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打造萬元神機爲吃雞,各種光汙染晃到你眼暈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一個段子:我們家一直用不起煤油燈,自從我用了XX RGB設備之後(這裡可以是內存、主板、機箱、散熱器等一切發光設備),從此再也不用點煤油燈了。

一、一切從一堆散件開始

這次裝機,除了內存是現有的外,其他都是新入。話說本人之前攢了很多內存,最多時有(16X8G)+(6X4G),但覺得用不上,把好多都以200元一條福利群友了。。。。。。所幸還給自己留了8條。

CPU,剛上市時某東盒裝3299,立即被秒,接著3499。。。。。現在是3999。。。。。我還是去某寶看看散片吧。

還好有個壕友幫我從特殊渠道搞到了QS版的,價格更實惠。不過個人不建議普通玩家用ES和QS,畢竟有時候有BUG,嫌盒裝貴,某寶散片2899,也算不錯了,一般都有一年店保。

下圖是8700K和上一代的7700K對比圖,從頂蓋來看,樣子沒啥區別。

背部區別也不大,畢竟都是1151針腳(但是Z270和Z370不能通用),就是電容略有點區別。

主板選用了微星 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該主板各方面較為均衡,供電做工也算紮實,另有RGB光汙染,納美音效以及intel 8265NGW無線網卡,可玩性較強。

附件很豐富,除了常規的線材、說明書、驅動碟外,還有PCIEX1無線網卡、SLI橋、WiFi天線等配件。

主板採用十項供電,足以應付六核心8700K的供電需求。左側的散熱片設有RGB燈效裝置。

CPU插槽還是1151針,但並不兼容上一代的7700K等CPU。

金屬裝甲內存插槽,可防止某些大力出奇跡的玩家,也能屏蔽一些電磁干擾,增強穩定性。內存頻率最高可支持到DDR4 4000+(OC)。當然,在這個內存飛漲的年代,有2400用都不錯了,大家還是期待國產內存顆粒量產吧。

另外主板這個位置的背部邊緣地帶設有RGB燈效裝置。

PCH散熱片也支持RGB燈效。

主板共有6個SATA 6Gb接口,還有兩組USB3.0前置接口。

PCIE區域一覽,除了三條PCIE X16插槽和3條PCIE X1插槽外,還有兩組M.2接口。

另外請無視空著的電池,因為快遞給我摳掉了,我是裝完機才發現沒電池的,最後又找了個給裝上了。

微星的AUDIO BOOST音皇技術,支持納美音效,據說其定位感較強,非常適合吃雞這種射擊類遊戲。

RGB插針,支持MSI的Mystic Light燈效,不過考慮到目前RGB設備太多,個人覺得一組還是不夠用。

前置接口也很豐富,除了常規接口外,還有USB3.1 TYPE C接口和HDMI、DP視頻接口。

自帶的無線網卡,採用了Intel 8265NGW網絡芯片,採用Intel第四代802.11ac技術,支持MU-MIMO技術,能夠有效降低遊戲延遲。

SSD採用建興 T11 512G M.2 NVMe版,SSD雖然近期也漲價了,但比起內存還不算黑,再加上最近雙十一,優惠券用下來還算可以。

建興T11的外包裝為白色,走的簡約風格。

包裝盒背面。

內部也十分簡單,附件有說明書、螺絲刀、螺絲等。

SSD採用了紅色散熱片,看起來挺喜慶。

翻過來一看,居然是2242規格的,這玩意其實最適合筆記本,尤其是超薄本,當然,放到臺式機上也是沒有問題的。

這麼看,有點像無線網卡。

SSD採用群聯5008主控,東芝原廠TLC 高性能顆粒,走PCIE3.0x2通道。

內存,之前剩下的2套金士頓Predator DDR4 3333,還好沒手賤出掉,要不然現在就要哭死了。

在這個單條內存900+元的時代,有4條內存排開,是多麼闊綽的一種趕腳!

顯卡,微星的GTX1080 GAMINGX,俗稱紅龍。

盒子背面。

經典的紅龍造型,顏值和散熱效果都不錯。

背部有金屬背板。

視頻接口較為豐富,無論是多屏還是玩VR,都夠用了。

這裡是RGB燈。

8+6PIN輔助供電接口。

電源,直接XFX 1000W XTI鈦金電源走起,買這個主要是為接下來上X299或者X399做打算,畢竟聽說X299平臺光CPU超頻都有可能達到1000W。該電源購買時某東有贈送官方模組線的活動,僅限前一百名,本人趕上了。

為了節約篇幅,各種盒子就放一起了。

其實原裝模組線也很紮實,不過有點偏硬,正好贈送了鍍銀線,那就用好理線的吧。

電源的正面,可以看出採用14CM大風扇散熱。

電源通過80PLUS 鈦金牌認證,算是目前最高省電級別了,第一次用1000W的鈦金電源,還是有點小激動的。

特寫一張,其中12V就達到了996W,貌似虛擬幣行情好的時候,用來挖礦也不錯。

側面的LOGO顏值也不錯。

模組接口非常多。

散熱柵欄和開關,這裡有兩個開關,一個是AC電源開關,一個是Hybrid Fan開關,別看這個單詞很唬人,其實說穿了就是打開Hybrid Fan開關後,風扇在低負載時停轉,噪音會更低。

接著看送的線材,其實這套線材本人之前也用過,品質還是不錯的。

盒子裡除了線材外,還送了個黑色收納袋。

將線材都插到電源上,看起來很壯觀。

這套線材能插滿XTR系列的電源,但面對模組接口更多的XTi系列,卻還空了兩個接口。

接著是散熱器,既然玩RGB,那就玩全套,型號為酷冷至尊 冰神240RGB。

背面的多國語言文字說明。

內部包裝方式。

附件一覽。

自帶的兩把RGB風扇,

自帶的RGB控制器。

散熱器主體是這樣的。

冷排的做工還不錯。

大面積純銅冷頭,其實更適合X299、X399平臺的CPU。

機箱為酷冷至尊 MasterCase H500P,以前酷冷機箱給人的感覺是黑粗硬,沒想到這個機箱的RGB玩的非常6。

機箱採用全面積鋼化玻璃側透,內部硬件一覽無餘。前置面板採用聚碳酸脂材質,透光性較高,所以才不會浪費前置的兩把200mmRGB靜音風扇,這兩把風扇,採用通用RGB接口,支持幾大主板廠家的RGB接口(其實大多數就是叫法不同,接口都是統一的RGB 5050)。另外,由於前置部位採用聚碳酸脂材質面板,所以前部採用了立體進風口,當然,進風口都是有防塵網的。

前置I/O接口較為豐富,支持雙USB2.0、雙USB3.0以及音頻接口等,滿足各種設備需求。

側板鎖釦貌似拋棄了以前的鑰匙,直接用硬幣就能打開,避免鑰匙丟失的尷尬。

內部結構一覽,內部好多組件都採用模組化架構,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單獨增減。

背部的理線鎧甲倒是比較人性化,說實話,這次裝機,線材真的很亂,有了這玩意,直接一蓋,再亂也看不見了。

要玩吃雞這種射擊類遊戲,耳機也是很重要的,採用了HyperX黑影S電競耳機,採用杜比7.1環繞聲技術,玩吃雞正好。

耳機採用線控器、麥克風分離式設計,用起來倒是比較方便。

USB線控器支持對麥克風和耳機進行單獨調節。

LOGO特寫。

接上麥克風就是這個樣子。

耳機的記憶棉耳罩舒適度不錯,玩吃雞長時間佩戴還能接受。

頭帶採用鋼架結構支撐。

二、艱苦卓絕的裝機過程

此次裝機,其實難點不在安裝配件部分,畢竟都老司機了,輕車熟路。

難點在這裡,除了常規的電源線,前置插針接線,還額外接了7個RGB設備,分別是,冷排風扇X2、冷頭X1、前置20cm大風扇X2、後置12cm風扇X1(本人額外加裝)、底部RGB燈帶X1(本人額外加裝),本人為了把這些燈光點亮,光轉接線就用了3條,最後線材真的是亂如麻。

還好有這個鐵罩子,蓋住之後,整個世界都清淨了。

過程還是略去吧,直接看成品。

蓋好玻璃側板。

整套裝備都齊活了。

開機後,貌似真的不用開燈了。

微星的Mystic Light燈效,精華都在這個軟件裡,閃爍方式,顏色,都可以調。

然後就調出了各種顏色的光汙染效果,目測一大波段子手正在趕來。。。。。

三、機器性能高很重要,不過吃雞的姿(ji)勢(shu)更重要

機器到手,習慣性跑個分為敬,CPU-Z自帶軟件的跑分,8700K已經超過7700K 50%了。

國際象棋,默頻就能跑23587分,以前X99平臺超冒煙才是這個分數。

CINEBENCH R15,1407cb。

建興T11作為一款NVMe SSD,性能還算不錯,AS SSD Benchmark達到了2232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達到了7602.98分,屬於較高水準。

MSI的 GAMING LAN MANAGER軟件可對網絡進行優先級設置,尤其遊戲和迅雷同時進行時,可將遊戲設置為較高級別,這樣既不影響遊戲的流暢,還能同時下載資源。

順便試試無線網卡的速度,從NAS往主機複製電影,路由器距離主機5米,速度如下。

接著試試機器的遊戲性能,3Dmark FS檔為19680分,很吉利的數字。

再來個VR測試,11646分。

接著吃雞走起,兒子剛考完中期試,得了個第一名,就獎勵他玩兩把吧。

特效設置,全部拉到最高。不過據說吃雞特效開低,能看到藏在草叢裡的人,究竟要畫質還是要遊戲,還真難取捨啊!

聽音辨位在吃雞裡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果斷開啟納美音效。

聲音追蹤器開啟後,遊戲裡會出現一個小圖標。

納美音效+黑影S耳機,對腳步聲和槍聲的判斷還是不錯的,剩下的,就要看技術和運氣了。

下圖中的紅圈圖標就是納美音效開啟後的樣子。

安全區已經縮小到第三輪了,好緊張。。。。。。。

哎,不說戰績了,剛開始,沒經驗,戰績還不如兒子。兒子一通亂衝,居然能撐到第四圈,我才撐到第三圈,最終也沒吃到雞,慢慢練吧。。。。。

還是跑個分吧,讓大家對吃雞的資源消耗有個瞭解,下圖為1080P和1440P兩檔,特效全高時的FPS折線圖。可以看出,8700K+GTX1080級別的配置,還是能夠較為流暢的吃雞。

再測測溫度和功耗,本次測溫度,新入了一個新設備,巨哥C1熱成像儀。

這玩意採用紅外感應攝像機,通過USB接口和手機連接,可截取熱感應圖像。

和手機合體後的樣子。

為了節省篇幅,繼續四圖合一。該熱成像儀能夠抓去兩個溫度點,一個是最高溫度,一個是典型溫度。可以看出,整個機箱內部的溫度控制還是不錯的,除了主板電感和顯卡背板少數部位在烤機時溫度略高外,其他位置溫度都很低。

功耗測試,下圖依次為系統待機功耗,CPU AIDA64 FPU烤機功耗,顯卡Furmark烤機功耗。

四、總結

近期由於內存的瘋漲,導致裝機成本居高不下,往日的萬元神機,若是在現在,恐怕得去到1.5W。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吐槽歸吐槽,有需求時,該用還得用,譬如最近火熱的吃雞,對配置要求還頗高,也不能因為內存,而廢棄了我們的遊戲大業。況且近期雙十一來臨,各種優惠還是有的。

不過通過這次折騰,還是有幾點體會,下面簡單說說吧:

1.都說吃雞吃配置,但其實吃雞吃配置有幾個側重點,一個是吃顯卡,1080P分辨率下要流暢,估計得580或者1060級別;另一個是吃內存,8G都略卡,16G最好,更多不限,不過想要更多,只能期待國產內存顆粒上市後砸盤了;最後,吃雞對CPU也是有需求的,起碼4核起步,6核更好,核心再多其實也是浪費。另外,由於六核處理器功耗較高,一款供電紮實的主板也是很有必要的。

2.其它輔助功能對吃雞也很重要,如寬帶網絡,路由器,網卡以及耳機,軟件方面,如網絡管理軟件、納美音效、遊戲加速器等,都對暢玩吃雞很有幫助。

3.硬件和軟件都到位了,剩下的就是操作技術和運氣了。

最後,祝大家大吉大利,晚上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