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学习日记第五篇:六封四闭

每天写学习日记的好处,是对每一招式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在码字的过程中,脑子里还要完整的过一遍相关动作,可以加快学习进度。

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也是对人生哲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悬,不练太极的人可能没有感觉,我在学习太极拳两个月的时间里,对于人生哲理的体会如下: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就象人生的起起落落,是一种正常转换,不要过于强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顺势而为,则会轻松很多。太极拳的欲左先右,就象做事情一样,多回头看一眼,再看清楚前面的路,不要蒙着眼睛一股劲的向前冲,要学会审时度势,看清环境再出手。打太极拳的整个过程,身体的任何关节,都不是绷直的,即使是出拳和伸腿,也都是留有余地的。就象与人处事一样,凡事不要逼太紧,逼过了自己也会受伤,给别人留点空间,其实是更好的保护自己。

。。。

废话不多说了,言归正题,今天记录的是『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这一名称的由来,其实到现在我还不是特别懂,查阅了很多资料,封的是哪'六封’,闭的是哪'四闭’,历代前辈先师都没有完整的文字诠释。或许是古代拳师当时的文字记录较少,都是口口相传,后人通过音译进行的解释吧。

也有一些说法是,'六封’是通过太极拳拳法的技术,达到让对手失去判断能力,出现进攻、退守两难'六神无主’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效果就是'闭其四肢,使对方四肢被动调遣’。

还有一种说法,六封,是暗指要封住对手的:手、足、肘、膝、肩、胯的六个进攻部位。四闭,是四门紧闭,就是要做到在用意行拳之时,嘴不要张开著,要闭住自己的呼吸,眼、耳、鼻、口都闭合著,内向丹田。即所谓的“四门紧闭”。达到意气贯穿的忘我境界。

还有的说法是:封住上下左右前后六方,闭锁东西南北四门。

这里无意去考究哪种说法的正确,但这一招式做为太极拳的一个基本动作,一直延传至今,其内涵确实是非常丰富。具体怎么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悟性,大家只要能意领神会就行,不要去做名词上的口舌之争。

六封四闭的基本要领:上接『懒扎衣』

1.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前引下沉,目视右手中指端。

2.身体左转,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捋,目视左下方。下捋时要注意重心下沉,塌腰,两手合劲不要丢,加外堋劲。

3.身体继续向左转,两手继续左手逆、右手顺缠向左后上方,重心右移向左平开步,目视左前方,捋的时候两手不能偏后,右臂堋劲不能丢。

4.重心右移,两手变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向上画弧,合于右肩前。身体略右转,目视右前方。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松肩沉肘,旋腕转臂,同时注意裆部走的是后弧。

5.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厘米处,脚尖点地,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目视右前下方。注意等左脚收上来再下按,双手下按时要松胯塌腰,手掌不要平着向下按,手掌是倾斜式向下按。

在『六封四闭』这一招式里,我经常犯的错误是:

1、 手不护中,经常动作过大,导致自己重心不稳。

2、 裆走后弧把握不好,身体还没摆正。双手就已经在脸部下方合拢。

3、 左脚还没收上来,双手就开始下按。

4、 左脚收上来的位置,不是远了就是近了,会造成重心不稳。

历史学习日记回顾: