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站上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潮头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下简称“国际生物城”)又迎来一个诺奖项目。5月16日,总投资额逾260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国际生物城。其中,诺贝尔奖得主科恩伯格教授领衔的科恩伯格创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所项目,将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创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平台,助推国际生物城进一步站上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潮头。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生物技术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占领全球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支撑。作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载体、主战场和主引擎,随着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国际生物城共引进项目109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如何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建设生物产业功能区?这不仅为回应生物产业发展难题,更是为回应当前全市“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重要命题——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际化产业新区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为目标,以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为重要路径,以建设生物产业功能区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国际生物城向注重产业生态培育转型,向建设创新资源转化高地转型,向“外引内培”转型,向比拼营商环境营造转型。

通过“4+1+1”体系 培育产业生态

◆ ◆

一座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在哪里?一场大型签约活动就能看出机遇。

5月16日, 天府新城会议中心,1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总投资额逾260亿元。签约的项目中,产业链项目10个,创新链项目4个,金融链项目3个,供应链项目1个。在品种方面,预计将产生12个一类新药临床批件、2个一类新药生产批件、9个国内首仿药临床批件、16个国内首仿药生产批件。

据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的落地,将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金融链,深入推进生物产业生态圈建设。

“在产业生态培育上,生物城通过产业链‘筑基’、供应链‘通路’、创新链‘赋能’、金融链‘助力’、国际社区‘融入’及专业配套体系‘催化’的‘4+1+1’体系,已搭建起一套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该负责人介绍,此外,生物城正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集成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生物城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科技转化能力成为指标 打造创新资源转化高地

◆ ◆

“在生物城落户的项目是以多肽的创新药以及多肽的大分子药物为主,以创新药研发为基础,逐渐建立生产线平台。我们的创新药现在已进入临床阶段,预计在未来三年内上市。”签约仪式上,北京卡威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利虔说。

在卡威生物以外,此次签约的4个创新链项目中,创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国际化标准的临床服务中心、全球生命健康产业资源评估交易中心等均属面向全球的创新服务平台,都将极大促进国内创新产业化进程。

“这260亿的投资预计可带来12个一类新药临床批件、2个一类新药生产批件、9个国内首仿药临床批件、16个国内首仿药生产批件以及3个面向全球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城已将创新资源、科技研发及转化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正努力打造创新资源转化高地。

通过“育兽”计划 培育本土“独角兽”

◆ ◆

为何选择落地成都?为何在成都投资?现场,签约企业家们侃侃而谈,其中提及最多的,是开放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力度大。

近日,一个包含重要服务信息的“水晶联络牌”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入驻企业中引起热议。“这上面有国际生物城对口联系领导的姓名、联系方式,还有对口联系部门、服务专员的详细信息,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快速找到‘对的人’。”毕晓普癌症研究所副所长潘涛收到联络牌后表示,这个联络牌很实用,国际生物城的服务一如既往地“给力”。

积极“外引”世界知名医药企业的同时,生物城目前正加大“内培”力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育兽”计划,生物城正努力培育本土“独角兽”。其中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进博士领衔的成都先导药业正打造从靶标筛选到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一站式的国际创新药物研发中心。

随着项目加快引进落地,生物城配套承载能力建设也在同步推进,首批对外展示实体已经形成;起步区总长13.5千米的14条道路已通车,园区路网已成规模。园区一期景观工程全面完工;总面积26万平方米的孵化园核心区已主体封顶,首批重点项目将于2018年6月正式入驻。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星级酒店、人才公寓、健身中心等将同步交付使用。生物城小学、幼儿园、社区治理中心、凤凰社区邻里中心等4个公建配套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培育产业生态、完善创新生态、构建政策生态、重构生活生态,随着“四个转型”的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打造,生物产业生态圈正加快构建、产业功能区持续完善,一张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生物城“试卷”正铺展开来。

企业声音

成都是绿叶 在国内投资最多的城市

“成都绿叶健康产业园是由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整合全球资源,布局在国内的首个集精准医疗、抗体药物生产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基地,总投资65亿元。”绿叶生命科学(成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德泉介绍。“得益于良好的生物产业基础,成都已经成为绿叶在国内投资最多的城市了。”

在成都布局 全球供应链服务平台

国药全球供应链服务平台是一个现代物流分销一体化的平台。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蔡买松表示,国药在成都布局这个全球供应链服务平台,旨在响应 “一带一路”,借助蓉欧快铁在成本、效率和运能等方面的优势,把从欧洲进口的药物运到成都来,更好地满足西部地区的用药需求。“成都具有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可以说,是一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选择。”

连接全球产业资源 落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火石创造是国内领先的医健创新创业大数据平台,我们拥有了全球100万+医健企业大数据。火石创造创始人、CEO杨红飞介绍,“除了本身的产业基础外,成都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出台的很多激励机制和措施,也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潜力。”杨红飞说,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无论是产业发展环境、人才集聚,还是政策支持都很不错。

这里将会成为 国内第三个大型生物药企聚集区

“我们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项目是多肽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以创新药研发为基础,我们将逐步建立自己的生产线平台。”北京卡威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利虔认为,这里人才集聚,产业配套、产业环境也很适合生物药企发展。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是继上海张江科学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之后国内第三个大型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区,它将成为前沿生物产业转移转化的核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