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互联网收入超三成,小米已成互联网公司,雷军赢下十亿赌约

8年时间,小米从一家创业公司,逐渐成长为一间具有影响力的国民企业,再到今年成功在香港上市,一路走来除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创业奇迹",更多的还是小米自身的努力以及对用户的负责。

当然,当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关注的目光越来越多时,所受到的评判和质疑也会被放大。尤其是上市之时,小米就处于是否只是一家硬件公司,而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争议之中。直到现在,市场上依然有不少怀疑的眼光。

因此,8月22日,小米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各项业绩,收入结构的优化打消了所有人的"怀疑",证明了小米已然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那么,小米在收入结构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财报显示,2018年二季度,在小米手机业务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均强势增长的情况下,手机业务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在下降,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和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明显提高,达到总收入的31.7%。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和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的提高,证明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变现能力在增强。其中,MIUI一直是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核心,早已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流量引擎;而事实上,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未来战略是AI,或者严格来说是"IoT+AI"。

凭借着小米生态链的发展,小米IoT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而庞大的产品网络,使小米的IoT可以为AI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用户、流量和数据。使"IoT+AI"模式能够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增强产品竞争力,将继MIUI之后,成为小米互联网服务的又一重要流量来源,未来想象空间十分巨大。

显然,IoT和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快速增长,已然让小米成为互联网公司。仍然记得,2013年董明珠和雷军立下了"十亿赌约"。

今年期间将至。雷军的小米已从一间硬件公司转型成价值更高、潜力更大的互联网公司,相反董明珠的格力仍然在寻找传统企业转型的出路。显然,以现在的态势来看,雷军赢下十亿赌约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一直以来,小米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家只关注"性价比"的企业,但是从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以及智能AI技术的发展进程来看,小米更想成为一家科技创新的互联网公司。至少,他们现在往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