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大学生成艾滋病重灾区,引人深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性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高达70%以上,大学生卖淫、嫖娼的违法行为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至今为止,全国高校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在逐年增长增长。原本“艾滋病”、“象牙塔”这两个词之间毫无瓜葛,但如今却被急剧攀升的一系列调查数据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本该纯洁的“象牙塔也正逐渐沦为艾滋病传播与泛滥的重灾区。这一现象引人深思。

高校为何会沦为艾滋病重灾区?

高校原本是学习知识的一方净土,一片海洋,如今为何却成了艾滋病传播、泛滥的重灾区呢?其原因值得人们关注与重视。

首先,性观念开放,但性知识贫乏

据调查显示:2015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级进行摸底调查研究。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0.5%的学生崇尚性爱自由,有67.1%的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有近七成的学生接受婚前同居行为。

据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调查中显示:有50%的学生表示“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有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还有一部分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们认为,“偶然性的性行为是不会导致怀孕、安全套的作用也仅仅只是用于避孕”。这就表明大学生对于性认识是相对贫乏的,更缺乏一定的预防能力与措施,然而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其次,家庭、学校、社会对艾滋病教育宣传不到位

对于家庭而言,家长理应不该把性教育当做“难以启齿”的事情。事实上,在外有很多国家的性教育经验都是值得中国学习。例如,在荷兰父母、老师会在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开始进行性教育。然而,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更应该承担起普及孩子性知识的责任与义务。

对于高校而言,制定并开展性教育课程,也是预防艾滋病在高校蔓延的途径之一。在此之前其实已经有高校起步探索。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在1993年就已经首开性教育课程,而且是作为一门公选课一直存在至今。而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的态度,也从一开始时的羞羞答答,到发展至的科学对待,教室的“爆满”早已是这一节课的常态。

对于社会而言,应多增加性知识与艾滋病预防及传播等知识的社会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洁身自好,主动预防,让艾滋病远离人们。

最后,主动学习,洁身自好,让艾滋病与你零距离接触

永远不要认为艾滋病离你很远,许多感染艾滋的学生群体往往都是抱有这样的想法,最后才悔不当初。只有你洁身自好的保护自己,才能让艾滋病与你零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