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水乡湿地郜台,昔日灾窝,今日宝地

郜台乡位于阜南县域南部,淮河中游北岸,地处蒙洼蓄洪库最下游,东临颍上县,南与霍邱县及“小上海”三河尖隔河相望,属“两省四县”交接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6.07万人,56个自然村庄,216个村民组,6.3万亩耕地。全乡境内资源丰富,拥有可利用水资源2万亩,蒙、淮堤外天然草场2万亩。

电影《王家坝》中迁移灾民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郜台乡地理位置特殊,旱地、水田、湿地、滩涂地、分洪道、蓄洪库、堤坝并存,低洼地较多,加上年降水分布不均,汛期降水约占全年的55%,自然灾害频繁,极端天气发生较频繁,常常受到旱涝灾害侵袭,“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无雨的时节,淮河濛洼行蓄洪区黄绿相间,纵横阡陌中,羊群点缀其间;放眼望去,高起的庄台上幢幢小楼依势而建,倒映在庄台边的水面,在微风中时隐时现。但每当洪水肆虐之际,为保中下游平安,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的王家坝就会开闸蓄洪,自1954年以来已先后15次蓄洪,地处最下游的郜台乡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家园变河泽,良田成汪洋之时,约30米高、面积大大小小的庄台便成了这里百姓生活的天与地。这些庄台逃不开洪水肆虐的命运,可是却逃开了与苦难并肩的不幸过去。即便明知道有颗粒无收的可能,但这里的良田没有荒废、当地百姓没有怨言,他们依然用勤劳和智慧,向着幸福生活打拼。几代人的奉献、坚守、不屈与乐观,传承着“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

万亩藕塘基地

蒙堤天然草场上吃草的牛羊

濛马河皖西大白鹅养殖基地

蒙河麻鸭养殖基地

杞柳种植基地

濛马河水产精养-网箱养鱼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近年来,郜台乡重整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念,变水害为水利,依托优质的水草资源,大力发展水产、水禽养殖和水生作物种植。按照市、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总体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郜台实际,本着“优质、高效、规模”的原则,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打造以水生作物种植、水产(水禽)养殖、水产(水禽)加工为主“三水”经济,壮大郜台柳编、郜台板鸭“两大产业”,打造郜台柳编、郜台板鸭、郜台鱼“三大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消除发展短板,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把“郜台洼地”打造成“民生高地”。

老淮河余坝子段风景

马家湖草场风景赏

曹台退水闸风景赏

外湖风景赏

四里湖夕阳风景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郜台乡自然风光优美,适应性农业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子白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已经成为郜台乡当前的真实写照。结合阜南县旅游发展规划,郜台乡将发挥作为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的独特优势,以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为主体,开展、完善湿地保护、恢复和修复工程,规划建设四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庄台”,发展生态旅游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产业,配套旅游观光休闲和接待设施,形成集湿地科研、监测和宣教于一体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以及人与生物和谐相处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