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没来,五年农场投资打水漂,何去何从?

2014年离开工作生活了15年的温州,返回安徽老家创办砀山县象耕树家庭农场,然而近五年投资几乎打水漂,今天在头条就来聊聊这投资是如何打的水漂。

农场位于安徽砀山黄河故道岸北1000米之内,建场初期约30亩果园,其中6亩老梨树园,15多亩即将淘汰的老黄桃树园。4亩多苹果园,2亩左右沟边抛荒地。

2015年我满怀豪情的进行了规划设计,并进行了实际投资:

一、投资2万左右,将父母耕种了40余年的6亩老皇冠梨园进行绿色有机改进,大量施用有机肥,停用化肥,停用赤霉素催熟(这个催熟药在早熟套袋梨上普遍施用),保持梨子梨子自然成熟在上市销售。

二、投资3万左右在农场内建设2间房子。

三、投资5万左右建设一个2亩左右的早熟桃大棚。

四、投资2万左右调整种植结构,推到老化老桃树,老苹果树,推平地沟。

从山东引进600棵优质石榴,从重庆引进300棵猕猴桃。

五、投资1万左右,将农场全部用铁丝栅栏围起来,建设一个简易鹅棚。

六、注册农场,商标,总费用1万左右。

治理土地

2016年的夏天露天的水果皇冠梨有收成,我在朋友圈做了大量的宣传,并订制了专用包装泡沫,因为我坚持不抹催熟药,并等待自然成熟在上市,梨子口感很好。 因为是第一年做这种不抹药测试,只做了一小部分梨园,产量并不多,朋友圈口碑相传很快,20天左右这种自然成熟的梨子销售一空,并有朋友要求预定下年的梨子。

然而正当我计划17年全部上这个梨子,并规划着如何进行网上宣传时,政府宣布砀山县黄河故道17年底开始治理,沿河两岸250米以内的果园全部征用。

给梨树施饼肥

梨子计划泡汤,尽管我们沿河的土地已经耕种了40多年,是从原村部集体分摊来的,但是与县水务局有争议,水务局说上面有文件,沿河250米的地是他们的。就这样我计划的绿色有机梨就这样夭折了。

发酵牛羊粪,翻地打坑,猕猴桃第一次载深了,死了三分之一,拔出重载苗势很弱 ,春天种下的石榴苗到秋末有的已经长到了2米多高,长势喜人。

秋季的石榴面长势很好

然而到了2017年春天,石榴苗大部分都没有再醒来,几乎全部冻死了,猕猴桃也仅三三两两的活了一小部分。

17年春天农场从山东引进了200只蛋鹅进行生态种养尝试,2018年初开始陆续产蛋,我订制了礼品包装和快递包装,在进行了大量宣传后,象耕树无腥味鹅蛋销路逐步打开。

可是春节过后,蛋鹅不知得了什么病,一周左右时间全部死完。有人说是受惊吓造成的,兽医说平时一定要加抗生素。总之这批鹅也注定要亏了。

几年下来,仅有早熟大棚桃每年能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收益。

冬天的果园

五年过去了,如果你问我现在的感悟有哪些?这几年种植水果有什么得与失?

我想先说三个对我影响最深的点来谈感悟。

第一个,现在农业管理,尤其是果树种植需要扎实的技术支撑,什么样地形地势,什么样的土质,选择什么样的品种都需要慎重选取。树形如何定势,花前花后如何施肥,施什么肥,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失败都可能导致你全年无收。

第二点,不要迷信各种所谓的政府扶持。在农村,如果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政府是没有人来主动帮你开山劈路的,你跑断腿都没有用的,但是如果你自己做的很好,有规模,有名气了,自然有人会来“帮你出谋划策”的。所以一切都是靠你自己的,不要指望任何人。

第三点,纯天然绿色自然成熟的蔬菜瓜果不仅是城里人想要的,农村人也想要

。哪些蔬菜水果是用来卖的,哪些是留给家人自己吃的,已经有了明显的界限。

今天先写到这,请头条的朋友帮我分析一下我下一步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