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蜀道難》中「地崩山摧壯士死」的壯士,究竟怎麼死的?

古希臘神話中,

最膾炙人口的故事,

莫過於“特洛伊木馬”。

因為一個漂亮的女人,

希臘人舉兵攻打特洛伊。

仗打了十年,

眾神各助一方,不分勝負。

最後,希臘英雄俄底修斯想出一計,

搞了一個巨大的木馬,

裡面藏滿了士兵,

扔在門外,假裝撤兵。

木馬被特洛伊人當成戰利品拖進城裡,

晚上,特洛伊人慶祝勝利後睡去,

希臘士兵卻從木馬中摸了出來,

打開城門,裡應外合,

特洛伊被滅城。

這個出自《荷馬史詩》的神話故事,

幾乎全世界都知道。

但在中國,秦嶺巴山的金牛古道,

也同樣講述著一個神話般的故事:

公元前4世紀,

強大的秦國崛起,

他們的最大敵人,是地處湖南湖北的楚國。

“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

因此,秦惠王虎視眈眈地覬覦著巴蜀。

但苦於蜀道難行,

苦於無路,秦惠王也想出一計:

故意造了五頭石牛,

屁股塞滿了黃金,

詐稱秦國發現了五頭能拉金糞的石牛,

還寫信告訴蜀王蘆子霸王,

說自己不敢獨享石牛,

願意贈送給蜀國。

蘆子霸王向來貪財,聞訊大喜,

立刻派出了五個神力大漢,

一路開山鑿道去接石牛。

他們將石牛運回到蜀國梓潼境內的時候,

發生山體垮塌,

五丁和石牛全部被埋在了深山之中。

李白在《蜀道難》裡講:

“爾來四萬八千歲,

不與秦塞通人煙……

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說的就是這段傳說。

也有一種說法,

這五頭可以糞金的石牛抵達了蜀國,

所放置之處,就是如今成都的金牛區。

在民間口耳相傳的,還有另一個版本:

蜀王淫慾過度,

於是秦王設下美人計,

送了五個大美人,

蘆子霸王派五位大漢護送回蜀。

半路經過梓潼,

有巨蟒鑽入山體,

五位力士拽住蛇尾往外拉,

結果大山崩塌,十人俱亡。

這人性倒是亙古未變。

不論哪種說法,

總之都是壯士死了,路卻通了。

蜀王沒有等到日糞千金的石牛,

卻迎來了秦國的萬千鐵騎。

公元前316年,

秦國大將司馬錯,

踏著五丁壯士用血肉之軀鋪就的道路,

進入了蜀國。

僅僅十個月之後,

就攻克全境,古蜀國滅亡。

這條被命名為“金牛古道”的道路,

對蜀國而言,是亡國恥辱之路,

但是,作為秦統一的重要見證,

它所作的貢獻不容忽視。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寫下:

“棧道千里,通於蜀漢,

使天下皆畏秦”的豪言。

但是,如今的“天府之國”,

那時可是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

蜀國併入秦國不久,人心不定,

昭襄王重任李冰前往成都,收復民心,

這才有了後來的都江堰。

城君曾寫過李冰和江堰的故事 點擊查看

千百年來,都江堰源遠流長,

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而李冰一直備受四川人民的崇敬,

被奉為“川主”,

四川各地還修有“川主祠”,

表達了百姓對他的懷念。

金牛古道的修成,

給巴蜀地區帶來了福音。

成千上萬的先民,

各懷期待和夢想,

從成都開始,風餐露宿,

奔波到了金牛古道,一路向北,

過劍閣,穿秦嶺,出斜谷,

通往八百里秦川,

將中原大地和天府之國,緊密相連,

成為中華文明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到了三國時代,

諸葛亮蓄意北伐,屯兵漢中,

成都平原源源不斷地進行後方補給,

道路,本應是人類拓展生存空間的命脈,

但幾乎所有的大路都起源於戰爭。

一個金牛古道,

就經歷過大大小小200多次戰役,

有許多還是滅國之戰。

這條道路,

目睹了朝代更替,

和世態炎涼的宿命。

戰亂和硝煙平復之後,

古道仍被後人沿用,

不過曾經在這上演的故事,

卻漸漸被遺忘。

這條古道,

直到被現代的川陝公路覆蓋,

才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如果蜀國王知道

後來的蜀地有那麼好的發展,

他還會不會去接石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