAT三家都拉进来,给用户更多选择,也不愿意用AliOS提供的“全家桶”式服务。这是因为,如果与一家互联网巨头进行生态绑定,就不可能提供给用户最好的服务,因为无论是BAT哪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把最优秀的公司纳入麾下。

这正是AliOS的最大危机。虽然占据了市场的先发优势,但自我封闭将制约后续发展,从而逐渐将这种优势消耗殆尽。

长安选择与腾讯合作,而非阿里,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长安与腾讯的合作,双方对外传递的最明确的信号就是开放,这种开放不仅包括与AliOS类似的,对其他车企的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应用层、服务层合作伙伴的开放。

换句话说,长安与腾讯合作开发的这套系统,本质上更像吉利的GKUI,而不是AliOS。而从吉利到长安,两家自主品牌企业的选择,其实是给AliOS为代表的封闭生态体系敲响了警钟。

更大的问题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以及阿里生态体系里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几乎导致了AliOS不可能在这方面做出太多改变。

这就是腾讯的机会,也是所谓“去中心化赋能”的机会。

最后,我想起了一位媒体同行对于长安与腾讯合作的评价。他说,长安和很多家互联网公司都展开合作,可见这家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缺乏焦点。

然而我要说的是,如果一家车企只和一家互联网公司绑定生态,那并不代表它认定了方向,而只能说明它放弃了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而只是希望延续传统汽车业的供应商体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