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聊一聊现在的“恶搞文化”了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可以无成本复制和快速传输等特点使得通过网络的恶搞变得廉价而高效,在激起参与者兴趣的同时也导致花样层出不穷。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恶搞行为在网络快捷支付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更为及时、丰沛的经济支撑。这使得恶搞亚文化群体生产自身亚文化风格、亚文化资本的效率大大提升。在亚文化资本可以与外部经济资本充分转换的情况下,网络恶搞亚文化群体的自由与活力就得到了明显释放,这与伯明翰学派所面对的传统亚文化群体的面貌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多材料和更快传递

前网络时代的恶搞亚文化活动,经常以被成年群体发现、破坏以及对青年群体进行惩罚而告终。进入网络时代,青年人终于可以把恶搞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成年人既不擅长上网,也不会轻易阻止青年人上网(因为电脑是被当成学习工具向家长们介绍的),使得青年人被“赋予”了充分的自由。在网络上,他们通过论坛、QQ群、微信群等方式沟通,使得网络恶搞呈现了新面貌。

由于需要媒介技术和平台的支撑,基于视频的恶搞注定只能在互联网时代发生。淮秀帮则创作了《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经典伤不起》恶搞配音,在内地、台湾各大网站广泛流传,还上过湖南、浙江、福建等地的电视台。系列恶搞剧《万万没想到》更是在播出期间创下点击率单日过千万、24天破亿的记录,被誉为“2013网络第一神剧”。

网络恶搞视频往往一经出现就受到热烈追捧,使得这种亚文化发展态势蔚为壮观。新媒介环境下,亚文化群体可以自由获取、处理文化符号,对此可以进行简单分析:首先,网络时代(特别是宽带时代)使得个人传播大容量的视频节目成为可能,这是技术对内容的推动和解放。其次,网络社会是“视觉文化”占主体甚至霸权地位的时代,而在视觉文化之中,又是动画(视频)比静态的图片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这使得基于视频的恶搞行为特别受网民喜爱。再次,相对于文字符号来说,视频内容难以通过“关键词过滤”等方式进行把关,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另类亚文化观念的传播。最后,其他配套的网络技术文化的发展对网络恶搞视频亚文化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比如说,淘宝网的出现和繁荣,使得很多团队不再为找不到服装、道具发愁。优酷、爱奇艺等在线视频网站的发展,则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宣传平台。

更多金钱和更多活力

在信息层面获得自由的同时,还应当看到网络环境中出现的新型支付方式给亚文化群体带来了很有用的帮助。在前网络时代,青年群体试图进行一项需要花钱的恶搞活动时,往往会显得很困难。因为第一青年人没有钱;第二钱是实体的,如果青年人之间隔得比较远就不容易汇聚起来;第三即便钱汇聚起来了,想要购买的东西可能又不容易买到。

当进入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之间试图进行金钱转移就变得很方便了。这一点特别体现在2004年前后支付宝诞生,以及2013年微信支付诞生,当然与之相伴的条件还有智能手机的普及。在这些条件的联合推动下,青年亚文化群体需要筹集资金只需要公布一下支付宝账号,或者晒一下微信转账二维码就可以了。而当亚文化群体容易得到资金支持,就会多了坚持运行下去的支撑力。由网红“教授易小星”担任导演,网配红人“白客”担任主角的系列恶搞视频《万万没想到》团队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个团队在没有成名以前运行的非常艰苦,很多次来到了资金断绝,难以为继的边缘。但就是凭借着网络集资的便利性,从支持者那里得到了继续前行的资金。

自由和财富推动亚文化资本增值

亚文化资本概念是学者萨拉·桑顿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基础上提出的。桑顿认为“亚文化意识形态是一种手段,年轻人通过这种手段想象他们自己和其他社会群体,坚持他们的独特个性,确保他们不是芸芸众生里的无名之辈。”

桑顿“亚文化资本”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可以向经济资本转化:“人们认为最终使文化资本成为资本的条件是它可‘兑换’(convertibility)成经济资本。虽然亚文化资本可能不像文化资本转化成经济资本或金融报酬转化成文化资本那么容易,但是酷样也会产生各种职业和收入。”

显然,按照桑顿的逻辑,无论20世纪60~70年代的“光头仔”,还是21世纪的网络恶搞群体都拥有“亚文化资本”。但是时代条件不同,会不会导致亚文化资本在内容、生产方式、转化速度等指标上出现不同呢?我们先以《万万没想到》这样的网络恶搞视频剧组为例,他们可能具有的“亚文化资本”应当如下:

实物层面:即恶搞视频本身情节编排。(各种人设以及正邪价值观、结局等)

风格层面:透过恶搞视频传递的亚文化价值观,包括语言(口头禅、网络段子、脏话等)、动作(有标志性的手势、身体姿势)、发型服饰(各种故意违反常规的拼接)等。

认可层面:粉丝规模和支持力度,媒体评价,发展前景。

再按照同样方式,归纳一下比如“光头仔”群体的亚文化资本:

实物层面:他们的背带裤、马丁靴、平头短发

风格层面:他们崇尚阳刚之气(因此与阴柔的摩登族不和),热爱足球,捍卫本地纯洁性(并因此殴打外来移民)。

认可层面:缺乏媒体正面宣传,只有群体内部的认可。

根据历史认知,在这里可以归结的是,“光头仔”群体的“亚文化资本”处于一种虽然显性(即可以分辨)但是难以延续的状态。外部如政府、媒体的敌视,使得这种资本处于自生自灭,无法与外界经济资本转化来推动自身成长发展的环境。而反观《万万没想到》这样的网络恶搞视频团队,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的恶搞行为没有被政府取缔,也得到了媒体正面报道,因而也就赢得了经济资本的青睐——这一切使得他们以“风格”为核心的亚文化资本,可以在和经济资本的不断交换过程中,日益发展壮大。

从这一点也可以初步看出,在网络时代对研究青年亚文化与主文化之间关系的方法进行更新的必要性。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