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新农村建设,为何这里的农民不乐意了?答案竟然是这样

在安徽阜南淮河中上游,有一块叫做蒙洼蓄洪区的地方。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最频繁的蓄洪区之一,从1952年建成到2007年的55个年度内,共完成蓄洪任务15次,为保障淮河流域防洪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由此产生了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坝精神”。

同样是新农村建设,为何这里的农民不乐意了?答案竟然是这样

这里居住着15.4人口,传统农业种植是这里的主要经济收入。由于地势较洼,水患灾害频发。15.4万人不得挤在地势较高的庄台上,庄台是用大量土方堆积夯实的平台,全区域内共有这种庄台131个,宛如一颗颗灿烂的珍珠点缀在淮河两岸。由于人多庄台面积小,人均居住面积极小,路窄、屋破、人穷,环境脏乱差,是这里的典型特征。

2008年伊始,阜南县投入8个多亿对庄台的居住环境进行全面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五化”整治,实施“一条文明路、一个小广场、一口干净塘、一块文化墙”“四个一”建设。部分庄台上的密集住宅将会拆迁。

同样是新农村建设,为何这里的农民不乐意了?答案竟然是这样

但是,部分农民朋友却不愿意迁到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中。为什么呢?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解释:1.因为故土难迁,很多人,尤其年纪大的老人留恋这个生育养育的故土,不舍离开;2.迁出地离自己的承包耕地较远,不利于农业种植;3.庄台整治后,环境、交通等设施的改善,生活更加便捷;4.部分拆迁户对拆迁赔偿问题持有异议;5.除了耕地,经济产业门类不齐全,就业岗位不足。

好在,当地对以上问题逐

同样是新农村建设,为何这里的农民不乐意了?答案竟然是这样

一指定了解决方案,包括加大土地流转、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适应性农业、柳编产业等一系列措施,助力庄台农民攻坚脱贫。祝福他们的明天越过越红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