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核方式让大学生“满意”未必是好事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84所高校587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7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任课教师会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79.7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所修课程设置了期中考核,对期末考核方式表示满意的受访大学生占89.61%。

从调查结果看,高校目前的考核方式是得到学生认可的,高校甚至可以用这样的调查结果来回应舆论的质疑——谁说大学考核方式不合理、要求不严,大学生自己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然而,学生如此评教其实并不靠谱,大学生对大学考核方式满意,不表明大学的考核方式就合理,以及这样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于大学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重视教师专业同行评价,而不是学生评价,大学考核学生引入过程评价是改革的方向,但引入过程评价不能只有形式,还要强化质量意识。

学生评教是我国高校近年来采取的一种评价教师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从受教育者、消费者角度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其假定的前提是,每个学生都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都希望从老师的教学中获得进步,然而,这个假定前提并非一定成立。不排除有不少学生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是想轻轻松松获得大学的文凭,如果由后面这部分学生来评价教师,那些平时要求不严、考核要求不高的教师就会是特别“受欢迎”的好老师。我国高校近年来出现“水课”,指的就是给学生放水的课程,而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很多,教师得到的评价也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