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和传统工科有什么差别?就业和薪酬有什么竞争力?

文|刘冷丝

栏目|丝说大学专业和就业

很多人在网上发文预测未来的专业就业、底薪等等,很多都是不靠谱的。因为,任何一个新兴的专业和行业,必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政府部门倡导的必然趋势。

这三位大佬站在一起为了云计算

今年由教育部牵头制定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列出了制造业加上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这就是比较靠谱的。这份预测有很强的政策指导作用,即包含这几个大类的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领域的新兴专业。

这样的新兴专业或者说领域与目前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相匹配的是这样的:电子技术类、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专业。

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新工科”的概念范畴。

那么,国家对未来这些新兴的工科人才有什么新的要求呢?

儿童机器人和基因工程研究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具体来说,新兴的工科人才需要具备三大素质和特点:一是他们不仅要在某一学科上研究精深,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二是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应对未来发展出现的新难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三是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表现优秀,还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知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

这样的要求有点高吧?

这位男生毕业于清华核技术专业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再具体一点来看看,未来哪些大学专业和社会就业的行业将会有好的起点,以及较高的薪酬?

计算机科学占据了三大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生物与医学类的有基因工程;工业制造类的有核技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类。这些未来急需的高端人才,其实类别并不多,也就7大类型。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缺人才”是永远的,不只发生在现在,还会发生在未来,关键是你能否识时务者为俊杰?

机械战警剧照,演绎未来机械制造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

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

各位学霸宝宝们,看好你的专业,好好努力,未来一定是你们的。当然啰,也是大家的!

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